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陪母亲大人医院看了眼睛,陪父亲大人社区取了PDD预定的蔬菜,写了一页小楷、两页行书,耐不住,下午还是趁家人们安静午睡时,偷偷带上门,骑车去了程十发美术馆。
如果算上12月中旬两次公干,这已经是我三刷程十发了。计划很好,细细看完馆藏,还要去了观景台看看暮色。没想到,比较完整地看了一楼和四楼,就已经到了饭点,怕家人着急,匆匆离开——期待年前四刷。
(1)
四楼有画家程十发生平介绍和主要作品,整座美术馆的主题是“献给生活”,这应该是程老先生信奉的创作圭臬。我对于无条件地触碰土地和人的作品,都有着难以理喻的好感。但是从几十年的创作过程来看,程十发对于生活还是有点“过度美化”。也许,我觉得用他2004年写的四个字来概括他一生的艺术创作,可能更为合适:精艺报国。
他的画作中,特别多女性,个个胖乎乎的,脸颊红红的,自然是好日子滋养出来的样子。(抱歉,画名都忘记记录了,只能概括一下了)
下面这幅大胖白肥猪的画面真有意思,半个篇幅都是肥大得不可思议猪妈妈,上面是一圈小得不成比例的小猪仔。都说人怕出名猪怕壮,这画面的寓意怎么反而品出一丝悲凉呢?
程十发属于历史,当然是历史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这是一个外行无知无畏的断语,没关系,反正写给自己看的。
(2)
一楼“而今迈步从头越——2021上海中国画院毛泽东诗词主题年展”,这是献礼性的主题展,有诗有画有诗画。
因为带着主题邀约创作,往往集中在伟人一两部诗词中,和画相比,书法毕竟表现形式单调一点,所以可以比较着看。高下我是看不出来的,但是风格的差异还是相当明显的。
惭愧的是,我对作品所涉大家所知甚少。展厅中有一对青年男女来观展,男孩子非常内行,指点江山,高谈阔论,我竖起耳朵洗耳恭听。女孩子声音细若蚊蝇,莫非是学生?男孩子指着刚刚仙逝的周慧珺老先生的一幅2015年的作品说:“大多数书法作品都有漏洞,这是少数几篇可以算是完美的作品。比如……比如……,你可以学习……,还应该学习……”。
一听之下,知道自己和他们的差距还太远,赶紧默默退远到一边。
还有一些真的很难说清观感的作品。我相信他们肯定都曾经历过多年临帖,可以真书行书草书如假包换,目前的风格应该就是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朴实无华或者大巧若拙。
是的,他们是大家,他们不害怕用任何形式来展现自己。
(3)
不得不说一下装饰在过道、大厅里那些现代画作,就我个人而言,可能更偏爱这些。
美术馆好智慧,这些画作都有一个主题:上古神话时期的传说。神农尝百草,皇帝轩辕的来历,女娲补天,娥皇女英等等,基本都是抽象画,油画色彩层层叠叠,浓郁得化不开,却都是我的心头好。我们用这种方式来触摸那段神话,同样也是阅读历史和阅读想象力的方式之一。
随便拍了几幅,想着四刷时再看一定要再看一遍。
(4)
上午问父亲大人,要不要下午和我一起看展,被他拒绝了,他觉得画画没用,浪费时间。上午写好的大字给他看时,他说:“这个好,比上次的那个好,上次不晓得什么东西。”上周写汉简,他难以理解写那玩意儿干嘛,浪费上好的宣纸。问他在忙什么,他说他正在听七十年代某某人物坠机前后揭秘,说之前大家都搞错了。
是啊,到这个年龄了,只要有可能,就听从内心的真实声音吧,尽可能地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许都不用去追求成绩和效果,能愉悦自己,就是能献给生活的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