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恋后,她沦为了“三无人员”
一个人在热恋时和失恋后的状态,差别能有多大?
热恋时,Apple小姐自信满满:“本姑娘有钱有颜有身材,追求者从家门口排到了钓鱼岛,才不怕他有外心呢!”
失恋后,她蓬头垢面,在前男友可能出现的任何地方,包括公司、家、喜欢去的咖啡馆围追堵截,每天半夜歇斯底里地打电话去讨说法,被拉黑之后又换了N个号码继续轰炸。
她想不明白,那个对她呵护备至的人,怎么会说分手就分手,不留任何余地?而且,没有第三者插足、没有经济压力、没有家长反对,甚至连吵架都只有那么一两次,一切都顺风顺水,直到那一句冷冰冰的“我们性格不和”。
于是,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Apple小姐就沦为了“三无人员”:无助、无力、无望。理智上清楚地知道复合无望,但问题是,经过这次创伤,这个世界似乎再也没有任何可以信赖的人、事、物了。
既然已经这么糟糕,那么与其以后换一个对象,重演悲剧,还不如本着冤有头债有主的原则,跟这个毁了她三观和整个生活的罪魁祸首血战到底,逼他“负责”。
失恋往往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情绪反应,也足以让一个平时理智开朗的人一反常态,贪、嗔、痴轮番上阵,就像被父母独自留在家中的孩子一样大哭大闹。
这是因为,失恋精准地引发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分离创伤”,把我们重新打回原形,再度退化为那个无助的小孩,除了哭闹撒泼,别无他法。
对一个孩子而言,如果被父母忽视和抛弃,很可能有性命之虞。
Apple小姐清晰地记得被分手那个瞬间,那种天塌下来的感受让她回到了3、4岁时某个冬天的傍晚,天色渐渐黑了,而父母不知什么原因还没回来,炉子里的火灭了,屋里阴暗潮湿,肚子饿,手冰凉,头脑里忽然冒出一个念头:“我会不会死?”
这次被分手的经历,不但重新激起了这份最深层的恐惧,更导致她失去了对生活的掌控感。下班回家再也没有人可以一起做饭、抢电视遥控器,衣柜空了一半,洗手台空了一半,沙发空了一半,可是家里处处是他的痕迹,所有的人生剧本都乱套了。
面对这份无力掌控的恐惧感,只能借由不断纠缠而逃避。俗话说“分手见人品”,见的就是当一个人的掌控感被严重挑战时,是否还能有足够的情商来共情自己和对方,进行自我修复,重新建立生活秩序。
失恋,意味着被迫切断和生命中一个重要人物的连接,而关系的断裂会导致严重的孤独感,以及对生活的无望。
从身体层面而言,一些亲密接触,比如拥抱,会促使人分泌一种叫做催产素的激素,它可以让人感到安稳、平静、愉悦、放松,而当失去了身体接触的机会,无法分泌足够的催产素时,人会本能地陷入焦虑。
哪有什么宿命爱情,你只是把他当成了爱情“宿主”
若你被一个人百般宠溺和包容,时间久了,便会下意识地认定他是你命中注定的Mr.Right。不然,为什么他在你“作”到连自己都嫌弃时,还能体贴入微?Apple小姐从前也是这样想的。于是,当Mr.Right转身离去,她的世界和公主梦都摔得粉碎。
和所有被分手的人一样,最让她纠结的是这几个问题:
我到底哪儿不好?
我做错了什么,改还不行吗?
我哪里对不起他了,他竟然这样对我?!
心理学将一个人对于事情发展成因的理解方式分为内归因和外归因。内归因是指认为自身内在因素造成了事情的结果,而外归因则是把结果视为外部因素的作用所导致的。
失恋后的短时间内,归因会趋于极端化,有的人认为所有错误都是自己的,另一些人则把责任全都推给外因,比如对方没有良心、第三者插足等等。
关系是双向的,一段关系的结束是多种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所致,而极端化的归因方式,其实折射出了自我的匮乏感。
前男友包容Apple小姐的不完美时,她的自我价值感得到了满足,暂停了自我怀疑和自我攻击;但当前男友提出了分手,她瞬间又回到了自卑的状态中。也就是说,她的自我价值,几乎完全取决于对方是否能够接纳她。
她带着匮乏的自我走入关系,于是前男友成为了她爱情的“宿主”,要为她建立自我价值感,要符合她内在小孩对完美父母的期待,还要接受她对理想爱情的投射。
而她舒舒服服地则“寄生”在他的身上,一味索取情感价值,消耗着他的能量,却很少想到要去照顾他的需求和感受。她的执着和“放不下”,与其说是用情太深,不如说是“未完成情结”在兴风作浪——“你怎么可以不按照剧本走,破坏我完美的未来蓝图呢?”
