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曌,一般被称为武则天,并州文水人。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
她多智略,兼涉文史,颇有诗才。著有《垂拱集》《金轮集》等。武则天前后当政四十余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
01、出身名门,父死被赶出家门
武则天于624年出生于长安 ,为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出身隋朝皇室,母亲出身隋朝贵族。
唐朝取代隋朝后,父亲武士彟平步青云,扶摇直上,仕途一篇光明,还封了应国公。武则天生活得无忧无虑。
685年,武则天12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武则天母女被家族兄长赶出家门,母女二人回到长安,相依为命。
02、被封才人,驯马初露锋芒
637年十一月,唐太宗驾幸洛阳宫,听说十四岁的武则天“容止美”,遂召她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
进宫后,武则天深受李世民的喜爱,但是李世民从未想过要给她很高的地位和权利。
李世民有马名叫狮子骢,肥壮任性,没有人能驯服它。武则天对李世民说:”我能制服它,但需要有三件东西:一是铁鞭,二是铁棍,三是匕首。
用铁鞭抽打它,不服,则用铁棍敲击它的脑袋,又不服,则用匕首割断它的喉管。“
李世民听后,颇为夸赞武则天的志气。但武则天并未得到李世民的宠爱,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高。
03、再次入宫,被封昭仪
但在李世民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太子侍候在侧,他们日久生情,双双坠入爱河。
649年,李世民驾崩,武则天依例与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长安感业寺为尼,但她与新即位的高宗李治一直藕断丝连。
650年五月,李治在为祭奠李世民周年忌日而入感业寺进香时,又与武则天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因无子而失宠的王皇后看在眼里,便主动向李治请求将武则天纳入宫中,企图以此打击她的情敌萧淑妃。李治早有此意,当即应允。
651年五月,李治的孝服期已满,武则天便再度入宫。入宫前,武则天已怀孕,入宫后便生下儿子李弘。
武则天回宫后,迅速打败萧淑妃,获得李治的宠爱。652年五月,武则天便被拜为二品昭仪。
04、掐死女儿,陷害王皇后
当时王皇后、萧淑妃经常与其争宠,三人互相谗毁,但李治都没有听信。
654年武则天产下长女安定思公主。在公主出生后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望,怜爱并逗弄公主。
离开后,武则天趁着没人,竟将公主掐死,又盖上被子掩饰。
正好李治来到,武则天假装欢笑,打开被子一同看孩子,发现女儿已死,啼哭不已,并且惊问侍从,侍从都说:
“皇后刚来过。”李治勃然大怒,说道:“皇后杀了我的女儿!”武则天于是哭泣着数落王皇后的罪过,王皇后无法解释清楚。
时间一久,李治便想把武则天晋封为一品宸妃,由于受到宰相韩瑗和来济的反对,最后不能成事,他只能忍了下来。
05、废王立后,贬走元老
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李治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
655年三月壬戌,武则天编写《内训》一书,同年中书舍人李义府首起支持“废王立武”,得到李治和武则天的重赏。
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大臣见机行事,也都转而支持立武则天为后。李治见有不少人支持,于是再生废立之意。
