——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刚数了数自己的订阅号列表,不多不少刚好50个,稍微有点震惊,没想到有这么多。除此外,关注的还有朋友每天分享的得到专栏文章。
说实话我打开的频率并不高,很多的时候都是粗略翻过。其实最开始每篇文章我都会认真读,到后面越来越多的信息,不断的转移我的注意力,也让人很是焦虑,便不大想看了。
这个问题拖了有一段时间,有时候真的很烦,还有一些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我想是时候解决了。
断舍离,果取关
我决定只保留20个订阅号。
当取关前了14个以后,发现后面剩下的越来越难做出选择,有些作者在我看来确实很有趣,其观点和内容很吸引人,还有一些内容感觉会有用,可以让我学会很多,所以担心错过有价值的东西,便难以抉择。
纠结了一番,我写下了两个问题:
1.吸引点在哪,为什么有趣,能否让我静下来认真读。
2.感觉有用的,真的适宜我吗,能否运用到实际。
又过了30分钟,我成功的把订阅号删减少到了20个以下。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只留下来那些高质量的、真正喜欢阅读的订阅号。少而精,也能让自己多一份珍惜,多用一点心。
我相信在减少一堆低质量的信息后,也能让自己的头脑更清醒,不至于被这些杂乱干扰。
固定时间段阅读
在相对固定的时间里能让自己更专注,那些并非为了消遣或娱乐的内容,只有充分的阅读、理解才能让我们有更深的思考。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在未读列表里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那几个,有目标,有选择的去阅读。而不是推送了什么就读什么,按每篇5分钟的阅读速度,全都读完又要占用不少的时间。
管理碎片化知识
大多碎片化的知识往往只有结论,没有前因后果的推演,作者力求简单易懂,因此少有谈及背后的原理和相关知识延伸。
然而只谈论是什么,怎么做,不讲原因,为什么,适用范围,就会导致我们虽然知道了很多知识,却难以运用于实际,看似学会了很多,但没有用起来,就是白学了,做无用功。
之前读过剽悍晨读中那篇演讲的三个秘密不下5遍,然而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用,因为我从来没演讲过,估计以后也很少会演讲,现在能记起的也就其中的三分之一,差不多算是白读了。嗯,我想表达: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学习的目的是致用。
一说知识管理,很多人都会说要先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说实话这个词有些空泛。我想分享的是运用RIA来对新知识进行管理。
R:指阅读原文内容。除以外,还可以看看这篇文章内容是否真实,有理有据,自己有没有不同甚至相反的看法,是否和以前读过的文章有联系。
I:指用自己的语言重述原文。通过提炼、总结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到作者所表达的内容。
A1:指过往的相关经验。回忆自己过去跟作者观点相关的一些经历、经验,让我们反思的同时也能加强记忆。
A2:关联到具体运用场景。作者的观点是不是只有某一特定情况下才成立,能运用于哪些方面,具体如何去运用。
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再次呈现所学到的内容,也就是输出,可以是笔记、思维导图、或是直接实践。
最后,回归下主题,不管是订阅的公众号还是专栏,一定要谨防把信息当成知识,把阅读当成思考。至于是否有用,这在于你如何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