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三个,2012年认识。
好久未见,今天约在了星巴克相聚。
这个好久,和A友是一年,和R友是4年。
在这五年里,我们断断续续地保持着联系,不再是彼此最亲密的圈子,但是依然没有断了关系,主要源于我们在刚毕业的纯真时代里建立起来的好感:尽管已经有了不同和差距,但是沟通起来还是有着初识的热络。
A和R是情侣,我算是媒介。
这就是我们三只的关系。
如今我已经结婚,他俩的婚期还只是暂定在明年。
这五年里,R研究生毕业了,又去国外读了个硕士回来;A辗转跳槽了几家公司,最终加入了创业公司,充实地忙着。
而我,在一家公司待了四年,才刚刚跳槽到一家新公司不到一年,变动最少。
在25-30岁的五年里,变动少不是一件好事情,这也意味着收获最少。
无意进行对比。
只不过是在别人的岁月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五年里,那些想做没有做的,做了但是效果不够的,应该做但是未做的,做了感觉后悔的。
老朋友有一个好处就是:他们可以让自己轻而易举地想起以前的自己,尤其是那个时候的朝气和梦想。
五年前认识的场合是在我硕士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当时的我积极乐观充满活力。因为是刚刚开始职场生活,大家都爱谈天说地,不是因为爱聊天,而是因为那时候每个人感觉世界就是在自己脚下和掌中,想要的未来即刻可来。
事实证明,没有那么快来。
时间证明,我们走着走着也散了。
相见时,不再谈理想,而是谈状态。
还是会谈自己喜欢的人和作品。
我们共通的和没有变化的:就是对于进步的渴望;对于美的召唤。
我们共通的是:他们俩还记得我当时的梦想。
临走的时候不忘真诚地鼓励。
依依不舍地告别。
我望着他们的身影:放佛看见了五年前的自己浮现在眼前,我感觉到了孤独,感觉到了情绪的拉扯:我想,有一部分的自我,和他们一起离开了我的身体,告别了我。
我辜负了五年前的我。
我没有实现事业上的成功,银行账户的猛增,没有留学获得学历。
不仅没有实现,反而失去了很多。
得到的唯有失败和失败的教训。
愿意和他们见面,有一个大的因素是自己调整好了状态。如若是半个月前,我自卑和绝望到了尘埃里,肯定不会答应出来。
状态好源于思维的转变和心态的变化。
而这两个积极地变化源于每天的1000字写作打卡。
文章的质量或许没有得到太多的提升,但是在每天固定时间里完成的打卡动作,让我重新感受自我控制和控制自我的力量。当感知到掌控权在自己手上的时候,就会有了信心;然后不着急,放慢心态,再慢些,每天积累。
人生真是一场马拉松,起跑点和终点相差甚远。
更准确的说法是:人生是自己一个人的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