而元老李勣又表态说“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使李治、武则天在废立皇后的问题上的不利局面一下扭转过来了。
十月十三日,李治终于颁下诏书:以“阴谋下毒”的罪名,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囚于别院;她们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岭南。
七天以后,李治再次下诏,将武则天立为皇后;与此同时,又将反对最力的宰相褚遂良外贬。十一月初一日,举行了册立武则天为皇后的仪式。
657年,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移居洛阳,以洛阳为东都。659年四月,武则天与李治将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人削职免官,贬出京师。李治掌握了实权。
06、武则天参政, 有生杀大权
660年十月,李治风疾发作,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于是让武则天处理朝政。
661年正月,武则天请禁止天下妇女为俳优之戏,李治采纳。四月,李治欲亲征高句丽,在武则天及群臣劝谏下才作罢。
武则天得志后,“专作威福,上欲有所为,动为后所制”,李治不胜其忿。664年,宰相上官仪请求废后,李治亦以为然,即命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
左右侍从及时奔告于武则天,武则天立即到李治面前自诉,李治又担心武则天怨怒,因此哄骗她说:“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
从此每当李治理政,武则天便“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生杀,决于其口”。
07、武则天参与封禅大典,与李治并称二圣
由于李治在位时期国力昌盛,武则天积极劝其封禅泰山。封禅时本应先由皇帝初献,公卿亚献。
但武则天认为,封禅是祀天祭地的大礼,祭奠女性祖先,理应由当朝皇后主持。所以她要自己充当亚献,好孝敬自己的婆婆,李治应允。
665年十月李治率文武百官、扈从仪仗,从东都洛阳出发,前往泰山封禅,武则天则率内外命妇随行。
车乘连绵数百里,随行的还有突厥、于阗、波斯、天竺、倭国、新罗、百济、高句丽等国的首领和使节。李治和武则天双双登上泰山。
大年初一这天,唐高宗李治在泰山南山下的封祀坛,祭祀了昊天上帝;第二天一大早又登山到登封坛封玉册;第三天在社首山降禅坛祭皇地祗。
到了武则天和燕太妃献祭品的时候,但见泰山上盈盈燕燕,花团锦簇。知道的人说是封禅,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开相亲郊游会呢。
武皇后在宫女的簇拥之下,登上了降禅台献上祭品。献上祭品之后,还要歌颂天地。
武则天参与封禅 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朝中的地位,674年八月,李治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
十二月,武则天上建言十二事。武则天能够重视农业生产,她所编农书《兆人本业》,颁行天下,影响很大。
09、提倡修书,让学士参政
675年,李治所患的风眩症愈加严重,欲禅位给皇后,便与大臣们商议,准备让武则天摄政,因宰相郝处俊劝谏,这才暂时停议。
武则天得知后,就召集了大批文人学士,大量修书,先后撰成《玄览》《古今内范》《青宫纪要》《少阳正范》《维城典训》《紫枢要录》《孝子传》《列女传》等书。
且密令这批学者参决朝廷奏议,以分割宰相的权力,被当时的人称作“北门学士”。
10、废李显,立李旦为王,临朝称制
683年,李治患病,命李显代理国政,宰相裴炎、刘齐贤、郭正一等人协助理政。李治病情加重,于同年十二月驾崩于东都洛阳贞观殿。
临终遗诏让太子李显于灵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天后(武则天)决定。
