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接手的这个班级有几个同学让人特别犯愁。每到星期一没完成作业的总是他们几位。每次检查都紧张兮兮的,对老师的批评立刻“虚心接受”而又“坚决不改”。平心而论,在“减负”呼声高潮迭起之前,我就已十分注意作业量的少而精和难易适中了。但这几位,不管我布置的作业多与少,他们都始终保持“英雄本色”。我认为,这主要是学习习惯的问题。
观察了一段时间,我想出了一个办法。那个星期一的早晨,我提早进入教室恭候大家。(我特意带了一个体温计,还戴上了黑框眼镜)铃响了,同学们陆续走进教室,看到戴着黑框眼镜的“新老师”都有点惊诧。
我说:“请大家拿来周末的作业给老师看看。”下面一下子忙乱起来了。我注意到那几个同学依旧一个劲地找作业却无论如何也找不着——他们根本就没有。
这些作业比较简单,又少,我每检查完一个完成的同学都报以微笑、鼓励。这时轮到刘岩同学了。只见他还仍然在原位,头垂得很低,不敢正视我。全班都静了下来,全部目光都逼视着他。
我说:“刘岩,拿你的作业来给老师看一下。”没有声音,他似乎想说什么又没说。我心里很清楚,说:“不要紧,错了老师帮你改正。”
他羞怯怯地说:“我忘了做。”霎时整个班级沉寂了。我有意保持沉默,孩子们都在等待着一场风暴的到来。我还瞥见另外几个“老字号”正神色慌张地关注我的表现。
沉默。
教室里的空气似乎冻结了。
他心里可能很紧张,身子趴在桌子 上,微微抖索。我柔和地开口说:“你没事吧?生病了吗?来,老师给看一下。”
他有点疑虑,踌躇了一下,慢慢地站了起来,十分艰难地朝台上迈步。他满脸通红,垂头丧气,步子零乱,神色沮丧到了极点。
走到我身边,我轻轻托起他的手,很明显他怕了,想缩回却又不敢。下面的同学双目圆睁,在他们的意料之中,接下来新老师应该教训他一顿的。然而,我只是给他把起脉来,明显感觉到,脉搏加快了。我又用体温计给他量起体温:
“38.5℃”(写在黑板上)大家都满脸狐疑地望着我,我说:“身体有点发热,还有点抖,你先下去吧。”他愣住了,有些不知所措地回到了位子上。接下来被检查的同学都很紧张,整个气氛非常特别。认真完成作业的,微笑,表扬。几个“老字号”上台接受“检阅”时表现都如出一辙:无精打采,脸红耳赤,神情沮丧,声若蚊蝇,不敢面对别人,浑身都不自在。
我没有生气,只是静静地为他们量体温把脉,几个“老字号”的脉搏加剧,体温偏高了。
终于检查完了,大家吁了一口气,但立刻又把心悬起来——接下来老师会怎样呢?
我全班扫视了一下:“今天,我既是老师又是医生。我很早就观察到咱们班有部分同学染了一种怪病,因而今天特地给大家诊断诊断。我要很难过 地告诉大家,经过诊断,有一部分同学得了一种病叫’星期一恐惧病‘,这种病说可怕很可怕,有的人得了还从无察觉。大家刚才也有幸目睹,得这种病的人有什么反常的表现?”
我鼓励大家畅所欲言。
生:身体有点抖,走路时有气无力,特别怕听到叫他的名——听到叫声,就全身战抖,心里忐忑不安的。生:星期一早上一醒来就没精打采,精神不振,越是走近学校,越是迈不开步子。
生:一直在书包里找作业,但总找不着。
生:很能撒谎,经常说作业忘在家里或丢了之类的谎话。生:很容易忘记作业,上课坐立不安。我笑了,学生很精准地把刚才没完成作业的同学的形态给描绘出来了。有一些还一针见血(其实有些学生说得相当精彩,应该是有切身体会吧?)师:“这种’星期一恐惧病‘是如何得来的呢?”生:作业没完成。
生:贪玩、粗心、不认真。
生:马虎。
生:不爱学习,管不住自己。
师:是的,产生这种病的直接原因是没完成作业,为什么会完不成作业?是因为作业又多、又难吗?
生:不是,是因为贪玩。生:因为生病了。
生:为忙着干活,没时间。师:假如是偶尔生病了作业没完成那可以理解,甚至一两次因忙着干活而来不及做那也情有可原,但要是因为贪玩而总把作业忘了那问题可就严重了。
生:(很惊讶!)
师:现在这种病好似看不出什么,可是要是不赶快治好,那往后可麻烦了。长大后,你假如依旧做什么都拖拖拉拉,经常落后,做事一直如此被动,没精打采,那怎么行呢?
生:不行。
师:这种“星期一恐惧病”发现得早还能治吗?生:能。
师:如何治?
生:按时完成作业。……先做作业再玩……
师:对,只要你每一次都能按时完成作业,那你来到学校就能够骄傲地问别人:“你做完作业了吗?我完成了!”那该是一种多么好的感觉啊!
师:这种“星期一恐惧病”你想不想得?
生:不想!
师:那好,以后我希望我们班每一个同学都是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我坚信,以后我们班再也不会有人得“星期一恐惧病”了。
同学们都会心地笑了,那几位“老字号”也跟着轻松地笑了。我从他们那坚定的目光看出我的班级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将会凤毛麟角了。
果然。孩子的一切都是那么鲜活、稚嫩,就如同一朵朵刚刚绽出的新蕾,是那么柔嫩,那么敏感。即使是浇灌它的雨水,也不应是狂风暴雨,因为那将使稚嫩的花蕾遭受伤害。我们应将其化作丝丝细雨,无声地滋润万物,那样,稚嫩的花蕾才会开得更加鲜艳、明丽,更加朝气蓬勃!
我的感悟:
作为教师,对于每周一收不齐作业这件事真的是司空见惯,对象永远都是那几个孩子,他们是典型的“钉子户”。谈话,叫家长这样的方法对于他们根本起不到作用,口头上答应的很好,结果下次继续。你气的肝疼,学生满不在乎。
但是这位老师采取了一个新的办法,扮做医生,把这种现象叫做“星期一恐惧病”,并让学生自己说出这“病”是如何来的,怎么治?老师又提出了自己的期望,轻轻松松的让那些典型接受了。
至于这样的方法有没有起到作用,我不知道,但是我想,肯定会有几个人会改掉的,只要有一个人改了,那就是有效的,其他人可以慢慢教育,采取别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