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系列内容为本人学习一门读书相关的网课内容为主,同时也是对自己学习的一种检验。
一
在工作和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说话或者做事特别有逻辑的人。那“逻辑”这个看不见又摸不着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我们为什么会羡慕那些有逻辑的人呢?
词典里对逻辑的解释很简单——逻辑就是思维的规律。看到这以后,就有了另一个问题,思维又有什么规律?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一串数字是“8536904271”,如果我只对你说一遍,你能记住吗?如果能记住,又能记多久?
有另一串数字“012346789”,同样我也说一遍,你能记住吗?是不是简单的和0一样?同样的10个数字,因为排列更有规律,我们的大脑接受的更快。所以,所谓的“逻辑”,其实就是一种大脑可以接受的秩序和规律。
你可能听说过快速记忆法、图像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记忆宫殿一类的方法,其实这都是人为地赋予事物规律,以便大脑更容易记忆。
而圆周率的小数点后面是无限不循环的数字,没有规律,记忆起来比有规律的更难,所以背诵圆周率成为了一项世界吉尼斯记录的项目。
在举一个很多人都熟知的例子,如果有人问你金庸先生写过的所有作品有哪些,如果你知道那副对联,你就一定很容易说出所有的作品,如果你不知道这副对联,你大可能说不全。这幅对联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横批“越女剑”。
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逻辑、规律对我们的记忆有多大的帮助了吧。所以,逻辑的两个好处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一个是可以提升我们记忆的效率,可以记得更快。另一个是可以完善我们大脑的思维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有助于形成逻辑思维。
而逻辑思维每个人都会应用到生活当中,比如你在电脑上的文件夹,会分为个人、工作之类的,两个文件夹内还会更细致得分类。
如果不这么分类,我们需要找个文件可以用电脑自带的文件搜索功能,但是很费时间。如果让你找过去某个项目中的所有文件,万一你想不起来具体的文件名称,就很难找到了。
二
既然我们知道了逻辑的重要性,那怎么建立逻辑联系呢?
这里介绍最基础的两种方法,“演绎法”和“归纳法”。演绎法是从原因到结果,正向推论;归纳法是从结果找原因,反向溯源。
演绎法在现实中的应用很常见,比如打雷要下雨,一打雷我们就会想到下雨,最经典的莫过于那句“打雷啦,下雨啦,赶紧回家收衣服啦!”。
使用演绎法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原因多准确,结论就多准确。如果打雷就一定会下雨,那下雨这个结论就是100%正确;如果打雷有80%的可能会下雨,那么下雨这个结论就有80%的准确性。
归纳法和演绎法刚好相反,就是通过结果来归纳原因。
举例,我女朋友今天肚子疼,这是结果,那她为什么或肚子疼?我开始追根溯源找原因,可能是昨天天冷还穿裙子着凉了,可能是她晚上偷吃冰淇淋吃坏了肚子,也可能只是她亲戚来看她了。用归纳法的时候,感觉你自己就像一个侦探,看到了案件的结果,然后倒推出案件的原因和过程。
感谢这次课程,可以让我假装自己有女朋友......
演绎法和归纳法的推导过程虽然相反,但是实际操作中它俩经常一起被使用。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思考作者是怎么应用归纳和演绎这两种逻辑推理方法,这也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构建我们自己的逻辑体系,同时也能理顺书籍的逻辑内容。
三
建立起了逻辑联系,就到了寻找内在逻辑的时候了。
寻找内在逻辑有两个简单的方法,“找相同”和“找不同”。
找相同就是找两个信息或知识点之间的共同点。比如不同行业的公司最后都获得了成功,原因是他们都发现了行业内的空白,然后借机开辟了新的商业模式而大获成功。所以,找相同的要点,就是在零散的信息中寻找规律。
找不同,就是找特点。比如同样是新媒体行业的从业者,大家在同一时间都做了抖音,不到一个月,所有人之中只有一个人的抖音已经有10万粉丝了,而其他人还在为拍什么视频发愁。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好好分析这个有10万粉丝的抖音号,和其他抖音号之间的不同点。
找相同和找不同与演绎法和归纳法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俩也会一起出现。比如,我们通过找相同,可以找到大量因为创新而成功的企业和大量因为不创新而失败的企业,然后把这两类企业分类。然后再找不同,把这两类企业进行各自对比,同样是成功的企业,他们之间有没有什么不同。这就是在案例中找相同和找不同。
为什么要寻找内在逻辑?和读书又有什么关系?
比如你读了两本书,但是你需要判断两本书是不是同一个领域的,如果是,里面的内容有没有明显的区别,两本书的结论有没有互相冲突的等等。这是为了将两本书联系起来,形成更好的逻辑关系和框架(有助于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
希望所有能看到这些文字的人,能有所收获,哪怕一点点。在以后的内容中,我尽量加一些有意思的案例,让大家看着不仅有收获,还能开心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