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遇到一个朋友前后接两个电话,中间间隔一秒。
第一个电话(对象:学姐)
喂(极致地温声细语)
哦哦,好的
嗯嗯,可以可以
谢谢,谢谢!
好滴好滴
拜拜拜拜
么么哒,么么哒!
第二个电话(对象:妈妈)
喂(有些不耐烦)
干嘛?什么事?
知道了,知道了。
烦死了
哎呀哎呀,你有病啊!
没有再见 直接挂了电话
看到这里什么感觉?觉得这位朋友不孝?
记得我当时的反应是瞠目结舌,继而不以为然,同时觉得她不孝。可是我却忘了,忘了自己也这样对待父母。或许是太习以为常了,以至于忘了反思。
绘本教授说:对待父母,我们不耐烦的嘴脸都一样丑!
1
“女儿,这个微信怎么分享照片啊?”
“我不是教你好几次了嘛,怎么就是教不会,你怎么这么笨!”
“小编,请问这个图怎么下载啊?”
“哦,第一步...第二步...最后...”
“好难啊,我都不会!”
“没关系,慢慢来,我再教你...”
2
“女儿,给我拍几张照片吧!”
“哎呦,你就喜欢这种俗的,赶紧站好!”
“这样不好看,你会不会拍姿势,算了算了,你自己拍吧!”
“你好,可以麻烦帮我们拍个照吗?”
“可以可以!”
“你们靠拢点,姿势可以换一下...”
“谢谢!谢谢!”
“不用,你们还要拍吗?”
3
“你有空就多看看书,你作业写了没?”
“知道了,烦不烦!”
“回去多看看书!”
“知道了,老师!我一定会看的”
4
“我们去逛街吧!买点衣服”
“不去,又热又累,再说你又没钱,买什么呀!”
“我们去逛街吧!”
“啊!这个天气?而且我们又没有钱!”
“没钱逛逛也是好的。我请你喝奶茶!”
我们总是习惯性对别人温柔,却对父母不耐烦,甚至是暴躁!
其实很多人都不愿意这样,很多人都会在暴躁后,争吵后,对父母感到愧疚,对自己感到懊悔。可是事过情迁后,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如此周而复始,久而久之后,开始变得麻木。
为什么控制不住对父母暴躁呢?明明大家都说我脾气好?
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被偏爱的有恃无恐!”
我们都知道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不论你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他们永远都会原谅,永远都会爱你如初。所以我们就会有恃无恐,就是肆无忌惮!其实所有的感情都是需要维系的,即使是最亲密的父母!
我曾看过一个新闻采访,记者问了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怎样对待自己?我印象最深刻是一位中年妈妈说的。她说,“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对我保持和颜悦色。“笑”即是“孝””
温柔可以留给别人,但暴躁和不耐烦不要丢给父母。
笑时最基本的孝,也是最难得孝。
不要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地步才知道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