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2016.11.1-2016.11.1
阅读的目标:提高觉察力
阅读的方法:略读为主
在冥想成长群里看到显梅分享了通过觉察力更清楚的看到自己,好生羡慕,我开始反思自己,每天活在“鸡汤”中有时会蒙蔽自己的内心,也需要静下心来观察自己,找到最真实的自己。
从小到大我都活得“没心没肺”,小时候和别人吵架,前一秒还在生气中,后一秒就和啥事也没发生似的和同学玩闹起来,全然没发觉其实对方还在生我气。长大后也是,每当发生不开心的事,我都会自我排解,告诉自己痛苦是短暂的,然后又开始没心没肺的生活…
记得高考那年,由于转学问题导致进入新班无法跟上高考进度,那段时间大家的状态都特别紧绷,而我由于完全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最后选择自学,每天早早进入班级,坐在最后一排开始我的复习计划,面对老师讲解的题目我大多都听不懂,在苦恼与犹豫后,我恒下心来专心按自己的计划复习。每次周考对我们来说是头等大事,考的好的人高兴,但毕竟是少数,苦恼的人占大多数,心态很不平衡。而我每次考在名次最后是必然的,然而我没有选择和他人比,而是和自己比,只要有进步我会很开心。正因为我的这种“执着劲”,虽然我的成绩不好,但同学中很多人感叹于我的执着。直至今日我还是这么“执着”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一直以来我的同学和朋友们都认为我是个特别坚强、乐观的人,其实我的内心一直不敢面对…
就像电影《我愿意》女主一样,我只是习惯坚强罢了…
性格的形成并不都是偶然的,如果没有接触心理学,可能我不会了解到这份“执着”的来源。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我被认为是“多余”的 那个人,大姐能顾家、二姐学习好、弟是个宝,而我高不成低不就,可有可无的角色让我慢慢的学会了关闭自己的耳朵、隐藏自己的内心…
我开始变得坚强、变得不喜欢与别人倾诉,更讨厌察觉到自己内心的不开心,在现实生活中,我也开始尽量去模糊的对待事情,因为小时候历历在目的情景让我记忆犹新,我不喜欢这样的感受。慢慢的,我开始放弃了对周围的觉察,认为记忆力好是一种错误,因为会记住很多不开心的事;我开始对周围的事情变得无所谓,最终逃避自己。
最近看了很多书,感受到自己的经历很多时候受限于觉察力,很多好的机会插肩而过才发现已经错过了。认清自己,是发掘觉察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人只有敢于面对自己,才能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也能得以疗愈。
经过近一年的心理调试,我开始从后知后觉慢慢过渡,尤其是对待问题上,我转变思考方式,不再徘徊与纠结,而是快速察觉,并努力寻找问题的突破口,找方法来解决,而非之前的“没心没肺”的逃避、不理睬。
对于情绪问题,我不再盲目的乐观,不再“没心没肺”,而是选择感受并接受它,通过冥想保持临在状态,活在当下。
我开始领会到觉察力的重要性,并用来指导我的工作与生活,觉察力可以通过过后天的努力得以增强,不断积累,从“后知后觉”转化为“先知先觉”。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是一种勇气。
目前的我,要努力做到:不单单是表面的坚强,而是内心坦荡荡,发自内心的面朝阳光!
言归正传到这本书,作者用举例的方式贯穿了整本书,理论很少,自己的观点阐述得也不多,就当故事看了。
书摘:
觉察力是后天知识积累的总和 ,是敏锐思维培养的结果 。是 “运筹帷幄 ,决胜于千里之外 ”的浩然大气 ,更是有效解决一切事情的重要前提 。觉察力要求人们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 ,从宏观上把握整体 ,从整体中抽取重点 ,以重点为契机 ,从而找到最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
所有计划 、目标和成就 ,都是觉察世事并积极思考的产物 。你的思考能力 ,是惟一能完全控制的东西 。你可以以智慧或是以愚蠢的方式运用思考 ,但无论如何运用它 ,它都会显现出一定的力量 。不懂得正确的思考 ,是不会克服困难的 ,如果你不学习正确地思考 ,是绝对没有办法防止受挫的 。
觉察就是形象给人瞻仰 、观察 ,观察 (看准 )你应如何立自己的模范形象带领大家前进 。你要观察事业 ,又要觉察部下 ,部下同时也在觉察你的行动 。事业与其他方面一样 ,重在觉察的准与不准 。胜败在于观察 。
不管是在职场 ,还是在生活中 ,都要学会觉察人事掩其锋芒 ,低调做人 ,学会深沉 ,学会深藏不露 ,这样 ,人生的道路才会少一些嫉妒的目光 ,少一些故意的陷害 ,才会多一些顺利 ,多一些和谐 。
觉察者要做有心人 ,要有意识地观看某种事物 ,要带着问题去观察 。这样的觉察 ,收获大 ,印象深 。俗话说 ,事事留心皆学问 。我们要留心身边的现象 ,特别是要用心去想 ,觉察的目的性越明确 ,收获也往往越大 。要边看边想 。在看的过程中不断地行分析 、综合 、比较 、判断 ,只有这样 ,才能把握觉察对象的特点 ,并不断发展与提高自己的觉察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