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1:任意的震动。2:混乱的队伍。3:刻意创新的办公室。4:特朗普的打法。5:敢不敢做个自由的人。

《混乱》1:任意的震动

1. 也许,分心,有利于创造力。

2. 真正的创新者,不但不怕不确定性,还要时刻欢迎,甚至主动增加一点不确定性。

3. 激发创意,可以考虑采用“ 多项目工作法 ”。

1.专注力和多动症

怎么把事做好。

禅宗有“渐悟”和“顿悟”,爱迪生的方法论有“汗水”和“灵感”,心理学家的理论有“刻意练习”和“天才”。前者是笨功夫,后者比较神秘化。

关于做事的学问,主流的思想,是强调笨功夫。

专注力:人脑不适合多任务,每次应该只做一件事;

自控力:能管住自己,该做什么事的时候就能去做什么事,这个能力比智商更有用;

习惯的力量:做正确的事形成习惯,就没有那么痛苦了;

任务列表工作法:做事不是行为艺术,得有明确的目标和结果评估,要做就要把事做完;

极简式生活:为了专注于大事,必须排除一切不必要的干扰

……

这些思想破除了我们对“天才”和“灵感”的迷信式的追求,傻乎乎地坐等灵感出现,肯定不如老老实实勤学苦练。

这些方法都有点机械化的特征,似乎比较适合做“学习”和“执行任务”之类的事情。

那些大师级的艺术家和科学家,乃至一个任何领域的决策者,在以上这些功夫之外,肯定还有一点别的东西。

一项研究发现,那些成年以后还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ADHD,俗称多动症)的人,创造力也超出常人。

在考察创造力的测试之前,故意给受试者捣捣乱,鼓励他们出错,反而能加强他们的创造力。

—— 分心,有利于创造力。

2.爬山理论

“任意的震动”—— 没有精心布局,没有特定方向,就这么随机地、简单粗暴地震动一下。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新机会。

把随机选点和爬山结合起来。先随机选一些点,找到其中最高的一点,再在这个点附近若干公里的范围内随机选点,又选择其中最高的一点,然后从这点出发爬山。

用这个办法,未必能发现地图上最高的山,但是一定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发现一座比较高的山。而如果你一开始的某个点落在了青藏高原上,这个办法可以确保你发现喜马拉雅山。

其实选择专业和工作,不就是如此吗?上大学选专业的时候会参考很多人的意见,但本质上是有一定随机性的,没有人知道所有专业将来可能的前途怎样。你从中选一个看上去不错的学科,后来又选择一个看上去不错的具体方向,或者工作单位 —— 然后你就从那一点开始爬山。

做任何一项具体的工作也是如此。选点就是选择一个工作方向,爬山就是按照这个方向把事做出来。

爬山,就是需要专注力、意志力、刻意练习的“笨功夫”。选点,就是运气和灵感。

光知道选点不会爬山,和只知道闷头爬山不懂得选点,都不行。

“任意的震动”是什么呢?就是你在这个山头已经到了最高点,去无可去了,这时候来个震动,把你震到一个别的地方。运气不好的话可能去了一处谷底。运气好的话也许就被震到了一座更高的山的山脚下。

—— 如果已经练得特别善于爬山,这不就是个特别好的机会吗?

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经常会面临去无可去的局面。作家写小说写到一处不知道怎么往下写了,科学家搞科研遇到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这就是需要任意的震动的时刻。

分心也好,任意的震动也好,其实就是给创造过程来一点不确定性。而真正的创新者,不但不怕不确定性,还要时刻欢迎,甚至主动增加一点不确定性。

所谓的分心,其实恰恰有利于集中注意力 —— 分心才能注意到新的东西,而新的东西可能是最刺激的,自然就会注意它。

3.多项目工作法

如果你考察那些特别多产,而且特别有原创精神的科学家,从当年达尔文开始,他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同时在几个不同的领域搞研究。

