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胜流画赞【原文】
凡将摹者,皆当先寻此要,而后次以即事。凡吾所造诸画,素幅皆广二尺三寸。其素丝邪者不可用,久而还正,则仪容失。以素摹素,当正掩二素,任其自正而下镇,使莫动其正。笔在前运而眼向前视者,则新画近我矣。可常使眼临笔止。隔纸素一重,则所摹之本远我耳;则一摹蹉,积蹉弥小矣。可令新迹掩本迹,而防其近内。防内:若轻物,宜利其笔;重宜陈其迹,各以全其想。譬如画山,迹利则想动,伤其所以嶷。用笔或好婉,则于折楞不隽;或多曲取,则于婉者增折;不兼之累,难以言悉,轮扁而已矣。写自颈已上,宁迟而不隽,不使远而有失。其于诸像,则像各异迹,皆令新迹弥旧本。若长短、刚软、深浅、广狭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竹、木、土可令墨彩色轻,而松、竹叶 也。凡胶清及彩色,不可进素之上下也。若良画黄满素者,宁当开际耳。犹于幅之两边,各不至三分。人有长短,今既定远近,以瞩其对,则不可改易阔促、错置高下也。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空其实对则大失,对而不正则小失,不可不察也。一像之明昧,不若晤对之通神也。
东晋顾恺之的《魏晋胜流画赞》是中国绘画史上最早讲述“摹写要法”的文章。
《魏晋胜流画赞》一文因为有些文字意蕴不清晰,所以现在对它的注释也有很大不同。不过,这篇专论“摹写要法”的文章在绘画理论上的巨大成就是不容忽视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其一,此文是绘画实践经验异常丰富的顾恺之摹写名画的经验之谈,文章井然有序、文辞谨慎客观、讲述细腻周详,颇富思辨性,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与指导意义。
其二,文中提出的“以形写神”理念是后世画家创作遵循的主导观念之一,具有指导、规范后世中国画发展的重要意义。
其三,文中提出的“晤对通神”对此后宗炳《画山水序》中“含道映物、澄怀味象”、王微《叙画》中“神明降之”、谢赫《古画品录》中“气韵生动”、姚最《续画品》中“心师造化”等观念的提出均有重要指导作用。
其四,此文专论“摹写要法”。
其五,在中国画论开篇处就有这篇文字,对中国画“师古”、“复古”这一传统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六,作伪是有画史以来,中国画鉴藏中极为常见的一件事。这篇文章虽不一定是“始作俑者”,但在推动这一行为的过程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