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对于我以及所有像我一样想活得更好一些的人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就像吃饭,喝水一样必需。
我读书的目的很自私,不是要把自己变得多么高尚,而是要使自己活得更明白,更好,更愉快一些。
因此,我读一些爱读并能使我快乐的书,如果读书是为了改变什么什么,或者贡献什么什么,我宁肯不读,再者说,当满怀热忱地为之苦读并立下了大志的时候,回过头来会发现,也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我在上中学的时候看到王老师到图书馆借一些大部头思想类著作读,我一看就头痛,而她确读的津津有味,她说要研究人类思想发展史,推动人类社会尽步,我对她肃然起敬,但心里很替他累,现在他又搞传銷,倒腾衣服之类的东西,不知道她还在研究人类发展史,推动车轮向前转动几圈了?
所以读是为了精神上的愉悦,为了让自己寻到一种生活之外的快乐,为我喜欢的那些作家和喜欢的作品而读书。但是,我在读书的快乐中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我喜欢读书的原因之一,是迷恋语言营造的迷宫,以及由它产生的快感,这些靠语言搭建的迷宫就像古老的城堡,神秘,亳华,宁静带有一点点陈腐的诱人的气息。在这里可以圆白日梦,可以体会飞的感觉,更是在想象里飞翔。
在几乎室息的现实中有个空间在自由飞翔,那诱惑当然无法抵抗,在城市日渐繁杂的喧器中,在沉重生活的缝隙中,我躲在乡间一角的小层里,灰暗的灯光照耀着我苍白的脸,我颤抖着双手捧起那些令我激动无比的书,开始阅读,读那些具有精神重建价值的书籍。
歌德评艾略特的《荒原》说,我为那些带有撕杀性质的句子拍案叫绝,艾略特带有神经质的幻想,就像雷雨一样,震撼着我孤寂的心灵。
卡夫卡的《城堡》那种神秘而幽静的气氛一直笼罩在现实生活中,那若有若无,虛实相间的故事,让人觉得生活原本如此。
读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塔希提岛的那种对城市生活的背叛,对原始,古老,淳朴生活的缅怀,至今吸引着人。
《流动的圣节》看到了一个被海明威还原了的巴黎,一个充盈着饱满生趣和灵感的地方,一个不标榜浪漫却特別浪漫的地方,可以随着海明威的笔,去拜访塞纳河,丁香园,咖啡馆,巴黎圣母院等。还可以做在露天公园里欣赏巴黎姑娘的魅力和浪曼。
而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中的"坏孩子"霍尔顿的体验与《月亮和六便士》中的恩德里克兰德有异曲同工之妙,霍尔顿的麦田和塔希提岛都是幻想中的伊甸园,人类精神最后的理想归宿。
拿破仑特别爱读历史书和人物传记,他爱上了法国启蒙思想家占梭的著作,他生吞活剥地阅读《社会契论》,《忏悔录》,《爱弥尔》等书,一边读,一边做笔记,并开始模仿卢梭的笔调写文章,抒发自己的情怀。
拿破仑对歌德著名的书信体小说《少年维持之烦恼》,称为只配给女佣人读的东西,但后来他给歌德平反了。
拿破仑,龙其喜欢朗诵盲人诗《奥德赛》,他惨遭失败后,被流放到荒凉的孤岛上,在那里快乐的日子很少,不是枪和炮,而是维吉尔的《史诗》《伏尔泰》的悲剧和其他一些历史名著,陪伴着他走完了人生最后里程。
人类中的疯狂,庸俗,浅薄,虛伪,欺骗,以及贪婪,无度,绝情,噪声,污染,抢劫让善良的人们望而生厌,久居之后,喧嚣的生活让人向往书中那些安静,悠闲,轻松,充满人文精神的生活,手捧心仪己久的书籍,仔细地品味,咀嚼书中的宁静和快感,这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享受,在寂静中医治生活的创伤,在书中寻找精神的快慰,洗去生话带来的繁重。洗去心灵的灰尘,在寂静中体会人类思想的精髓。
分享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体会人生的滋味,把书读到心灵里,升华我们的思想,生活的快乐就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