四天以后,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尊武则天为皇太后。684年二月,李显打算任命韦皇后之父韦玄贞为侍中,被裴炎阻止。
武则天将李显废黜为庐陵王,迁于房州,转而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武则天仍临朝称制。
11、用人英明,平叛徐敬业
684年九月,徐敬业、徐敬猷兄弟联合唐之奇、杜求仁等以扶支持庐陵王为号召,在扬州举兵反武,十多天内就聚合了十万部众。
武后当即以左玉钤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率兵三十万,武则天招深谙兵法且足智多谋的魏元忠监理军事,前往征讨。
徐敬业虽然拥有10万大军,不过是临时召集的乌合之众。他的核心集团都是仕途不顺利,志大才疏之人,其中有著名诗人骆宾王。
李孝逸李堂宗室,但他不懂军事,但一失利便畏惧退兵,也多亏魏元忠确实是精通兵法、足智多谋,战略指挥也得当,最后用火攻一举击败了徐敬业。
12、广开言路,允许告密,朝中人人自危
685年五月,武则天下诏允许内外九品以上官员和百姓向朝廷自荐,以求被任用。
686年正月,武则天还政于李旦,但李旦知其并非出自诚心,“奉表固让”,于是武则天继续临朝称制。
三月,武则天下令制造铜匦,置于洛阳宫城前,分为延恩、招谏、伸冤、通玄四匦,随时接纳天下表疏。
铜匦”建立后,武则天就建立起了一个专门惯例“铜匦”的管理机构,这就是“匦使院”。
匦使院由谏议大夫、补阙、或拾遗充任的知匦事与由御史中丞、侍御史、给事中或中书舍人充任的理匦使一起共掌院事。
武则天为监察宗室与大臣,规定任何人均可告密。即使是农夫樵人,武则天都亲自接见。
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升官。如果并非事实,亦不会问罪,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
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狱,酷吏们则使用各种酷刑审讯,能活着出狱的百无一二。
朝士人人自危,相见莫敢交言”,大臣们每次上朝前,都要和家人诀别。
13、平定诸王造反,尽除李氏诸王
武则天谋夺李唐社稷,翦除唐朝宗室,引起诸王不安,欲起兵对抗。
688年八月于博州举兵;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豫州,以呼应李冲。其余四王则共同参与二人的反叛,合谋直取神都洛阳,诛杀武后。
武则天分遣丘神勣、魏崇裕讨伐。李冲起兵七日即败死。九月,李贞兵败自杀。
武则天想尽除李氏诸王,使周兴等展开审讯,逼迫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及常乐公主等自杀,他们的亲信也被杀死。
16、登基称帝,建立武周王朝
688年五月,武则天加尊号为“圣母神皇”。十二月,武则天亲自拜洛受图,史称此时“皇帝、皇太子皆从,文武百官、蛮夷酋长,各依方位而立。
690年九月间,发生了一系列官民、宗戚、四夷首领、沙门、道士向武则天请求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的要求,李旦亦自请赐姓武氏。
不久,群臣奏称“凤集上阳宫,赤雀见朝堂”,武则天方准所请,于10月16日登上则天门楼,改唐为周,定都洛阳,称为“神都”,建立武周王朝。
17、发展科举,重用人才
武则天登基后,整顿吏治,重用人才。692年正月,武则天引见存抚使所举之人,授予各种官职进行试用,试官制度由此开始。
武则天对科举选拔非常重视,曾多次在洛阳城外设置殿试,自己监考,亲临考场。并亲自在殿试上提问考生。
除此之外,武则天推行的“武举”考试也颇为著名。她设立武举考试,不仅从中选拔将帅之才,而且也激发了人们的尚武精神。
武则天还采取了更为开放和大胆的用人举措。她开发设立了女官,有很多女侍从和女秘书,从正九品一直到正一品。
对于任用上官婉儿,武则天不计门第、不避仇人。即使上官婉儿受牵连被贬为宫婢,她也毫不吝啬地让婉儿学习经书以及礼节。