离开某个人或某段关系会活不下去,这只是你的幻觉。而导致这种幻觉的最主要原因,就在于自我价值感的不稳定。
因此,歇斯底里地哭闹或毫无底线地挽回,动机都与爱本身没有太大关系,而是企图让一切恢复正常,把破碎的自我重新拼好。
有的人会在短时间内报复性地进入一段“反弹性关系”,借着暧昧、恋爱甚至闪婚的方式,逃避丧失的痛苦或吸引前任的关注。然而,影视剧上浪漫刺激的“抢亲”桥段很少会在现实生活中上演,而仓促开启的新关系,却极有可能成为前一段关系的重播。
带着自我觉知,来进行修复和疗愈,才是走出失恋的必经之路。
疗愈请耐心,欲速则不达
对待重要的创伤性事件和随之而来的悲伤,人会经历5个心理过程:
1、否认阶段,你不愿意接受关系结束的事实,一厢情愿地认为一觉醒来一切都会恢复原样。
2、当你意识到事情已经实实在在地发生,并不是你的噩梦时,会进入愤怒阶段中指责对方、攻击自己,狂躁焦虑。
3、情绪发泄无济于事,就转而讨价还价,放低底线,只求复合,卑微到尘埃里,坚信自己可以包容对方所有的缺点,只要不分手就行。
4、意识到所作所为“感动了自己,却无法感动对方”后,抑郁阶段开启,而这也是你真正“向内看”、把焦点从外界转向内在的机会。
5、通过足够的反思,情绪趋于平稳,对失恋事件的认知也渐渐客观理性,从被逼无奈的“承受”“忍受”进化到主动接受。
大多数情况下,5个过程并不是线性发展,而是随机播放。你可能前1秒钟明明觉得已经接受事实,可以开始新生活,后1秒钟又重新回到了否定事实的阶段中。因此,在疗愈过程中,耐心很重要。
结束一段长达9年的感情,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好友Nina告诉我,那叫“生不如死”。这样旷日持久的恋爱,即使中间几次分分合合,彼此的连接也早已深入骨髓。想要刮骨疗毒,谈何容易。刚分手的一个月,呼吸时都能感觉到心口抽痛,手被水果刀划伤滴着血,却麻木到毫无痛感。人到绝境,除了自救别无他法。起先只是为了逃避,用光了所有年假,独自去了安静偏僻的沿海小城,傍晚坐在榕树下,与当地人漫无边际地喝茶搭讪;回来后,又咬牙花掉一大半原本打算拿来结婚的积蓄,报了向往已久的烘焙和花艺课。渐渐地,终于敢去触碰最痛的地方,学习心理学课程,接受个案咨询。无数次情绪低谷,无数次濒临崩溃。疗愈的过程,有时比失恋本身还痛,因为你得去撕掉绷带,直面丑陋蜿蜒的伤口,以及卷土重来的剧痛。但带着深不见底的恐惧继续前行,总有一天,你会走到一个新的世界中,而且比你想象得还要快。一年后,Nina惊讶地发现,原来没有了他,自己不但能活得下去,还活得更开心。不再沉迷爱情,荒废时间,她的手作蛋糕和捧花已经接到了订单,情商突飞猛进,追求者的质量也越来越高。
失恋疗愈从来不能依靠讲道理和打鸡血,速效的疗伤方法,和激素一样不靠谱,还会导致更严重的反弹。没有人能够真正救你于水火之中,除非你自己愿意去面对,接纳反复循环的负面情绪、颜面扫地的纠结,以及那些连自己都觉得阴暗可怕的念头。
如果你已经做好了准备,可以从这几个方向来疗愈:
止血止痛:与世界连接
失恋后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仅仅是为了“散心”,更是重新与人、与世界连接的方式。创伤使你的内心世界颠覆,而在破坏了固有的秩序、观念,让你痛不欲生的同时,也留下了可以供你自由重建的空间。
人在焦虑的状态下,会有向外“求援”的本能,这也是为什么失恋、分手会让一些人性格变得外向甚至有点亢奋的原因。而开拓视野,也能够帮助你远离生活圈子里那些不断交叉感染负能量的“猪队友”,找到能够带来更大情绪价值的人。
清理创面:反思分手的原因,以及它触动的旧伤
当你有了足够的“定力”,不那么容易被情绪“带歪”,可以相对冷静地反思和分析时,就可以开始疗愈的重头戏了。
从你自己的角度,找出这段关系结束的核心原因,是你的童年模式重演,是因为不懂两性情感需求差异,还是其它的因素呢?
然后,看一看它触动了你的那些旧伤,或是证实了你哪一些限制性信念,如“没有人会喜欢我”“我总会被抛弃”等等。
生长修复:进入新的行为模式
回到旧世界里做好了清理,现在你可以去打开新世界。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在纸上写出你不想要的关系模式,如“我不想被抛弃”“我不想没有安全感”,然后反推出你想要的,如“我希望彼此忠诚”“我希望内心安稳充实”。
在下一段关系中,把注意力焦点放到你想要的地方,创造性地建立新的模式,而不是在纠结、恐惧、疑虑中浪费精力。
有人说,失恋最可怕的不是失去一个人,而是在失去那个人的同时,还失去了去爱的能力。的确,没有走不出去的失恋,只有不愿意走出去的人。失恋是重塑自我的黄金时机,它把你隐藏已久的旧伤、熟视无睹的需求、极力掩盖的阴暗面,毫不留情地一一暴露在阳光之下。看似可怕,但只要你用智慧、勇气和温柔,来面对内心,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事情会比你想象得简单轻松。成长,就是最有建设性的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