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离死别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常态,我希望你永远都不会有需要面对失去的一天,但30年后、40年后、50年后、60年后……这一天终将来临。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刻,真的要面对失去,建议可以去翻翻《皮囊》,文字虽然沉重,但它或许可以作为一种最好的告别,帮你撑起心中的整个世界。
只想先谈谈《皮囊》前100页,这100页文字深沉厚重,字字都让人有压抑的心情,个人认为:非经历过生离死别不能读。
早前表弟买来的书,看到书名好奇便借阅一番。觉得他这般年纪,在家里又是养尊处优,多半无法体会书中的深沉与人生的无奈。很多成长都是付出了代价的,许多领悟与体会都是以自己经历过的路程为蓝本,永远的离开留下的不是身影,而是没完没了的牵挂和无穷无尽的缅怀。此生再也无法拥有,所以一旦触碰,总会牵引着伤痛,愈合也有时间达不到的境地。
失恋后,时间可能会带你走出阴霾,但永远的失去后,时间只会让过往的曾经愈加清晰。想要封存在心里,却如何也封存不住,细枝末节皆能让自己捕风捉影的想起,然后回忆又掠上心头,推近,清晰,加深,再加深。
书中照顾父亲的最后一程,文字呈现的画面并不美好,人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于我这般未曾服侍过父亲的儿女而言,竟成奢侈。总听起家人朋友安慰,提及逝者离开,弥留之际,不受苦痛和折磨,是前世修的福果。如若匆匆离开,是他们无意中选择的方式,我们也只能把对逝者的依恋和无能挽留的遗憾留在心底,除此再无其他,因为无奈于结果。
就像书中所言,对于“找灵”和“神明”我亦不信,但我却宁愿它们是存在的。或许这样便能找到和逝者对话、沟通的桥梁与中介了,想着以这样的方式,或许真能与他们存在于同一次元。
贯穿全篇的是“阿太”的一句话,“皮囊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这与我的价值观一致,勤快些终归对身体是无所损伤的。趁着年轻,趁着皮囊还有韧劲,脚踏实地地往下走,皮囊才能跟上灵魂的脚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