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作家。《给孩子的写作课》这本书里,叶圣陶为大家毫不保留地讲述了自己在写作方方面面的认识和经验。可谓是入门写作不得不读的一本著作。
1.写作观
在叶圣陶的眼里,写作是极平常的事。他告诉我们,写作最好在实用方面下功夫。
怎么理解呢?
写作不要假,要有感而发。日常生活上,“如有信要写,有笔记要记,有可叙的事情要叙出来,有可说的情意要达出来,那时候千万不要放过。”
而且他认为,写作要经常练习,从基本功练起。
叶圣陶给我们拿绘画中基础的“木炭习作”来类比,“木炭习作不只使你落笔画得像,更能够教你渐渐明白,画一件东西,哪一些烦琐的线条可以省掉,哪一些主要的线条一丝一毫随便不得。”
至于为什么有些人就是下不了笔呢?
这是还没有把写作当成习惯。当你错过写作的机会一次、两次,乃至更多次,直到感觉手中的笔有千斤重,直到搜肠刮肚都写不出来半句话时,就到了宣判你已经不会写作的时候了。所以,不会写作实在是自己对自己的禁遏。
生活中习作的机会处处可见:
“你如果抱定宗旨,要写就写,那你的写作机会一定不少,几乎每天可以遇到。读一本书,得到了一点意思;经历一件事情,悟出了一个道理;与朋友谈话,自己或朋友说了有意义的话;参加一个集会,那景况给予自己一种深刻的印象;参观一处地方,那地方的种种对自己都是新鲜的有兴味的,这些时候,不都是你的写作机会吗?”
其实,认真写作,要求我们认真生活。写作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是写作最丰富的源泉。正如文中所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字。”
2.写作章法
叶圣陶把文字分为叙述、议论、抒情三类。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叙述进一步的功夫,而抒情是在叙述、议论上再加一重情感的色彩,换句话说,抒情要建立在叙述和议论上发出。
对于文章的开头,写一篇文章是当众演说而不是信口漫谈。文章开头在保障没有毛病的基础上,最好能新鲜而又适宜,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因为它肩负着让读者放下纷乱的杂念,形成看下文的期待。
叶圣陶把结尾比作行路人一段旅程后可以舒服歇脚的地方,结束不当,就像在风吹日晒的路旁休息一样心有不妥。对于怎样结尾好,正如好的音乐一般,结束后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为最佳。比如,归有光《项脊轩志》的最后: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3.遣词造句
“取浑然的情感表现于文字,要使恰相密合,人家能览此而感彼,差不多全是修辞的效力。”
写作文章,对句式、词语的熟习,是一种值得留意的功夫。只有熟习以后,能自由把句子改变种种形状了,才可以讲到安排。
而什么安排就是漂亮的呢?
谐和。
“一句句子和全篇文章许多句子能不冲突,尤其和上下文能合拍,这就是谐和的现象。”
怎么能知道谐不谐和呢?
读!
不论是别人写的文章还是自己的,如有毛病只用眼睛不容易瞧出来,读下去才会自然发现。古人所谓“吟”诗,就是最讲究最仔细的读法。
叶圣陶在本书中倾囊相授,还给我们讲了两种遣词造句注意的细节问题。
第一个,单句间忌用同一的字,同一的句调。比如,“烟酒都是要中毒的。我们吸烟饮酒,如果不加节制,我们的血液就要中毒的。这是非注意不可的。”这样的句子读来就有些别扭。而在排句里,却不必忌用同字面或同句调。比如朱光潜《谈动》中的一段,“朋友,闲愁最苦。愁来愁去,人生还是那么样一个人生,世界也还是那么样一个世界。假如把你自己看得伟大,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你自己看得渺小,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值得的看待。我劝你多打网球,多弹钢琴,多栽花,多搬弄砖瓦。”排句里面的同字面、同句调,读去并不会觉得不谐和。
第二,应注意句中所用词类的字数。我们的汉字是单音节,读来慷锵有力,停顿分明。表示同样一个意思的词有多个,而且有的字数还不一样。为了句调关系,用哪个词不用哪个,则要讲究所用词字数在整句里是否谐和。比如,“笔砚精良,人生一乐。”“闺房乐事有甚于画眉者”,如果把“人生一乐”改作“人生一乐事”,“闺房乐事”改作“闺房乐”,读起来都不谐和。随后还讲了一个欧阳修快马加字的逸事,让我们体会到古时的文章大家对于文章逐字逐句的推敲精神。试取句调很好的名文一篇,你增加一字或减去一字,诵读起来都会觉得不比原来的谐和,可知他们所下的功夫,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以上。叶圣陶这本著作里浅得珠玉一二,与大家分享出来。最终还望大家都能亲赴之,相信会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