听到婉儿的才名,竟亲自考验婉儿。而后居然把有着杀父之仇的婉儿养在身边,并且给予重用,培养了让其参政议政。
18、对外征战,横扫欧亚,造万国天枢
(1)平定安西四镇
692年九月,武则天采纳西州都督唐休璟“请复取四镇”的建议,派大将王孝杰等率军出征西北。
十月,王孝杰大破吐蕃,收复龟兹、疏勒、于阗、碎叶等安西四镇,设安西都护府于龟兹。
在群臣一致反对的情况下,武则天毅然对龟兹所在安西四镇增兵三万,其中以碎叶镇守使韩思忠最为勇猛。
这一措施使安西四镇从此安定,直到唐玄宗时再无反复。
(2)亚洲大战,对抗四国围攻
吐蕃不甘安西四镇被夺,暗中集结各方势力,联合西突厥等发动侵略战争,主要进攻对象便是武周。
后突厥和室韦见状,亦趁机发动对武周的战争,一时间,武周面对四国围攻,灾难空前,称之为“亚洲大战”。
694年正月,将军李多祚击破室韦叛乱。经过一年多的交战,大获全胜。此战中,王孝杰率军斩敌60000余。
碎叶镇守使韩思忠大破泥熟俟斤、突厥施质汗、胡禄等,继而攻占吐蕃泥熟没斯城;郭虔瓘在焉耆攻破西突厥二万帐。
(3)远征西亚,声名远播
在武周击败吐蕃西突厥、后突厥,室韦,四大军事强国的战争中,武则天在战事连连得胜后,便派韩思忠远征西亚、直逼欧洲。
韩思忠率军在中亚大破泥熟俟斤,在西亚攻破突厥施质汗,隔里海与欧洲相望。
他正欲进攻突厥可萨帝国时,西突厥对中亚增兵,韩思忠不得已重返中亚后,成功剿灭胡禄屋阙。
继而驶入东亚,攻陷吐蕃泥熟没斯城,横扫全亚洲。韩思忠不负使命凯旋归来后,武周的名声远播四海。
八月,四夷酋长在波斯国大酋长阿罗憾的号召下请求用铜铁铸造天枢,立于端门外,铭纪武则天功德,黜唐颂周,武则天同意。
武周万国天枢,高达147尺(45.87米)以上,成功超越了罗马帝国的图拉真纪功柱,位居世界三大纪功柱之首。
19、登嵩山,封神岳
政局渐渐稳定,国家经济也日趋繁荣,但武则天总感觉武周王朝还没有得到臣民所接受,她急需一场仪式来宣扬自己的功绩。
公元696年腊月,武则天从神都出发率文武百官,登嵩山,举行声势浩大的封禅大典。
到达嵩阳后武则天在嵩山的峻极峰修筑一座登封坛,登上嵩山最高峰峻极峰祭祀上天,又在少室山下举行禅祭地祗。
第二年,武则天又来到登封,在嵩山的登封坛上,封嵩山为天下五岳之首,并在嵩山封禅、封岳神。
20、营州兵变,讨伐契丹孙万荣
696年,营州闹雪灾,契丹各部落的牛羊、人口被冻死不少。按道理,东夷都护府赵文翙没有赈济灾民,强迫契丹人缴纳土特产。
李尽忠、孙万荣忍无可忍,于是出兵攻击营州,杀死都督赵文翙,并将城内财物劫掠一空。
武则天出动曹仁师、张玄遇、麻仁节、李多祚等28位将领,5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向营州。
张玄遇、李多祚等率兵追击契丹,一路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曹仁师轻易冒进,被契丹假情报误导,结果遭遇埋伏,全军覆没。
武则天听到前线失败的消息,下令征兵,大行讨伐。她命令全国狱囚及地主家奴,凡骁勇健壮的男人,皆赦免其罪,而后充军,发往前线迎战契丹。
又命令山东近边各州,设置武骑团兵,以武卫大将军武攸宜为清边道行军大总管,督兵继续讨伐。
孙万荣率领契丹兵偷袭檀州,清边道副总管张九节招募敢死士卒数百人出战,使孙万荣败入山中。李尽忠也死去。
武则天派武懿宗、娄师德、沙咤忠义率兵二十万再伐孙万荣。六月,孙万荣兵败被杀。
21、铸九鼎, 作《曳鼎歌》
697年四月,武则天铸成九鼎,从玄武门曳入宫城,令宰相、诸王率南北衙宿卫兵十余万人,连同宫中仪卫大牛、白象共同拖曳。
武则天又作《曳鼎歌》,以令其相互唱和。最终将九州鼎依照各自方位列于明堂廷内。
羲农首出,轩昊膺期。
唐虞继踵,汤禹乘时。
天下光宅,海内雍熙。
上玄降鉴,方建隆基。
22、选李显为继承人
武则天年纪大了,面临最大问题是继承人问题,她想仅存的儿子李显和李旦性格上都过于懦弱,不适合坐继承人。
698年,武承嗣、武三思谋求为太子,几次使人对武则天说:“自古天子没有以异姓当做继承人的。”武则天犹豫不决。
宰相狄仁杰对武后说:“姑侄之于母子,哪个比较亲近?陛下立儿子,那么千秋万岁后,会在太庙中作为祖先祭拜。
