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小祖咒说,“渴望被理解的人都是脆弱的”、“让很多人理解你是一种弱智行为”。
他说,人在年轻的时候有让人懂你的诉求,但过了30岁或40岁的时候,还有这样的需求,说明那个人本身很脆弱。
可以很自豪的说,自我成年起,这种脆弱就被我抛到了脑后。
我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就算不被理解,就算前面困难重重。
1.
高考填报志愿时,我和父母第一次发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
他们不理解我为什么一定要报考外地的大学,按照我的预估分数,完全可以报本地更好的大学。
本地大学多好啊,离家近,周末节假日都可以回家住,不用拎着大包小包挤火车。对于女孩子来说,尤其是个好选择。
可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成年了,就该有自己独立的生活。我了解父母的个性,离他们太近,我将永远活在舒适区。
不是叛逆,不是翅膀长硬了,纯粹来自于内心最真实的意愿。
我和父母做了一次长谈,说出了我内心最真实的渴望,以及必须要这样做的原因。
不是想得到他们的理解,只是对于父母,我有解释某些事情的义务。
他们最终尊重了我的选择,虽然并没有完全理解我。但已然是个好结果。
现在,我依然感谢当初自己,如果不是对自己足够狠,世上将再多一个“番茄炒蛋”的角色。
2.
白居易曾经感慨:“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
上了大学,这种感受尤其深刻。
你开始打理自己的形象,人家觉得你爱臭美,穿得这么好看,一定要去招蜂引蝶;
你报社团进兴趣班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人家说你爱出风头,瞎折腾;
你有了男朋友,人家说你缺爱,这么快就谈恋爱;
你分手了,人家觉得你活该,对待感情太轻率……
那时年轻,不被理解的时候,我当然有过伤心。但该怎么做,我还是遵从自己的选择。
后来,看了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里面一段话,对我触动很大。
“我同渡边的相近之处,就在于不希望别人理解自己。”永泽说,“这点与其他人不同,那些家伙无不蝇营狗苟地设法让周围人理解自己。但我不那样,渡边也不那样,而觉得不被人理解也无关紧要。自己是自己,别人归别人。”
“你好像还没最后明白,人理解某人是水到渠成的事,并非某人希望对方理解所使然。”
确实如此!后来,我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发现背后的声音慢慢变少了。
可能是我真的不再去在意,可能真的如渡边所说,这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3.
进入社会,面对别人的不理解,我的反应变得更霸气。
套用那句话“世界上的一切问题,都能用“关你屁事”和“关我屁事”来回答。”
我热衷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爱交际,不陪无聊的人泡吧聚会打麻将,你不理解?关我屁事。
我脚踏实地认真工作,不巴结上司,不参与小组织小团伙,你不理解?这关你屁事。
没人能让所有人满意,你也没必要对无关紧要的人解释太多。
因为,别人不是你,没有和你一模一样的经历,不可能完全理解你。
你所判定的一切,也许就是你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投影。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接纳和抛弃的过程,就是一段迎接冷眼嘲笑孤独前行的旅途。
KO不了你的,也许让你更OK,没让你倒下的,也许让你更强大。
我也将尽我所能,向在乎我的人创造各种东西,绝不向厌恶我的人解释这是个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