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举行,强调要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强紧迫感和政治自觉,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中,将纠治和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推动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向上向好,以整治成果彰显主题教育成效。这充分释放了中央加大整治形式主义力度的强烈信号。
正所谓“上头千条线,基层一根针”,基层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是推动改革发展的终端和末梢,也是矛盾问题最多、工作压力最大的地方。毋庸置疑,这些年来,党中央大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切实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刹住了一些歪风邪气,一些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心无旁骛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但也有一些地方和部门将减负流于形式,甚至衍生出“变异”现象,深受基层诟病。比如压减会议,数量是少了,但很多时候一个会套着几个会开,一个主题包含几个主题,被戏称为“俄罗斯套娃”会议;比如压减文件,红头文件是少了,白头文件、电话通知、微信群通知却“满天飞”,有的今天发通知,明天就要上报落实情况;比如利用信息化手段减负,信息化是方便了,但负担更重了,微信工作群里随时被@,统数字、填表格、做台账、录系统、签到、打卡、拍照、上传……很多基层工作人员自嘲为“表哥”“表姐”。而面对减负带来的形式主义变异翻新,一些基层干部也是苦不堪言,为了完成所谓的工作任务,他们不得已用文件落实文件、用会议落实会议、用形式来应付形式。
干部干事的状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事业呈现的状态。基层组织处于群众工作第一线,工作千头万绪,任务艰巨繁琐,每件事情都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这就需要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切实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到谋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如果任由这些形式主义表现侵蚀基层,占用基层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那么党和国家出台的政策、推进的工作,要么“悬在空中”,高高在上不能落下;要么“停在路上”,姗姗来迟不能落实,最终只会贻误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影响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说到底,减负之所以难,根子还是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部门本位主义思想严重。各部门之间缺乏统筹协调,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各要各的“账”,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争相到基层找“显示度”、刷“存在感”,导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沉渣泛起,文山会海反弹回潮,文风会风不实不正,给基层造成严重负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能不能真正减轻基层负担,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和机关统不统得好。纷繁复杂的任务、千头万绪的工作,只有从源头从上游关闸分流,才能避免到下游到基层的“大水漫灌”。各级部署任务、安排工作时,不妨多一些换位思考和实事求是,充分考虑基层实际,分清轻重缓急,不搞层层加码,该删就删、该撤就撤,该合则合、该减便减。同时,要敢于放权于基层、还权于基层,把更多的资源、服务、管理下移至基层,尽可能地让基层少一些压力与阻力,多一些动力和活力。当然,放权还权并不代表把上级应该承担的责任转嫁和推卸给基层。现实生活中,有的机关口头上说不再额外增加基层负担,但一味把压力和责任推卸给基层,热衷于与基层签订“责任状”,以便成为日后自己的“免责单”。这样看似在倒逼基层干事担当,实则让基层干部压力过大。不少基层干部反映,我们不怕吃苦、不怕加班,怕的是担雪填井、徒劳无功;我们也不怕担当、不怕问责,怕的是盲目担当,被随意问责。这就要求各级各部门少搞“一刀切”,少签一些“责任状”,少弄一些“一票否决”,不让基层干部背着“一出事就白干”的思想包袱,要加大正向激励,鼓励担当作为,把基层打造成知责、负责、尽责的奋斗热土,树立起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导向。
形式主义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的大敌,必须深挖根源、找准症结,精准纠治、增强实效。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必须坚持刀口向内、以上率下、标本兼治。只有真正做到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从一些虚耗空转的内卷中跳出来,他们才能轻装上阵、奋跃而上,心无旁骛地担当作为、真抓实干,在轻松的氛围中迸发出更多创造活力和创新动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