立侄子,那么从未听说侄子当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庙。”他劝武则天召还李显。武则天无意立武承嗣、武三思为太子。
控鹤监内供奉吉顼、张易之、张昌宗都也请求武则天立李显为储君,皇嗣李旦亦请求逊位于李显。
在经过多方权衡之后,武则天最终决定立李显为皇太子,并将李显秘密接回洛阳。
23、宠幸二张,引起君臣关系紧张
武则天解决了继承人的问题后,志得意满,开始耽于享乐,大修宫殿、佛寺。
武则天的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年少美姿容,常傅朱粉、衣着华丽。武承嗣、武三思等都争着追捧他们,甚至为他们执鞭牵马。
当时,武则天已经进入暮年,老病缠身的她长时间不能上朝,对朝政的控制力下降,她将二张兄弟当做耳目。
二张逐渐插手朝政,陷害宰相魏元忠,不仅跟大臣结怨,引起武则天母子、君臣关系也因此空前紧张起来。
24、被迫退位,心灰意冷
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在迎仙宫集仙殿卧床不起,只有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侍侧。
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大臣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交结禁军统领李多祚,佯称二张谋反。
于是发动政变,率禁军五百余人,冲入宫城,杀死二张,随即包围集仙殿,要求武则天退位。
二十三日,李显代理国政,施行大赦,改年号为神龙。二十四日,武则天被迫传位给李显,次日,李显在通天宫即皇帝位。
退位后的武则天徙居上阳宫。李显复位后,率百官到观风殿问武则天起居,此后每十日一往;又为武则天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
二月初四,恢复国号为唐,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皆复旧制,复称神都为东都。
25、退位后,晚景凄凉,病逝
晚年的武则天“善自粉饰,虽子孙在侧,不觉其衰老”。等到退位后,却不再梳妆打扮,面容憔悴。一次,李显入见武则天时,为此而大惊。
武则天哭泣道:“我从房陵把你接回神都,固然是要把天下托付于你,而五贼却贪求事功,把我惊动到这里。”李显听后,悲泣不已,跪地“拜谢死罪”。
705年12月16日,武则天在上阳宫的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岁。遗诏省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并赦免王皇后、萧淑妃二族以及褚遂良、韩瑗、柳奭三人的亲属。706年五月,她得以与高宗合葬于乾陵。
26、擅长诗文和书法
武则天多智略,兼涉文史,颇有诗才。曾召文学侍臣周茂思、范履冰等编纂《要览》《字海》《乐书要录》等书,有《垂拱集》100卷。
其中最著名的一首诗诗是683年正月,武则天随唐高宗李治游嵩山,并写下《从驾幸少林寺诗》,诗写得大气磅礴:
陪銮游禁苑,侍赏出兰闱。
云偃攒峰盖,霞低插浪旂。
日宫疏涧户,月殿启岩扉。
金轮转金地,香阁曳香衣。
铎吟轻吹发,幡摇薄雾霏。
昔遇焚芝火,山红连野飞。
花台无半影,莲塔有全辉。
实赖能仁力,攸资善世威。
慈缘兴福绪,于此罄归依。
风枝不可静,泣血竟何追。
武则天除精通史籍诗文之外,还精于书法,尤其精于飞白书和行草书。所谓“飞白”就是在笔画中具有丝丝露白特点的书法,难度极大,但看上去却极为高雅。
武则天足智多谋,她从才人做到皇后,临朝称制,后来建立武周王朝,成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可谓手段高明毒辣。
但她重视农业生产 ,减轻赋税,开创科举制度,重用人才,平定叛乱,使唐朝在她的掌控下平稳发展,真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