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曾经说过:“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要让你过的每一天,都值得记忆。”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多少家庭支离破碎,不禁感叹人生无常。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延展生命的宽度。
我一直思考:为什么人到中年还要学写作?千百种理由归为一句话:只想把余生过得更好。用文字记录快要忘却的岁月,也让文字记录往后每一个未知的日子。
01 我是谁
我来自上官家族,名红英,大家叫我阿英姐姐。坐标广东佛山,祖籍湖南常德,兼职会计、全职妈妈。家有儿女正成长,先生努力上进,日子过得踏实满足。
02 我的经历
原生家庭是人生启航的港湾
黄磊说:“父母是孩子的摆渡人。孩子到底要走向何方?孩子心里能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离不开父母的以身作则、耐心指导和悉心栽培。”我的父母也是摆渡人,他们朴实的爱,把我送到人生启航的港湾。
父母从小教我学会吃苦
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中写道“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就是我家生活的真实写照。父母忙完一天的农活后,不是在绩麻,而是剁猪草,给猪准备第二天的口粮。
父亲身体一直瘦弱单薄,但干起活来,却像拼命三郎一样。母亲也是一个苦命人。母亲懂父亲,懂得父亲拼博,是为了支撑起曾经穷困潦倒的原生家庭。
最苦的农活数夏天插禾苗。中午 ,我们还在睡梦中就被父母叫醒。一脚踩进滚烫的田水里,后背被火辣辣的太阳晒得刺痛,一会儿就成了铁板上的煎鸡蛋,两面焦。
我曾经也埋怨父母过于苛刻,特别看到同伴们闲逛时,羡慕之情更添埋怨之心。父母没有时间解释,一直以身作则。记得有一次,父亲感冒发着烧,却总惦记着田里的活,身体稍好一点又开始忙碌。父亲常说,不怨天不尤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小时候吃的苦,反倒成了成长路上的靠山。遇到学习困难时,觉得没有干农活苦;工作中遇到打压时,觉得没有父母吃过的苦多;遇到供房压力时,觉得没有小时候贫困的生活苦。对比之下,曾被我羡慕的同伴,却因吃苦太少,始终像一颗浮萍随波逐流。回顾过往,“苦”就如磐石,扎根内心,但一辈子受益。
父母的托举赋予我生命高度
孩子的成长都是靠父母的托举。7岁时,生活并不富裕,不知有洗衣机等电器,父亲却满怀信心的说:“我的战友在长沙日子过得挺好的。你们努力读书也有机会走出去。”我第一次觉得父亲像在痴人话梦话,殊不知是在给我们心里播下希望的种子。
在70、80年代的农村,经济闭塞,辛苦的劳作,只换来微薄的收入。尤其在重男轻女封建思想的影响下,女孩辍学的现象多。
周围人都不解父亲为什么一直供女儿读书?父亲总是轻描淡写的说:“做农活太累了,女孩子有机会读书出去会好点。”父亲就因为这样一个理由,却让他和母亲付出了一生的心血。
有一年暑假,正是农忙季节,我抱着稻穗奔跑的样子仍记忆犹新。要排队租用脱粒机加工稻穗,父亲苦熬排队,在凌晨12点“抢”回脱粒机。我和父母为了早点把稻穗脱完,拼命的奔跑着,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忙完农活时,天已破晓。父母看着我,既心疼,又欣慰。在父母竭尽全力的托举下,我跳出农门,改写了命运。
新生家庭是温暖的港湾
莫洛亚说:“在真正幸福的婚姻中,友谊必须与爱情融合在一起。”和先生结婚15年,踏实多过于浪漫,友谊和爱情融合在一起。先生用爱和宽容,像一棵大树,为我和孩子们遮风挡雨。
2014年,父亲病重。先生托人到处找医生,父亲最终还是走了。我无数次在黑夜里哭泣,我懂了龙应台说的:“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2017年,面临两个孩子放学接送和照顾的问题,我辞职回家。从此赚钱养家的事全部交给先生。每天朝九晚九的工作,压力大、很辛苦。先生回家从不抱怨,还在裹挟前进中完成了学历的提升。
先生常说,家里大事他做主,家里小事我做主。在相互尊重中,谁都不用做主,久而久之成了一种默契。正因这样,让我轻松坦然的走进了写作训营。
03开启写作梦,让余生变得更好
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尽管先生一直在孩子面前夸赞我,表扬我,但感觉受之有愧。好妈妈不是保姆,而应是榜样。如何吸引到孩子?要从孩子的需求点出发,用行动带动孩子、吸引孩子。
女儿常为作文下笔难而苦恼。恰好在6月的一天,被朋友于瑜和她的孩子惊艳的文章吸引。我像一个追光人,初怀试试的想法,和女儿先后参加7天共读营、22天写作训练营。
在学习中,我和女儿变成最好的同学关系。我们俩相互鼓励,一起进步。我看到了一个有想法,能坚持的孩子!从中深刻感受到陈春花老师说的:“能够和孩子一起长大,不仅是做父母的责任,更是做父母的一份幸运。”
成为先生的好伴侣
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人。屡屡和先生说起自己过往的不足,他鼓励的说:“憧憬未来的人更容易成功。”
先生常分享读过的书、听过的励志故事,常对孩子说:“这个家的功劳全是妈妈的。”今年七夕节,先生在网上订了一大束玫瑰花,女儿忍不住在QQ圈发文说:“爸爸是个浪漫的男人,我从父母的爱情中,看到最美爱情的样子。”
晚上遇到学习或写作,先生会主动照顾孩子,周末主动做饭菜,遇到优秀的文章也推荐给我。让我感动的事情太多,激励我做一个更好的自己。先生说:“等我退休了,每日读你写的文章。”
04 展望未来
叶圣陶先生说:“永远不要灰心,永远充满热情的去生活、读书、写作,三五年后一成习惯,你就会从这个习惯中看出自己生命的力量。”
结缘写作三六五平台,就像一颗蒲公英种子,随着风终于找到了适合的土地。近三个月有可量化的收获:7天写作营“优秀学员”,22天写作营“优秀学员”、“极致践行标杆”。
写作是一个输入、思考、输出的深挖、沉淀的过程。来对一个平台,就坚定地跟着平台的节奏走,尽量踮起脚跟向上抓取更多的结果。坚持日更不止,践行写作长期主义,在2025年前出一本属于自己的书。
写到最后
博尔赫斯说:“我写作,不是为了名声,也不是为了特定的读者,我写作是为了光阴流逝使我心安。”
《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中写道:“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唱出了无数人的心声,也唱哭了无数人。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大家都有记录下来吗?
写作让我敞开心扉,在回忆中才发现,原来曾经的苦都藏着父母的良苦用心,让我学会不向苦难低头,从苦中看到希望,这是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财富。
感恩在2020遇见写作,我愿意用余生来写作,让文字都变成时光胶囊,存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