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二者
每逢假期时间,闲着没事便会刷几集《老友记》看看,里面的每一个角色都特别精彩。
有高度洁癖的莫妮卡,时尚娇俏的千金小姐瑞秋,善良迷糊的流浪女菲比,喜欢恐龙的呆板教授罗斯,生活随性性格单纯的乔伊还有那个性格温和的钱德勒。
他们迥异的性格造就了纽约一个普通公寓里面的欢乐,十年的友谊,每一天都那么值得回味。
如果说《爱情公寓》是中国的《老友记》丝毫不为过,同样的背景,同样的人设,甚至还有一些同样的情节。
关于抄袭与否我们姑且不论,单说《爱情公寓》与美国《老友记》的比较,多了我不想说,但是至少有一点,《爱情公寓》真的输给了《老友记》。
那就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可和弘扬。
这一点只通过一个情节就可以分辨出来。
二、《爱情公寓》输在哪里?
《老友记》总共有十季,几乎每一季都会专门有一集讲万圣节、圣诞节或者感恩节的故事,美国人在表现美国人生活的时候绝对是不遗余力地去宣扬。
可以这样说,美国的《老友记》更能与现实结合,他们生活背景是纽约,他们会展现出各种美国食品:土司、芝士、汉堡包、火鸡……会把他们的节日拿出来,让任何一个看《老友记》的人无法忽视。
相信当初看《老友记》的一代人一定是在这部剧里面,确切的了解到美国的文化生活。
不排除美国有对外渗透其文化影响力的嫌疑,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他们在对外宣扬本民族文化方面做得很棒,值得我们去学习。
而再看中国的《爱情公寓》,有多少是对中国文化的表现?或许里面多多少少提到了一些节日,但是并没有像《老友记》那样去融入剧情,用心而又全面地展现它。
总的来说,中国的《爱情公寓》更像一个架空时代的故事,它没有明确表现出自己的民族特色。
说白了,它更像一个舶来品,只学到了别人的表面,而没有学到别人的精髓。
中国的《爱情公寓》与美国的《老友记》相比,少了一些地气,少了一些文化积淀。
多讽刺,论起中国文化积淀,我相信五千年不比二百年差吧?
为什么在表现上,五千年的老者却像一个自卑的小丑,只敢拿两百岁年轻人的衣服来遮丑,结果反而不伦不类。
三、中国影视行业缺什么?
我想,这不仅仅是《爱情公寓》这一部剧的欠缺,也是中国影视市场的欠缺。
身为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中国影视行业更应该多一份民族责任感,多一份对本民族文化的重视。
希望不要再有《深夜食堂》那样空有躯壳的商业操作。
当然,任何行业都有它赚钱的理由和权利,没有人会反对。
但是,在你赚钱的时候,不要丢了自己的根,如果有可能,如果方便,为什么不去试着多为本民族文化做一点尝试和努力呢?
哪怕是一点点,国民也会为之振奋,因为这样的东西才是我们自己的,这样的责任感是值得每一个人敬重的。
旧话重提,人们总是说,中国“墙里开花墙外香”,自己的文化,自己弃之如敝履,别人却视若珍宝。这是中国的特征。
这就是为什么日本会有《七龙珠》、迪士尼的《花木兰》、好莱坞的《功夫熊猫》。
我们不否认别人确实做得非常棒,或许有人说,他们恰好帮助宣传了中国文化。
但是醒醒吧亲爱的孩子们,我相信他们的初衷绝对不是为了帮你宣传中国文化,他们不是傻子。
他们,不过是,拿着中国的文化来赚中国人的钱。
衷心的希望,有朝一日,中国不说拿别人的文化赚别人的钱,但至少能做到拿自己的文化赚别人的钱就够了。
四、中国人有多少文化自信?
中国缺少一种文化自信,这是五四运动以来的遗殇,我们不能否认五四运动对中国进步的贡献,但是我们必须正确看待五四运动的偏激观念。
中国从来不会比别人差,不要再以为别人放的屁都是香的,如果到现在还有人有这种观念,我不介意拿老祖宗的“糟粕”去教训他——拉出去凌迟处死!(开玩笑,警察叔叔会揍我的!)
谈到这里似乎早已经偏离了关于《爱情公寓》和《老友记》的主题,但是这才是我真正要谈的问题。
中国人需要文化自信,中国人需要在国际上的文化话语权,中国人需要学会维护自己民族的根。
凭什么让中国孩子整天吃汉堡包、肯德基?为什么不能让外国孩子吃肉夹馍、烧饼油条和豆浆?
凭什么我们要过圣诞节平安夜?为什么他们不过春节中秋节?
什么?你说中国的节日比外国的差?
我摸摸手中的小皮鞭,同志,你在开玩笑吗?
题外话:
如果你觉得我是一个愤青,我就是了。
但是你不能否认,中国如果缺了愤青,大概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中国就从地图上消失了。
我是愤青,一个有思想的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