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此文不想去评判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我想很多人写读后感都会去侧重作者表达的含义,这点就跟理解课文中心思想一样重要,假如理解错误,就很容易闹个大笑话,要是在读书时期,大大的零分就让人从头皮到脚底发麻起来。所以很多时候,我看文总不愿意去理解。我自己的文也是一样的,写完之后就搁置一旁,要是问我为什么这样写,我应该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的。
第一节解析
第一段写车子停了下来,司机让大家下车撒尿,别穷讲究。看似平淡却塑造了人物形象,撒尿这件事对秦山原来说是一件很重要也很讲究的事情。大家都不讲究,可是他讲究。这样文章末尾秦山原尿裤子的惩罚就有了意义。惩罚一个人,要从他在意的地方去瓦解,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而一件看似稀疏平常的事却能够反应一个人内心的世界与挣扎,这是需要我学习的地方。
第二段则是写秦山原对撒尿这件事的讲究之处:要找一个能够遮挡住自己的地方。他忍了四次了,实在忍不住了,却依然要找一个能够遮挡住自己的地方,这说明了秦山原对这件事的重视。当一个人对某一件事特别在意的时候,我们需要用事件去衬托这件事,如他忍了四次,他得找个能够遮挡住自己的地方。
第三段有个句子“一泡尿是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观的”。这一句就是为结局埋下伏笔,让读者去想,被绑在椅子上的秦山原,他的世界观是如何崩塌的。第三段给我们的感觉是紧张和舒缓并存的,他撒尿时候的放松,他被催促时候的紧张,这样的快慢交错给了我们一种主角即将不得不去做某件事的感觉。一些总结性类似于真理的句子一定要映射着什么。
第四段,司机的叫喊,让秦山原感觉到烦躁和愤恨,他原本心底的埋怨开始放大,他心里想做些什么去反抗,却没有想到合适的方法,所以他看见了扎下,他十五年前写下的界碑,回大巴的路上他就在心底决定了,他要在这里下车,去扎下。重温也罢,反抗也好,至少他对这里是有记忆的,熟悉的,对他来说是可控的。写作的时候,只有对自己熟悉的地方才能拥有一种把控全局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写作的时候不自觉去代入自己,去写熟悉的地方一样,给人一种可控的感觉。
第二节解析
第一段写他要去的地方不是扎下,第二段就解释了,他为什么要在扎下下车。他来到他之前看见的界碑下,在泥地里写下“扎下”两字,已经不像了。为什么不像了,因为时间已经过去了十五年。十五年到底有多长呢?“足够把头发一根根地熬白”,这里说明秦山原十五年前正值青壮年。因为小孩子的十五年是不可能有白发的。一些贴近生活的比喻,往往更容易被人记住。
秦山原遇见了一个小孩,他没有看过露天电影。这里点题了,露天电影,他肯定跟露天电影有所关联,而没有看过露天电影的孩子在文章末尾出现要看的时候,就变得很合理。人物的出现都要有一定原因的,写作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写一些“无用”的人。
下文开始写秦山原看见的扎下,他开始回忆当年自己在这里的生活,“黑的黑,白的白”或许很多人对这种黑白颜色感觉到困惑,而看过露天电影的人应该知道,那个时候幕布放映的电影就是黑白的。这是一个时代的印记。
这里让我想起了作业年代人物,当我们去突出某个年代的时候,该如何不着痕迹地嵌入年代信息?一些特有的物品或者环境,大概是很好的选择。
秦山原想不起来这门后里的人,这也就为他后续想不起来谁是孙伯让的老婆作了铺垫。他想不起来这里的人,但是又明确知道这里的人能知道他是谁,可见当初的他在这里是有名气的,甚至可能是“唯一”的,才能如此自信这里的人认识他。
后续写了一大段一大段的温馨叙旧,特别像一个衣锦还乡的“故人”备受大伙的青睐。可到底他是一个“外来人”,带来了不属于这个地方的外面的东西。而秦山原也知道他对于这些人来说的意义,他自豪地说“他给予他们,多少个花花绿绿的世界和美好的事情”,世界是带来了“露天电影”“外来文化”,美好的事情大概就是他和那些乡里的女郎的野合。
为什么乡里的女郎会喜欢秦山原?
