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欢迎阅读,如敢洗稿,势必全网追究到底)
文|诸神的恩宠
有人曾问金庸:“人应该怎样度过这一生?”金庸沉吟了片刻,答道:“大闹一场,悄然离去。”在金庸看来,人生就要纵情恣意,快意恩仇,活得痛快最重要。
同样是谈论人生,比金庸大四岁的张爱玲,却写下了这样的句子,“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张爱玲如此悲观,与她的人生经历不无关系。
张爱玲本名张煐,1920年9月30日,她在上海租界一幢西式别墅中呱呱坠地。她年轻时颠沛流离,辗转于上海和香港之间,晚年时选择离开故土,定居美国。1995年9月8日,美国西木市罗切斯特街10911号206室里,发现了一具女尸,此人正是张爱玲。一代才女终于走完最后的路,七十五年人生,恍如一梦。
张爱玲系出名门,太姥爷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爷爷是名臣张佩纶。她天生抓了一副好牌,只可惜,这副牌只给她带来短暂的好运,却没能给她终生的幸福。
上世纪四十年代,凭借《红玫瑰与白玫瑰》《金锁记》等一系列小说,张爱玲名震中国文坛。然而好景不长,几年后,张爱玲便移居香港。再后来,她又辗转去了美国。这一去,再也没有回来。从此,张爱玲在中国文坛销声匿迹。她活着,却像死了。
1982年12月,著名评论家柯灵发表散文《遥寄张爱玲》,此文迅速引发轰动。这时,人们才恍然想起:噢,对了,中国文坛还有个张爱玲。半个世纪后,张爱玲及其作品重回大众视野,并迅速在两岸三地掀起“张爱玲热”。
《小团圆》是张爱玲的遗作,人们对《小团圆》的态度比较两极化。有人说它好,觉得它还原了很多真相,也有人说它不好,觉得它结构混乱,语言绕口,有失张爱玲的水准。
不管怎么说,《小团圆》还是倾注了张爱玲的大量心血,这部小说从1975年开始创作,直到张爱玲去世前,都没有出版。九十年代初,在给好友宋琦夫妇的信中,张爱玲曾说自己并不想出版这本书。
这部小说,张爱玲辛辛苦苦写了三十年,却不想出版,为什么?
01《小团圆》是张爱玲的自传,无数记忆的闪回编织成如梦的人生
《小团圆》讲了才女盛九莉的传奇人生。从盛九莉身上,我们能看到张爱玲的前半生。
盛九莉生于乱世。父亲是清末纨绔子弟,母亲却是思想独立的新女性,两人三观不合,最终,母亲忍无可忍,抛下盛九莉,只身出国留学去了。母亲离去后,父亲很快就娶了新妻子。
此后,盛九莉不得不跟随父亲生活。一次,她因为顶撞继母,被父亲关进黑屋。那成为她一生的梦魇,多年后仍不能释怀。年轻时,盛九莉在女子学校念书,成绩优异。她爱学习,一是天性使然,二是为了能早日独立,逃离原生家庭。
成年后,盛九莉与才子邵之雍相知相恋。然而,这段感情却因为邵之雍屡次出轨,而让她伤痕累累。最终,两人并没能白头偕老。
盛九莉的原型,正是张爱玲自己。
孩童时代,张爱玲的父母便离婚了。之后,母亲远赴法国留学,父亲很快再婚。在父母那里,张爱玲没有得到过关爱,原生家庭所带来的伤痛,贯穿于她的一生。
小说中,年轻的盛九莉靠写作才华在社会上立足,一个人活得有滋有味。一次,才子邵之雍看过她的文章后,对她大为赞赏。随后,他通过报社主编,主动找到盛九莉。两人第一次见面,就聊了整整五个小时。爱情的种子,在不知不觉间萌芽。
邵之雍风流倜傥,和盛九莉相爱后,他不改风流本性,经常沾花惹草。盛九莉难以割舍对邵之雍的爱,给了他很多次机会,但邵之雍却不懂珍惜。后来为躲避战乱,邵之雍逃往乡下,盛九莉千里迢迢地去探望他时,看到的场景却是,邵之雍身旁已经有了其他女人。
梦醒之后,盛九莉终于彻悟了,女人爱得越卑微,爱越无法长久。
盛九莉和邵之雍的爱情故事,几乎复制了张爱玲和胡兰成的爱情经历。上世纪四十年代初,胡兰成无意间读到张爱玲的小说《封锁》,他被张爱玲的才华所震惊,于是通过作家苏青打听到张爱玲的住址,主动上门拜访张爱玲。
当时,张爱玲二十出头,而胡兰成风度翩翩,一番长谈过后,两人心心相惜。不久,他们便结婚了。然而,婚后胡兰成不改风流本性,先后与护士小周、范秀梅同居,让张爱玲痛心不已。
张爱玲太爱胡兰成,于是选择一再退让。但每一次退让,换回的却是胡兰成变本加厉的出轨。面对这样的结果,张爱玲最后写了一封信,连同30万现金一起寄给了胡兰成。此后,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
文艺作品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画家用自画像来做自我剖析,作家用自传给自己疗伤。《小团圆》里,记录了张爱玲前半生的点点滴滴。几乎每一个情节,都是张爱玲记忆的闪回。而无数个闪回,共同所编织成了《小团圆》。
02不愿出版《小团圆》,是怕读者对号入座,给书中原型带来影响
七十年代,作家朱西宁想写一本有关张爱玲的传记。张爱玲得知后,动了写自传小说的念头,于是便有了《小团圆》。 此后的三十年里,张爱玲一直在撰写这部小说。但到1992年,张爱玲给宋淇的信中却写道,自己不会出版《小团圆》,希望对方帮销毁它。
这是为什么?