这其实也是“任意的震动”。

“ 多项目工作法 ”。

应该同时有好几个不同的项目在进行,比如说几个科研项目、几个写作项目,甚至包括几个家务。每个项目有自己的存档处,有什么新想法就加进去,哪个项目能做就做,暂时不能做的就放着。

哪壶开了提哪壶。

有四个好处:

不同项目可以互相配合,互相激发灵感。

每次转换项目,等于是换脑子,这会给大脑一种新鲜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做一个项目的同时,你的潜意识可能还在关注另一个项目,这样特别容易出现灵感火花。

一个项目实在做不下去可以暂时搁置,还有别的项目可做。


《混乱》2:混乱的队伍

读书最大的一个乐趣,就是自己原有的思想被作者改变。原来工作不仅仅是专注力、意志力和任务列表 —— 原来分心和任意的震动,对创造性的工作如此重要。

要颠覆的观念,叫做“ 凝聚力 ”。

1.增强凝聚力的三个办法

第一招,是“按人分组” 。把相似的人分到同一个工作小组里,这个小组天生就有凝聚力。这里的“相似”可以是任何相似 —— 对某个大问题的看法相似、工作风格相似、人生经历相似、甚至是按照同乡、同学分都可以。

第二招,是“树立外敌”。本来一个团队内部可能会有各种摩擦,但只要他们意识到现在有个近在眼前,实力相当的外敌存在,团队很容易就会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第三招,是“解决问题”。让两个队伍联合起来去解决一个大问题  —— 要想完成这任务必须得人人出力,而且还必须配合,这时候两个队伍就团结起来了。

想要开发“凝聚力”的话,提供一个方案:

应该把员工分成若干个小团队,每个团队中的人具有天然的相似性:都是一个大学毕业的,都是一个地方的老乡,都是爱在Linux平台用VIM编辑器写程序的程序员,都可以。

应该让各个团队在公司内部展开竞争。“上海帮”的存在,会给“北京帮”带来更大的工作干劲。

应该时不时搞一个全公司范围内的集体行动 —— 不是出去吃喝玩乐,而是共同解决一个大问题,这样在各个小团队的凝聚力之外,还可以收获全公司的凝聚力。

提升凝聚力有什么难的呢?

……唯一问题是,有些工作并不需要凝聚力。

2.两种队伍

把人组织在一起工作,有两种类型的队伍。

第一种队伍讲团结,追求所谓“黏结的社会资本” ,就好像奥运会比赛中的皮划艇运动队一样。这种队伍比较适合那些目标明确,工作方法也明确的工作 —— 所有人都知道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你只要去做就是了。对这种工作来说,齐心合力是最好的。

第二种队伍讲多样性,追求所谓“搭桥式的社会资本” ,就如同数学家之间互相合作。这种队伍适合没有固定套路、要求集思广益、讲究创造性的工作 —— 一个外来的新鲜思想更可贵,人们想要的是灵感刺激。

过去中国人特别讲团结,那其实是当时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打仗也好,修建水利工程也好,基本上就是纯体力劳动,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当然好。

可是现在早就不是那个年代了。要求我们非常小心地考虑凝聚力问题。

—— 因为对第二种工作来说,凝聚力反而有害。

3.一个矛盾

只要你的工作任务中涉及到智力活动,也就是需要作出判断和决策的,就应该给团队加入一点多样性。

比如说一个陪审团要对一个案件进行判断,这个陪审团中如果既有白人又有黑人,它的判断准确率就比全是白人的陪审团高很多。如果你要解决一个公共政策问题,而你的团队里已经有三个顶级统计学家了,现在就不需要再增加一个统计学家,你需要一个经济学家或者社会学家。再比如如果你是个网球运动员,那么与其请三个网球教练,就不如请一个网球教练、一个健身教练和一个营养师。

