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听歌,算遗传了我父亲的几个音乐细胞,尽管我父亲也是无名音乐爱好者,可这有什么关系呢?!音乐可没有势利眼。听好听的歌就喜欢,学得快也爱唱。受过的熏陶是父亲自己吹拉弹唱我一边听,父亲买了磁带,我一边听,听村里有人唱了当时流行歌曲我听,也会从小喇叭里听,偶然只要被我耳朵捕捉到,便深深印在记忆里。在我如今的记忆里很多歌第一次结缘就是这样偶然来的,有一次打算细细查算一下从小到如今到底听过多少熟悉的旋律,结果让我感觉很不好意思,并不多,应该过不了万的!那个年代,也就止于此了。封闭落后,精神食粮简直就是颗粒无收。起先叫歌,私下认为歌曲只是音乐一个子集。这里我说的音乐指的是纯乐器演奏不带人唱的,其实也该是音乐一个子集。
我最初听歌,带歌词的那种,渠道无非在学校里听别的孩子唱或者大街上店铺里飘出来的,也可能老师教几个,总之随意来的,大多是盲从,听流行,然后在里面筛选更喜欢点儿的。大多是歌词最低能让我的心有一丝悸动,旋律也要优美,所以会有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心情起伏波动当时爱听的歌曲也必然相应与之搭配,欢快时是欢快的节奏可以是《甩葱歌》可以是《trouble is a friend》可能会有“清晨听到公鸡叫喔喔”甚至可以是儿歌;伤感时是伤感情歌,志气高昂时候可能是《怒放的生命》《光辉岁月》难过到极致时会是《风中的蜡烛》《寂寞在唱歌》回首往事也许有《小芳》也许有《问斜阳》……见风就是雨,不是不可能,完全是歌言志,人也很简单,如同一眼看得见底的一碗水而且那碗还是个小碗……
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慢慢更喜欢纯音乐,这主要归功于互联网,狗扯腿一样,搜歌特好搜,再就是它们给你分类分得好,搜来搜去听来听去就找得到自己最喜欢的了!这些变化是悄无声息逐渐被渗透的。毕竟也是带听不干听的听了几十年了。好歌也不是一下子就有缘全部听到的。需要因缘际会去遇见,甚至一辈子也听不全所有现存的好歌,就别再提新出的了。
爱听纯音乐,是我更成熟了的原因?纯音乐不会提供任何信息,但会在每个人的心中映照出远超作者想象的多样可能。感受曲子中包蕴的景象和情绪,投射自己,升华情景,作独一份的诠释,成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这是纯音乐不可替代的地方:每段音乐,都可能是一个人、一个场景、一段剧情、一截人生。我在听钢琴曲《星空》听《清晨》时有很深的感触。说“妙不可言”有点儿俗气,怎么说呢,就是感觉它们如清清山泉水流过心田,如同点点滴滴入地的春雨滋润庄稼苗,如同孩子在慈母温暖的怀抱里酣眠,如同太阳冉冉升起光辉照大地……这样说也还是俗气,我却找不到描述的语言了。而歌词显然已经无力,歌词会给你画一个圈圈,有关离别爱情等等,像西游记里孙悟空给师傅画的保护圈,呆里面你走不出去,别人也不好进来,这样一个一个小圈圈,比如我在听琼瑶填词的《问斜阳》,不否认,歌词也很美,富有诗意,尤其这种小伤感,问苍天问苍茫大地问清风狂风问暴雨问细雨问飘雪甚至问一杯咖啡的,很适合小儿女情怀,柔情百转千回,很婉约!而当你指点江山仰望星空看天灾人祸看上帝普济苍生时这样子却要好小家子气。如果你在累了的时候可以选一个当做心的小窝,比如说你失恋的时候大概爱听听伤感情歌,曾有人说越是难过越不要腻在伤感情歌里,窃以为非也,其实,憋着了那情绪倒不如释放出来,既然感觉歌词写的似乎是你,那就把自己代入吧!可劲儿哭,哭一场往往就好了。而纯音乐打破了这边界,想象的天地是无边无际,一千个人可以有一千种场景在自己头脑里。这么说吧,带歌词的歌曲更像一朵花,一棵草,而纯音乐却至少是一片花海一片绿草地。心大了,小圈子明显不够住了。
也许听音乐的路也是走得远点长点发现不同心境随之变化。就如同要远行坐火车,开始一切都是新鲜的,见什么都觉得新鲜,也如同小孩子,小孩子会喜欢吃方便面,可是一个大人吃过多年方便面后想想就够了。甚至哪怕最寻常景色也因为新旅途的不可知而兴奋而开心,后来见多了,就开始审美疲劳了……直到蓦地有一大片花海攫住了你的视线,哦,连惊呼都来不及,你便沉醉了!你并不是主动的,你被动却又被迷住了!世间万事道理相通。当然我更希望我自己始终情有独钟。
如果人心比做一片心湖,首先你得有足够大的地方容纳,否则,丰水期岂不泛滥成灾?反而枯水期无害。昨天偶然看到了说鄱阳湖绝对是沧海桑田典范,枯水期一篇花海,绿草成荫,丰水期碧波荡漾鱼虾满仓。做人倘能做到这个份儿上那该是怎么样一个人啊?!我常想我这心倘枯水期捧出来会是开了出什么花海?丰水期那又是怎么样的浩瀚?有好的音乐,总还是美的吧!我们先人就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先人智慧几何!
再一次恨自己才疏学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