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安君康的画室,儒家风范盎然袭人。墙壁上挂满了他的梅、兰、竹、菊、荷花、牡丹等作品,内室是两排大书柜,几座根雕、数个古罐,还有鱼化石切片、锦鸡标本等等,书味浓郁而雅致。待到落座,茶几上是一套颇具特色的仿古茶具,我们几人围坐一起,品茗论道,谈天说地,儒雅而温馨。
安君康属于成名较早的书画家,在多年对书画艺术的追求时光里,得到了书画界的高度认可。从国家到地方,从艺术到政界,获得了名目繁多的荣誉: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秘鲁书法家协会顾问、上海交大巨人商学院西安分院名誉院长、永寿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西部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咸阳市和永寿县政协委员……。他的书画作品也多次在国内外展览中获奖,多幅作品被全国人大会议中心、香港浸会大学、张仃美术馆、深圳档案馆等多家艺术机构收藏,成绩斐然。
多年前,在艺术界安君康就有着“关中牡丹安”和“墨兰圣手”的美誉。他笔下的牡丹富丽堂皇,雍容华贵,大气磅礴,婀娜多姿,极尽百花之王的气象,让人叹服于他创造的艺术境界。他的国画墨兰,师古不泥,既蕴含传统文人画的特质,又不失时代气息。当我们更深入地探究他的艺术感悟,透视他笔下的花鸟世界的时候,我们才知道,他笔下的荷花、竹子、紫藤、葡萄等等题材作品,同样笔韵英发,绰约有致,个性独具匠心,拥有不凡的艺术造诣。
安君康的谈吐极富哲思,在当下斑斓、浮躁的艺术氛围面前,他更多的是反思和否定,对于自己的作品,他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定位。近些年,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扩大,他的作品在国内外有着相对广泛的收藏群和海量粉丝,但他却从不因此而固步自封。他这样评价自己过去的作品:“自学家底,作品好看不耐看,笔墨韵味少,文化厚度薄。”今年年初一次小聚时,安君康突然跟我说:我想回头再来,重新探寻自己的新路子。我问,为什么?他说,不打破目前的风格,只能永远做匠人!从他坚毅的目光里,我读懂了那颗执著于艺术的痴心是真诚的。
此后再去他的画室,我看到室内到处堆放着宋元明清历代大师的范本以及各种各样的书法、花鸟画史之类的书刊,以及他临摹的大大小小的徐青藤、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诸位艺术大师的作品墨稿。时隔半年,我们惊喜地看到,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安君康先生的画风和风格已经迥异。他的花鸟画作品已呈现出一派清新的艺术风貌。他几乎完全否定了自己过去所追求的所谓“形似”的表现形式,而是从笔墨语言和画面的内涵上下足了工夫,使得他的作品更具艺术张力和精神厚度。再看他笔下的牡丹,大气之余更增强了写意性,传统蕴涵也更为浓郁。浑厚中孕育着潇洒,斑斓中满含着诗意,铅华洗尽而雅致,清新的画面沁人心脾。在简约生动的构图下,他更加注重巧妙考究的留白,以书法入画法,线条灵活而遒劲,较之以前的作品更富有了一层空灵、洒脱、厚重的美感。中国文人的精神气息,作者的情感、思想跃然纸上。
一位画家画风的形成和变化,有赖于他的执着勤奋,更在于他的天分悟性、艺术素养和精神境界的提升。这是一个是厚积薄发,从阵痛到裂变的过程。唯有大胆突破、艰难探索,更需要研习古法、博览众长,通过长时间的历练积累和深层思考。才能达成卓尔不群、自成一派的艺术境界,
有感于安君康艺术探索的过程,他的一位好友在微信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书画家画风的转变其实是一个艺术的探索过程,它既是对过去的摈弃,也是在过去基础上的升华,这个过程是必须的,是漫长的,也是痛苦的,这个凤凰涅槃的过程,对一个优秀的艺术家来说,其实伴随了他的一生。需要大胆探索,需要兼收并蓄,需要狭路突围,需要自我沉淀。一个拘泥于现状、过去而不敢大胆否定自己的人,永远体会不到凤凰涅槃之后的快意和孔子登泰山时的豪迈与豁达。”
白石老人五十七岁时晚年变法,年近花甲,别的画家早已固守城门,不越雷池半步了,他却反其道而行之,一改轻车熟路的画风,去开拓遥远陌生的艺境,最终成为一代大师。而今,正值壮年的安君康先生敢于自我否定,摆脱俗格,打破定式,寻找一种属于他自己的,一种与时代回归传统文化精神相一致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在业内一片叫好声中我们知道,他艺术探索的路子是走对了。
大山之所以巍峨,是因为它时刻在不断的抬升自己:江河之所以东流到海,是在于它不知疲倦地奔流。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拥有永不满足的艺术态度和善于创新勇气的书画家,他的艺术之路必会越走越宽,艺术之树定会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