这是因为任何人都可能会遭遇认知的瓶颈,而一个有不同视角的人可以帮你突破瓶颈。还有一点,如果团队里有“外人”在,你就会更加仔细地考虑自己的决策,因为你害怕在外人面前丢面子。

四个好朋友组成的团队,成绩远远不如三个好朋友加一个外人的团队。多样性高,决策准确度就高。

多样性高的时候,团队成员的工作“舒适度”低。谁都愿意跟朋友一起工作,谁都愿意跟和自己各方面比较一致的人一起工作。当多样性低、团队的凝聚力强的时候,我们对工作更有自信,我们“ 以为 ”我们做出的判断水平更高 —— 尽管实际上我们的判断水平是更低!

因为亲友共同决策的时候,往往会为了不伤和气而避免任何争议话题,很多机会就浪费了。而陌生人共同决策的时候,你必须有很强的理由才敢于提出自己的建议,而你的队友会直言不讳地反对你的建议,最后大家很自然就愿意投票表决,这种决策过程就合理多了。

引出了一个团队工作的本质矛盾。

如果你想跟队友合作愉快,工作中得心应手,你们团队的实际工作水平就不行。如果你想要高的团队工作水平,这个团队之间的互动就必须是磕磕碰碰,每个人都不太舒服。

凝聚力高,工作水平就低。工作水平高,凝聚力就低。

高级工作中“统一思想”是一句不好的格言。

—— 好的格言是“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混乱》3:刻意创新的办公室

所谓促进创新的办公室,其实无非就是两点:

1. 它在设计上要能促进不同部门的交流。

2. 它要给员工充分的自主权。

四种办公室

第一种是极简主义的风格。什么装饰都没有,桌面上除了起码的办公设备也没有别的东西,进得门来除了工作就没有别的可干的。

第二种是装饰了的办公室。墙上有些艺术照片之类,给人感觉至少温馨一点。

第三种和第四种都是装饰了的办公室。所不同的是,第三种办公室允许受试者自己装饰,桌椅怎么摆放,画贴在哪里,随便折腾。

第四种就非常特别了,一开始也是允许受试者自己摆弄,但是等受试者摆放好了,研究人员又回来,把所有东西归位!

实验结果,第三种的工作效率显著高于其他种类。而第四种的工作效率显著低于其他种类 —— 有个受试者甚至跟研究者说,我都想揍你!

所谓促进创新的办公室,其实无非就是两点:

它在设计上要能促进不同部门的交流。

它要给员工充分的自主权。

自主权比交流机会更重要。

一个人的办公区是什么样的,根本不重要 —— 重要的是他想让它是什么样,就可以让它是什么样。如果让工程师根据自己的方便来随便摆弄办公室,办公室一定是看上去比较丑陋杂乱的 —— 一点关系没有。

今天的主题根本不是办公室的问题,也不是混乱不混乱的问题。他说的其实是人的自主性,和严格规则之间的斗争。



《混乱》4:特朗普的打法

顾前不顾后,只知道进攻没有防守,制造混乱的打法,有时比事先计划好,谋定而后动,没有把握见到机会也不出手的打法,更容易成功。

1,亚马逊搞的打法—— 看到机会不顾一切先进去再说,以不符合成本的低价抢占市场,然后再面对根本吃不下来的流量、资金流断裂的危险、和各种技术问题。

2,纳粹德国陆军元帅,“沙漠之狐”埃尔温·隆美尔,最爱干的事儿就是发动迅速的机动攻势。不论是一战时在意大利,还是二战时在北非,隆美尔都是这种模式 ——

当时局面混乱

隆美尔率领少量军队,对十倍于自己的敌人中的某一部,发动突然攻击

敌军失败,但隆美尔并不撤退,而是一路往下继续打,在敌人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接二连三的取得胜利

