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县城东北4公里的桐上村,有一处清代民居,虽然历经300多年风雨沧桑,至今仍然基本保存完好,它就是曹家祖传四合院。
曹家四合院整个院落南北长28米,东西宽18米,总面积约500多平方米。北房脊檩板上按惯例记有建房年代,这也是院中所有房屋唯一留下的字迹:
大清康熙十九年岁次庚申仲春二月十五丑时立柱上梁大吉
大清康熙十九年,是公元1680年,距今(注:1999年)已经319年了。
曹家祖传四合院是稷山建设年代较早、保存较为完整的民居奇葩。曹家在桐上村是个大家,四合院东南方的一座老院的墙上是家族谱系图。图的最上面从始祖曹建算起,有五幅画像,全为清代打扮;下面是按辈分排列的名字。按照这个家谱,目前的主人曹万庆为第15代,而当年建房的那一位曹希梦为第5代。
家谱的旁边有一份复印的家谱序言,为第12代曹化隆所写,时间是民国13年,即公元1924年。《序》中道:
余曹氏卜居桐上村不知若何世代,历来相传,自陕西甘泉县迁徙至斯。及迁自何代,迁者果属何人,竟皆茫然莫辨。
序文中说,明朝的时候,村西尚存曹家祖坟,当时的曹氏子孙把能辨出年代的坟茔迁葬村东,并立有碑记。十分遗憾的是,原来祖坟里的数十块碑已全部毁掉,再难查出任何文字性的东西了。
幸运的是,曹家的踪迹在二公里外的大佛寺留下了!就在大佛寺的东墙上,嵌着一块《重修大佛寺碑记》,为民国五年,即公元1916年立。在石碑的落款中有:
儒学生员师范学堂毕业考试最优等曹运隆沐手题联;儒学生员师范学堂毕业考试最优等曹化隆沐手书丹。
曹化隆就是写家谱序言的那位族人。
能为名震一方的大佛寺题联、书丹,可见曹家在当时是有着一定影响的。据曹万庆介绍,曹家祖上从陕西迁来既务农,后来开始经商,逐渐发展起来,建起了一座在当时属于高档次的四合院,其后没有大的发展。因此,像样的宅子也就仅仅留下这一座四合院而已。
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好处。也许正是因其小而并不为人瞩目,所以一直保存了下来。据介绍,1938年日本侵略军在4公里外的高渠村建炮楼时,也曾到过桐上村,进过这座曹家四合院,但没有破坏。土改时,由于曹家子孙繁衍,当时在四合院住着四家十几口人,曹万庆被划为富裕中农,房子没有被分掉,一直由曹家后人居住至今。
曹家祖传四合院能够历经数百年风雨,未经大的修缮,更没有重建,基本上保存了原汁原味,确实是相当不容易的。这对于研究民俗学、建筑学、地震学等,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此文写于1999年,是电视片《曹家大院》的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