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教给人们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不要刻意去教,而应当给他们一种工具,让他们通过使用工具培养新的思维模式。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实践篇)》
阅读的目的不是阅读本身,而是改变思维。
在学习中大部分人都会遇见问题,“不知学什么,人云亦云”、“没时间、没精力”、“看不懂、记不住”,“难坚持”。天下无新鲜事,你遇到的问题别人也会遇到过,并且已解决了,并提炼出方法论。解决这些问题的钥匙早已有人掌握,只要找到这把钥匙你也会打开问题之锁。怎么找到这把钥匙?“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或向海明老师这样的人请教。要改变思维,一切问题都有解。要学会站在巨人肩膀上学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牛顿取得的伟大成绩就是在笛卡尔科学方法论上取得的。
正解的读书方法是化书为课。
海明老师提出的化书为课能力是“最成功的经验”,是把学习转化为生产力的方法。我也在使用这种方法,但还停留在“浅尝辄止”阶段。我在开发线下课《“四学法”成就岗位成长》时,以学习方法主题读了3本书:田志刚,《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王世民,《学习力:颠覆职场学习的高效方法》、何平,《学习的答案:为终身学习者赋能》,从中选择所需素材,制作PPT,传授给大家。我没把这种做法内化成方法,通过海明老师的分享,肯定了这种做法,坚定了这种做法的信心。
行动是学以致用的最好方法。
我正在开发线下课《用项目管理的思想指导科研工作》,继续采用化书为课方法,向海明老师请教,持续精进,复盘总结,形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