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 婺源。古徽州属地,如今别属江西。徽州自古人文璀璨,和“苏杭”一起构成了“江南”的主要意象,也是别处对“中国”一词主要的印象来源之一。
▲ 篁岭晒秋:篁岭在婺源的边上,但也是古徽州辐射的核心地区之一。整个婺源东线,江湾去了、汪口去了、李坑去了,犹有不及,唯篁岭喜出望外。尽管篁岭门票不菲,且不属于婺源景区联票范围内。
▲篁岭晒秋历史想必不短。这个时节,晒得最多的是红辣椒。这是最高处的一个观景台,可以俯瞰大半个篁岭。篁岭自身也是建在山腰之上,有些吊脚楼的感觉。
▲篁岭倚山迭建,层次分明。广角拉伸过去,有些无人机俯拍的感觉。
▲ 这是一种专门的晾晒工具。从屋檐下径直支出。白墙、黑瓦,是中国南方典型的一种建筑样式,另外之一就是苏州园林。与之对比,北京城现有的故宫(三大殿)不能代表最“中国”的建筑式样:大白、大红的色彩搭配,带着典型的草原游牧民族萨满教图腾的色彩,代表北京这座边城的建城史。事实上,北京城建都的历史是从草原民族都城开始的,在最近一千年它也主要作为草原王朝的首都而存在。
▲ 村口。一个阴冷的冬至天,游人很少。
▲看着就辣。这是一个有味道的屋檐。
▲这种天气的所谓晾晒,作秀的意义大一些。毕竟,篁岭已不复往日,已经成为婺源东线有名的景点了。最近,它作为网红打卡处而闻名。
▲白墙、黄柿。徽州人家收获的季节到了。
▲ 远山。远山是一片梯田,春季油菜花的季节又是车水马龙。另外,只有城里人才把油菜花当花。
▲ 宗祠。徽州的宗祠最早可追溯到宋、明。朱熹便是徽州人,他的理学当中“宗祠”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不管是政治上的还是乡约上的。在明代的“大礼仪”之争中,江南的士族通过广泛修建宗祠来支持年轻的皇帝。篁岭的一处书房中,赫然写着“上蔡世家”,初看还以为和谢良佐有何渊源(谢良佐,人称“上蔡先生”),后来一查原来篁岭祖先来自山东上蔡郡,故得名。
▲楼阙之上观景。
▲嫂子的窗户。
▲婺源北线的彩虹桥。这是一座廊桥,在浙江南部丽水、温州一代也有不少。此桥建于宋代,因袭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而名。这是一个有雨的早晨。
▲严田村古樟。亭台、拱桥、古树,相得益彰,婺源北线较佳去所。旁边有村民推销牵牛过桥的业务,毕竟不是那种退休老干部的摄影风格,就算了。
▲李坑,画画的人。一座规模不小的村子,像杂乱版乌镇,离婺源县城颇近,东线第一站。
▲ 李坑。
▲江湾。江真龙降生之地,胡真龙在隔壁:绩溪龙川。江湾本身并不大,也不出彩,确是婺源唯一一个5A景区,算是沾了活人的光。
▲ 萧江宗祠。仔细看了下,原来萧、江二姓还有如此渊源。此“萧”为南朝萧梁皇族,后改名为“江”,故称“萧江”。
▲ 从萧江宗祠望去。典型的徽式风火墙,这种直线样子的风火墙要比岭南曲线式的风火墙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