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管理精力
一提起时间管理,我们就会想到著名的四象限法则。四象限法则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要点:
- 重要的事情先做;
- 减少或者拒绝紧急的事情;
- 少做或者不做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
这条法则的目的在于,实现有限的时间里,做的事情的价值最大化。
用理科生的话来说,这是一套求最优解的算法。
然而不管是四象限法则,抑或是其他时间管理方法,都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时间”这个“外人”上了,而忽视了进行时间管理的主体——人。
如果人是机器、是程序、是AlaphaGO,那么这套四象限法则的“算法”绝不会有Bug。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
你可能是一个高血压高血脂未满三十岁的青年,那么就算你知道哪些事情是重要的,你也常常有心无力;
你可能刚刚跟老婆吵架,那么就算你懂得四象限法则,你也没心情去事情划分到四个象限;
你总是一边工作一边玩手机,那么就算你知道事情很重要,你也常常完不成。
这就是时间管理的局限。
一个没有做事情能力的人,时间再多,也做不完一件事。
而这种做事情的能力,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精力。
除了通过时间管理,来充分发挥时间的价值,我们还需要精力管理,来获取做事情的能力。
精力管理四条原则
《精力管理》中,作者指出,要进行精力管理,有四条基本的原则:
1、必须同时调动四种精力源。
四种精力源,缺少其中一种,都会导致你做不好事情。
至于是哪四种精力源?下文会提及。
2、 精力会被消耗,必须不时地补充。
精力就像肌肉,用久了就会累。
所以下一次老板跟你说,今晚要通宵做完这份报告,你不要以为,他是在叫你整晚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地工作。
他只是在告诉你这份报告的deadline。至于你中途有没有“偷懒”,这都无所谓。
3、为了提高能力,必须突破极限。
撕裂的肌肉在恢复之后会变得比以前更强壮。精力也是如此。
如果你总是在自己的舒适区内,使用你的精力,比如每天看书两次,一次只看十五分钟,那么你的专注力也就停留在了15分钟。
如果你尝试挑战自己的极限,哪怕每天多阅读一分钟,那对你专注力的提升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这一点和第二点有些矛盾,所以通常你需要在过度劳累和过度放松之间进行平衡。
总的原则就是在超负荷工作之后,让自己休息一下。
所以下次周末加班之后,请理直气壮地吗,和领导申请调休。
4、积极的精力管理方法,是全情投入、保持高效表现的诀窍。
就是告诉你要看完这本书的意思。
四大精力源
说了这么久“精力”,那么到底什么是“精力”呢?
具体而言,精力可以细分为四大精力源:
- 体能
- 情感
- 思维
- 意志
这里介绍这四种精力源,主要是想给读者锻炼精力提供方向。
读者可以从这四个维度去评估自己的精力短板。
至于如何提升这四个维度的精力,我只会稍微提及。读者可以自行搜索锻炼的方法。
这些提升体能、意志力等的方法,有的是经过科学研究的,有的纯粹是个人心得。但不管怎样,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读者可以在了解这些方法之后,自行尝试,有用,则用之,无用,则弃。
1、体能
体能是一切精力的根本,没有良好的体能,没有足够的ATP,你什么也干不了。
作者从运动、饮食和睡眠三个维度给出了提升体能的建议,比如少食多餐、多吃升糖指数低的事物、多喝水、午睡等等。
还是那句话,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2、情感
光有体能是不够的,毕竟人是社会动物,每天都需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
如果和亲人、同事或是朋友关系处理的不好,那么很容易带来消极情绪,影响你做事情的能力。
就算你和其他人关系很好,你还有最后一个人得好好相处,那就是你自己。要做到与自己和谐共处,心态平和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总之,就是要做一个“高情商”的人,既能和别人好好相处,也能和自己好好相处。
关于这一点,作者给的建议有:学会独处、多陪陪家人孩子、参加同事朋友的聚会等。
3、 思维
思维包括专注力和乐观力。
乐观则有助于精力的恢复,在看清现实的前提下。积极主动的做事情。
专注让你进入心流,既高效做事,又获得幸福感。
不专注的人,总是以为自己是一台多核处理器,玩起了多线程。
殊不知人都是单核CPU,线程启动多了,不但不能提升性能,还在线程切换时浪费了大量时间。
4、意志
做事半途而废、立场不坚定,这些都是缺乏意志力的表现。
意志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目标不明确。
弄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规划好自己的人生,短期目标是什么?中长期目标又是什么?你的价值观是什么?这些都会对提升意志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如何训练你的精力
最后再来谈谈如何提升你的精力。
三步走。
1、明确目标。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2、正视现实。
现在的你是怎么样的?离你的目标还有多远?
如果想实现目标,自己需要从哪些维度进行提升?
自己是运动太少体能不足,还是人际关系处理的不好,抑或是注意力不够集中等等。
以上两步可以归纳为一点——了解自己。
3、付诸行动。
你已经知道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接下来就是行动起来,不断提升自己。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参考
- 《精力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