因为见识。“露天电影”让这里的人从忙碌的庄稼生活慢了下来,带来了乡下所不能触及到的都市生活,给了“她们”,甚至“他们”幻想和憧憬。这种最能触碰到的幻想就是村里唯一的放映员秦山原。电影放映员与年轻女孩之间的风流故事如露天电影般让人热议。她们所受的教育限制了她们的思想,在接触到都市繁华时候很轻易就沦陷了去。这是时代赋予她们的悲哀。
作者的语言是从容的,冷静的。他不急不缓地把秦山原与扎下这个村子的恩怨情仇一一道来,这样娓娓道来,让读者跟着秦山原一起慢了下来。
叙述节奏,如何把控节奏是一直以来需要学习的地方。有些时候分不清什么时候慢什么时候快,作者过于着急,文字也就跟着着急了起来。适当地慢下来,没什么不好。
第二节写了两个四十多岁的女人对秦山原的话,是你吗?真是你?不得不说,这两个女人一定在十多年前和秦山原有些什么,所以她们才会不相信,却又因为时过境迁,移走了目光。秦山原不记得她们,她们却一直对他念念不忘。
语言描写,虽然简单,却让人无限遐想。不用过于冗长的对话,简洁到恰到好处。
这样的铺垫,让后续孙伯让的老婆的行为变得合理,她也只是一个被秦山原蛊惑的可怜的女人。
“后一句是对她们俩说的,也可能人群里还有,只是没像她们那样单独站出来”这句话说明秦山原曾经和很多女人都有着过密的关系,他不记得她们的样子,可是他记得与她们发生的事情。
塑造秦山原薄情又多情,就是从这些细微处展现,或许这就是小说细节。有些时候,说让我们多一些细节描写,会误以为是环境或者神态描写,其实不是,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第三节解析
这一节写了秦山原对于扎下的贡献,他为何受到大家的热情款待,因为曾经在这里付出过什么。对过往的一种描述,最后又延申到孙伯让的故事中来,交代当初孙伯让帮他看过放映机,还学会了放电影,却说到“只放给秦山原看”,后续顺理成章将秦山原带入他家。
这里给了转折,孙伯让的老婆跟个放电影的跑了。十几年了。看似高潮的转折,却又不着痕迹抹了一笔,不是秦山原。好像这样就能掩盖秦山原当初做的事情。
第四节解析
开头秦山原遇见的那个没有看过露天电影的小孩出现了,他的目标很明确,他要看电影,所以跟着他们。这样结局第二天早上他跑到孙伯让的家里来就有了理由。
回孙伯让的家,让秦山原想起了他当年在这里,整个扎下都围绕在他身边,那些女人,还有男人。男人好奇他手里的放映机,女人好奇他。
孙伯让在他流连女人的时候学会了放映电影,而秦山原只想起那些女人年轻的感觉,他在扎下四年,都是与那些女人度过的。他记得感觉,却不记得她们。
这些不断浮现脑海的秘密,秦山原知道,孙伯让也知道。孙伯让的复仇就是为了掀开他的这些秘密,让秦山原与这些秘密做个了断。他应该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作者看似不经意的回忆和对话,其实展现了很多内容。为了塑造那个时代的“放映员”是多么受欢迎。他们有着体面的工作,他们知晓很多村子里不知道的事情。对于女孩们来讲,能够与这样的知识分子发生点什么,是她们梦寐以求的生活,她们渴望外面的世界,向往外面的繁华。
荒唐的故事,悲哀的人。你会为那些女人感觉到不甘吗?你会对秦山原这个人感到愤恨吗?究竟是什么成就了这些荒唐?
第五节解析
这一节是全文的高潮,孙伯让的复仇。
这里孙伯让的情绪描写十分细致。
漫不经心地询问——把秦山原按到椅子上——嘿嘿笑两声,把刀抵到他的肋骨上——平静地讲述他老婆和秦山原的故事——若无其事地给了他一耳光——将放映的片子直接跳到了后半段——笑起来,声音像哭——毫无征兆地又一个耳光——踢了一下椅腿——把刀在手心里蹭来蹭去——兴致勃勃地看着秦山原流汗——犯困,吃熟肉抹辣椒酱抵挡睡意——睡着了
孙伯让从开始复仇到找到惩戒秦山原的方式再到后续的睡着,情绪一直反复起伏,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的事情,仇恨在心底生根发芽,真正面对的时候却又随着情节一点一点度过。
作者没有直接描写孙伯让内心有多痛苦,通过这些动作,语言让读者自己感悟,把读者的情绪带动起来,当人物的某个行为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心情,不得不说,这比单纯的心理描写更让人震撼。
而秦山原呢?他开始了悔恨。
在面临孙伯让的复仇时候,他从一开始的狡辩到后怕再到悔恨,作者的笔墨都是冷静的。
“女人嘛,喝两杯就过去了”——他开始后悔看得界碑,继而后悔躲到草垛后面撒尿——“一泡尿能改变世界观,一定也会要人命”——脑门上开始冒汗——一直哆嗦,打摆子——掉眼泪
对于秦山原来讲,当众小便比揭开他于那些女人野合更让他感觉到羞耻。所以他一直在憋着,想要控制住生理也就控制住心理。在憋的过程中,他看见了那些女人,流下了悔恨的眼泪。
第六节解析
秦山原尿裤子了。
他得到了他的报应,他做了一件他感觉到嫉妒羞耻的事情,这样的报复更有意味。
作者为什么要让那个小孩来揭示谜底?小孩代表着新生,新一代的人们,对他们的过往是不知情的,也就意味着过去的事情翻篇了。
我大概明白,什么是意蕴。作者想要通过小说表达什么内容。
通过这样平凡的故事写出新旧时代的交替,我们从他的故事中了解到了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不一样的社会现实,不一样的时代特征。
塑造了白幕布时代特用的人物形象,秦山原,孙伯让以及那些姑娘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