《小团圆》前言中,宋淇的儿子宋以朗说,张爱玲不想出版它,主要是因为胡兰成当时在台湾。邵之雍的原型,就是胡兰成,张爱玲担心这本书出版后,胡兰成会趁机兴风作浪。
实际上,胡兰成在1976年就离开台湾去了日本。五年后,他在东京病逝。胡兰成去世后,《小团圆》依然没有出版,可见,胡兰成并不是《小团圆》不出版的唯一原因。
那么,张爱玲为什么不肯出版这部小说呢?很多读者都发现,《小团圆》中的所有人物,都能找到原型。这些人,包括张爱玲的父母、姑姑、舅舅等,还有四十年代上海的文化名人,比如苏青、柯灵、桑弧等。张爱玲写完《小团圆》,书中亲友大多都还健在,一旦小说出版,万一读者对号入座,必然会给当事人带来麻烦,这才是张爱玲不愿意出版此书的原因。
张爱玲有所顾忌,是因为她曾有过因揭露家丑而被亲戚责怪的经历。据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说,小时候,张爱玲常往舅舅家跑,缠着舅舅问一些旧人旧事,舅舅总是耐着性子说给她听。张爱玲成名后,舅舅很高兴,经常看她的小说。
1944年,张爱玲发表小说《花凋》。看完该小说,舅舅大发脾气,他说张爱玲问他什么,他都一股脑地告诉她,没想到,如今她倒在小说里开始骂自己了。
时过境迁,张爱玲写《小团圆》时,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小说中,她还原了自己的前半生,也写了亲友的一些事情,甚至把他们最丑恶的一面也写了进去。可以想见,如果这部小说出版,将惹来多少纷争。
尽管张爱玲嘱咐宋淇,让他销毁小说,但宋淇并没有这么做。张爱玲去世后,2009年2月,《小团圆》在台湾出版,同年4月,又在中国内地出版发行,一时间,张爱玲再次成为两岸三地的热点话题。
张爱玲有显赫的家世,但她的童年并不快乐。与胡兰成的恋情,成为她一生的伤痛。说她生不逢时,似乎并不妥当,说她适逢其时,事实又并非如此。幸运与不幸,同时降临在张爱玲身上,让她一生为情所困,一边冷眼看世间,一边心中愤愤难平,这也让她的所有小说中,都有一种苍凉的底色。
03张爱玲高冷?其实,她内心比谁都渴望烟火人生
张爱玲说,“生命有它的图案,我们唯有描摹。”细细品读张爱玲的小说,总一股苍凉涌上心头。
《小团圆》里,盛九莉非常渴望家庭温暖,但家人从未给过她温暖,于是盛九莉的心越来越冷。这时,命运将邵之雍推到她面前,两人演绎出一段爱恨情仇。
小说结尾,盛九莉做了一个梦。梦中,蓝天白云下,小木屋旁边,邵之雍、盛九莉和他俩的孩子正在愉快的玩耍。梦醒之后,盛九莉感到了久违的快乐。
1944年,张爱玲与胡兰成恋爱。三年后,两人和平分手。半个多世纪过去,提笔写《小团圆》时,张爱玲心中已经释怀。所以,她在前言里说, “《小团圆》是一个热情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
看完《小团圆》不难发现,其实,张爱玲就是一个小女人,她内心深处只有一个心愿:渴望被爱。
小说里,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大家一点头,笑着走散了”。的确,人越长大越孤独,亲朋爱人终会离去,我们唯一能拥有的,只有自己。
张爱玲自己,就是一个例子,她前半生光环加身,后半生与世隔绝,离世之前,只剩自己陪伴自己。可见,世界上根本没有大团圆,人生中的每一次邂逅,都不过是小团圆。
有人觉得张爱玲很高冷,那是你还不了解她,其实她内心比谁都渴望烟火人生。否则,小说中盛九莉怎么会做那个儿女绕膝的梦呢。
柯灵在《遥寄张爱玲》中写道,“时间蚕食生命,对老人来说,已经到了酒阑灯迤的当口,但是,感谢上帝,我们也因此可以看得宽一些,懂得多一些了……”相信这段话,也是晚年张爱玲的心声。
相比张爱玲的其他小说,《小团圆》并不是最好的作品。然而,它却是最特别的一部。张爱玲对照自己的前半生,画了一幅“自画像”。但凡看过这幅“自画像”的人,都能从中读出一种释然。
其实,人生本就聚散无常,何必纠结过往。人,最终拥有的只有自己。与其追求天长地久,不如把握当下,过好每一天。拧巴的人生无需解释,反正所有人的归宿都是死亡。
晚年的张爱玲正是看懂了这一点,才会写下《小团圆》。这部小说,不仅是小说,也是张爱玲的“忏悔录”。走向人生尽头之前,张爱玲终于选择放自己一马,和年轻时的自己握手言。这对她来说,或许就是最好的结局。
(完)
作者介绍:诸神的恩宠,资深互联网人,多平台签约作者。热爱读书、思考、写作,被朋友称为“行走的百科全书”。郑重申明,本文为原创文章,抄袭或洗稿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