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寻年味忆从前
文/杜彩霞
街头漫步赏春联,翰墨无踪趣索然。
金字虚文虽耀眼,欲寻年味忆从前。
时近年关,偶然翻阅到阳城书协主席袁崇虎的一首诗作,思绪渺渺,又回到年味悠长的年少时光……
过年,曾经是多么期盼的一件事情?一进腊月,家家户户便忙碌开来,打扫卫生,添置新衣,购买年货,纵然家境窘迫,也得尽力买二斤肉,炸些丸子,剁点饺子馅,给家里孩子们改善一下生活。我妈妈的手是极巧的,每逢过年,窗户上玻璃擦干净,妈妈便会用五色纸剪上好多漂亮的窗花贴上去,那浓浓的喜庆霎时间填满了小院的边边角角,大家眉眼含笑,又要过年了!
小时候的冬天,经常下着厚厚的雪,一直到放寒假,还总是冰天雪地,长长短短的冰凌挂在屋檐下,煞是好看。大家穿着臃肿的棉衣,在雪地里追逐,嬉戏。堆雪人,也成了过年一道靓丽的风景,有创意的,拿两块黑炭给雪人做双眼睛,拿个胡萝卜做一个鼻子,再拿一把破扫帚放在雪人的手上,一群孩子围在一起哈哈大笑,那时候,日子过得是如此的简单、快乐!
有好东西吃,恐怕是小时候过年最幸福的事情了,平时难得一见的油糕、蔬果都出现在眼前,让人馋涎欲滴,只是妈妈都放在我们不容易够着的地方 , 并且再三叮嘱,要等初一早上“献爷”后才能吃,我们也只好望而兴叹。那时节,家家户户过年都是要自己蒸馍的,家境好点的,白面多点,家境差点的,多掺点玉米面,还要捏一对小兔子放在门框上,美名其曰“看门兔”,搞得我至今想起来还在纳闷,这兔子怎么能看门呢?“二月二吃枣糕”,那枣糕也要在年前提前做出来,大馍小馍垒起来,顶上的花样不同,记忆中妈妈捏的是小葫芦在上面插了一圈,还要用红红绿绿的颜料点几个小点,摆放在堂屋的茶几上,很是养眼。做“人口馍馍”也是极有趣的一件事,其中一个里面一定有一枚硬币,大年初一早上谁拿到了这个馍,便是大家认为这年最有福气的人了。年味,在大家点点滴滴的亲力亲为中 ,散发着浓郁的馨香。
如今,物质生活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的商品终年不绝于市,但是传统的年味却在越走越远 ,连门上的对联都少了原来的翰墨书香,无怪乎诗人看到那烫金的印刷品,找不到一点“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喜悦,却发出“欲寻年味忆从前”的感叹……
(院报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