自己伤亡极少,可是已经破坏了敌人大量物资,俘虏了大量敌军 —— 这些俘虏是个累赘,可是隆美尔也不杀他们

仗继续打下去,隆美尔越来越深入敌后,这时候他发现友军已经联系不上了,自己弹药快打完了,而且敌人慢慢包围过来了

然后他又用一个出其不意的方法突围成功

他的秘诀是快速机动。他知道对手做什么事情都比他慢,他相信自己一定能随机应变,他欺负别人一本正经的决策和行动方法不好使。

隆美尔的每一个动作,都能让局势更混乱,而混乱对他有利。

3,特朗普的策略就是把局面搞乱。整个的竞选模式是这样的:

特朗普对某个问题 —— 比如说移民 —— 突然发表煽动性的言论

媒体兴奋了,选民非常关注

别的候选人羡慕这种关注,就出来对此发表讲话,说特朗普说的不对,你们还是听我说说这个问题

但是一解释,就有漏洞。比如杰布·布什有一次为了“更正”特朗普关于墨西哥移民的话,说自己非常喜欢墨西哥移民……结果说着说着把亚洲移民给得罪了

特朗普就会立即抓住你的漏洞发动嘲讽式攻击

你还不知道怎么反驳他,特朗普又把话题转到下一个媒体兴奋点上去了。

这不也是一个顾前不顾后,只知道进攻没有防守的打法吗?特朗普这么做,必然给自己带来一大堆漏洞,可是跟贝佐斯和隆美尔一样,他根本不在乎。

而“建制派”对特朗普却不能不在乎。这就好像隆美尔已经打到你家后院来了,你不反应行吗?

你要是反应,你却没他快。

特朗普有个能力,他总能即兴发挥,现场出现问题现场转移,贝佐斯搞商业和隆美尔打仗都有这个能力,而商业巨头和建制派政客缺少这个能力。

如果你的打法是什么都事先计划好,谋定而后动,没有把握见到机会也不出手,你就永远也打不过贝佐斯、隆美尔和特朗普。



《混乱》5:敢不敢做个自由的人

当面对循规蹈矩,还是自由独立的选择题时,你应当选择自由独立。因为这样,你不但更省力,更省心,而且效率更高,生活更好。

有严肃的研究表明,只要你干的不是图书馆管理员之类的工作,你就完全没必要把文件归档整理。那些热衷于把文档分类整理的人纯属浪费时间。他们花很多时间分类,保留一大堆将来根本就不会用到的文档,而且因为整理花了心血,还不舍得扔。

最好的办法就是随手堆在桌子上。用什么拿什么,用完再放在一堆的最上面 —— 这个系统非常合理,它自动保证最常用的文件被放在最上面。看似凌乱的物品摆放,其实已经包含了有关文件优先级的信息!唯一需要的整理动作,就是把那些时间长了仍然处在各堆最底部的文件给扔了。

电子邮件更没必要整理。有人统计,通过一个目录系统寻找一封邮件,大约需要花费1分钟。而直接搜索,只需要17秒。

再说日程表。最好的办法,就是日程表上只有提醒事项,比如说某天某时候要出席一个会议之类,而不要有自己主动安排的计划。

做计划,最好只有中长期的,比如说每个月要完成什么目标,然后灵活找时间实现。如果一时心血来潮,给自己制定了每天都有具体要求的计划,那就很可能无法坚持下来。这是因为一旦出现什么意外情况,使你某一天没有完成计划,你一步跟不上就不想跟了。

小明的做法,本质上是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比外部系统低的位置上,是被动的。整理文档,其实就是让自己为外部系统服务 —— 不管有没有用,这个系统的状态最重要。按日程表做事,其实就是让一个外部系统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小强则是主动的。文档和日程表对他来说都是工具,他不在乎文档看上去如何,也不愿意受日程表的限制。

整洁的背后是循规蹈矩,是把人机械化。混乱的背后是自由独立,是让人更像人。

《混乱》这本书,归根结底,说的是人,到底应该怎样在这个充满规矩和套路的现代世界生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271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75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51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53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5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4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0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6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78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1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3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72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