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26到现在近一周的时间,和小栋通过几次电话,想问问学习怎么样?吃的睡的还好不好?和同学相处如何?每次不超过两分钟,“行行,好好,不错不错”,就是这么些回答,来不及细问便被急匆匆地挂掉。或者忙着去食堂、去午休,或者忙着准备下午的课。
看到老师发的时间表,手机发给学生的时间每天也有接近四个小时,这小子,连五分钟的时间也不给我?
真是有些失落。
出门前,我还担心他第一次出去住宿舍,会想家。看来我真是过分多虑了。
好在有助教老师在群里不停地发学生上课的图片,每次划着手机看群里的照片。看到有关小栋的,点开查看原图然后保存。
盼着孩子长大,又怕孩子长大了会离开自己。就像当年盼着自己长大,自己人到中年了又怕父母渐渐老去。人,就是在这样不断地或期盼或失落或欣喜或惆怅中,一辈又一辈不断延续下去。
正像龙应台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还是前些天,小栋给我看他读到的《意林》中的一段话,大致意思是一个孩子在不同年龄段对爸爸的看法和态度。我网上搜了一下,搜到了下面这段话,不知道是不是当期《意林》的原话,但意思大致是相同的。
5岁的时候:爸爸好伟大啊
10岁的时候:爸爸真厉害.什么都知道哇!
15岁的时候:爸爸说的也不是全对哦.好象不是那回事吧!
20岁的时候:懂什么呀~我们之间有代沟.你不了解我们这个时代
25岁的时候:真罗嗦,你那个时候不能跟我们这个时候比了.
35岁的时候:有的时候是要和爸爸商量一下啊!
40岁的时候:那个时候要是听爸爸的话该多好啊!
50岁的时候:爸爸走了~真希望能再跟老人家聊一聊啊~
这段话描述得真好,我感觉很认同。
所以对小栋对自己的“敷衍”,虽然也有些许失落,但还是很可以理解的。也想信小栋这个情商比较高的娃,会顺利度过他三年的高中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