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九个半小时读完了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小说《灿烂千阳》。昨夜梦中狂舞的人物和飚飞的情节在这个空气清新的早晨逐渐安稳,最后停留在我的心底化作了一声绵长悠远的回响……
“为你千千万万遍。”“我追。”《追风筝的人》结尾的句子又一次浮现,因为走进胡赛尼走近阿富汗最先是五年前朋友推荐给我的这本《追风筝的人》。
当时读那本书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每到精彩之处还能看到朋友娟秀的字迹作的读书笔记,对我真是一次久违的心灵之旅——因为,在那之前,我已很久不读书了。
如今,五年过去了,小说的情节已然模糊,可结尾这两句话,特别是“我追”这两个字常常在我脑海中跃动。每当别人提及这本畅销书时,我才知道,我的朋友当时推荐给我的是多么优秀多么有影响力的书籍。
前段时间,热衷于在简书上翻阅和随写,偶然间读到了一位简友的有关胡赛尼三本小说的书评。于是我在微信读书上找到了《灿烂千阳》开始阅读,从周一到周四,每天零碎的时间拼接了九个半小时,终于在今天早上读完。此刻,我需要把自己的感受一吐为快,我希望用自己的文字记录我的心情,哪怕稚嫩,哪怕偏颇,哪怕浅薄。最少,它不会象五年前读过的书一样消失的无影无踪。
好的作品都是植根于民族和国家的土壤的。胡赛尼的小说之所以感人就是因为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喜,更多的是阿富汗这个饱经忧患、战乱频繁、动荡不休的国家的磨难。《灿烂千阳》中叙事时每出现一次纪年,我都会想,那个时候我在干什么?
“泰坦尼克号”上映时,我和爱人津津有味观看影片时,我们不知道世界上有人竟然没有观看影片的自由和权利。
“九一一事件”爆发时,我和同伴们在电脑前欣赏一幅幅最新上传的图片,在工作之余侃侃而谈事件进展的最新动态时,我们不知道地球上遥远的那个国度即将面临灭顶之灾。
……
这些在我的记忆中快淡忘的时刻,在阅读中重现清淅。当时自己的漠然冷淡在如今面对文中那个呻吟扎挣的国度,面对文中那些痛苦绝望的难民时,显得有点卑微低下,我当时竟没有一丝悲悯之情,甚至只看到的是热闹的事件,根本没想事件背后的惨痛。
继而我又想到了今年暑假观看的影片《战狼》,当冷锋把国旗套在受伤的手臂上高高举起时,当他们一行在因着中国人这个身份胜利归国时,当结尾屏幕上中国护照旁边敲击出“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的字样时,我心中激荡的深深的情感让我热泪奔流,我真正体会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也真正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对每一个国家的子民来说有多么重要!
而阿富汗的百姓们,他们遭遇的苦难,说到底是整个国家的悲哀,战争、种族歧视、民族纠纷、外来侵略让阿富汗面目全非,“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文明是社会发展和进步开出的灿烂花朵。文中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对女性的歧视和压榨,她们没有吃穿住行的自由,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没有人格和尊严可言。厚重的布卡,无端的家暴,可笑的法规让阿富汗的女性只有靠默默的忍耐无尽的等待屈辱地活下去……读到这,我深深地庆幸,我们生在一个文明发展的国度,我们可以花枝招展,可以自由谈吐,可以读书工作,可以用自己的努力支撑起和男性共等的半边天。
人性的光点是暗夜中永不会陨落的星辰。最可贵的是文中历经磨难饱尝艰辛的两位女性玛丽雅姆和莱拉,她们出身不同、年龄悬殊、性格迥异、身份微妙,最终在苦难的生活中靠近彼此、相互扶持,直至以生命来成全爱。
她们平凡如草芥,为了生存懦弱忍辱,为了各自内心所求也曾敌对。然而她们善良、坚强、渴望爱与被爱、追求美好永抱希望的人性在整篇小说笼罩的阴霾下更显得难能可贵。
在那方黑暗的夜空下,除了坚强,她们别无所求。可勇敢的成全,就是一种善良的抉择!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玛丽雅姆用生命为代价,为莱拉换取了自由,莱拉千辛万苦逃离那个噩梦般的城市,终于在他国和自己心爱的人过上了现世安稳的日子。可是两年来她日日关注祖国动态,夜夜想起爸爸的教诲,所以在得知故国时局好转之时,她迫不及待地奔赴那片生她养她报她以痛的热土,修膳孤儿院、进讲堂教学,她用自己的方式回报这个社会,她用自己的能力热爱着这个家园。她的赤子之心让人动容。
……
一本经典,总是能让人掩卷沉思。
好的文字能跨越疆域,穿透岁月,给人以坚强的力量。
而有时,文字又远远不能把自己阅读的感受表达的淋漓尽致。也许,读一本书就只能用文字分享一部分,更多的是用来自己回味的吧!
愿书中的你,书外的你我,想要的明天,都能如约而至!
幸好有你,午夜不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