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 临界知识的概念
二 临界知识与认知优势
三 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和方法
四 如何发现和应用临界知识
一 临界知识的概念
1 什么是知识?
来源:成甲:什么是临界知识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之后,点头称是,然后生活照旧。那么这篇文章和其他所有类似文章一样,都只是一个信息。只有你看完一篇文章、了解一个观点之后,受到启发,改进了思考问题的方式或者做事的方法,这个信息,才是知识。
换一种角度看,衡量你的学习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是:在你学习之后,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得到了改变。如果你学习之后和没学习之前,思考和行动都一样,那么显然这样的学习是无效的。
知识是能够改变行动的信息。
知识分为一般知识和临界知识两种。
2 什么是临界知识?
但是,知识与知识也是不一样的。有些知识要比另一些知识能够更加深刻地改变我们的行为。
临界知识是更广泛更普遍地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而基本的规律。
即规律、模型、框架”。成长的本质是试错,不允许试错就是不允许成长,而低效的试错会浪费生命。如果拿到了最底层的认知、模型、框架、原则、规律,试错的效率就会大幅提升!那么临界知识还包括认知,概念、原则。从此学习方式变更为学底层的认知,元认知或者教学认知科学,形成流程图,模型和框架,从而系统化。
二 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
1 中国过去30年社会发展,认知优势也经历了三个阶段:
知识数量构建认知优势
知识获取速度构建认知优势
知识深度构建认知优势
现阶段已经是知识深度构建认知优势的时代了。因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知识数量和速度上基本上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会越来越少。美团在千团大战中脱颖而出后,王兴说了这么一句话,“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而愿意做任何事情”,其实和雷军的那句“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有异曲同工之妙。说明了现在的胜利,取决于知识深度的胜利。
2 如何提升认知深度?
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在寻求答案的时候,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有深度的认知能力是这样的,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在寻求答案的时候,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而在通过深度认知得出结论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能解释相似情境中的很多问题。在这些结论中,有的结论经过了更为广泛长期的验证,也在更普遍的领域具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这些结论就是临界知识,而掌握临界知识,我们便能有效地提高认知深度。
三 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和方法
对于学习临界知识而言,首先是心态,方法和习惯养成,其次才是知识和技能
心态篇
1 绿灯思维:积极地考虑新观点里有价值的地方。真正做到绿灯思维需要建立一个基础的认识,即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
习惯性防卫:当我们感觉自己的观点,尊严可能会受到挑战的时候,我们第一个反应不是思考对方的挑战和质疑是否合理,而是:有人敢反对我,和他干!
基本归因偏差:当一个问题出现在别人身上的时候,我们习惯把这个问题归因于别人,是那个人自身有问题。而当同样的问题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反而把问题归因于外部因素。
2 以慢为快-结硬寨,打呆仗;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
真正高效的学习,其实是知识融会贯通的结果。有了对重要的,核心知识的深刻理解,我们才能运用起来游刃有余。然而,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阻碍我们融会贯通的原因,恰恰是我们在学习中遇到了一个阻塞。
所谓厚积薄发,你只有在此前花真功夫磕了很多基本的道理,打通了那些知识阻塞,才能在之后的书籍中读出作者想写而没写的,作者没写而应该写的:在哪些观点上,作者比前人有突破?哪些理念其实是换了一个样子的包装?哪些问题,其实是别人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把时间花在重要的基本概念,有启发的观点和自己没想明白的问题上,是非常值得的。
方法篇
学习临界知识其实也就是用最合理的假设来替代我们过去相对不合理的假设,让我们的决策质量更高。
反思-提升知识掌握的层次
反思不是总结,至少两者的侧重点不同。总结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反思是对结果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或者,反思的实质是对假设进行校正。
做事的顺序:做出假设--->采取行动--->产生结果;
反思的顺序:观察结果--->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校正假设
总结是给别人看的,而反思是给自己看的,提升内力。
反思的三个作用:
(1)反思帮助我们发现知识的误区-跳跃性假设
跳跃性假设:未经理性思考,面对各种场景就立即得出结论-跳开理性思考的环节作出的假设。
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都是一种假设,而我们的假设是大脑对事实解读之后形成的。
事实->大脑解读-> 假设 ->行为
反思的过程:自己做出的决策的过程合理吗?要实现的目标还有其它方法吗?考虑的因素全面吗?
(2)反思可以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要在反思的时候主动进行知识的联想和联结,通过联想和联结,把生活中其它经历和 经验串联起来,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过往经历的办法,能够将自己分散的生活经验进行重新组织,从而产生新的知识。要做到这一点,多问问自己:我过去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我还听说过其他人犯过类似的错误或者有做的更好的吗?有什么相关的方法可以应用到这件事情中吗?
(3)反思可以督促我们检查学到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提前设定一个期望的标准,然后每天反思,与之比较寻找差距。
成甲老师的每日反思之八个习惯
-积极处世:我们有选择的自由
越是在逆境的时候越需要积极,只有了解事实才有真正的积极
-先有目标后再行动:以终为始
要让自己看到目标实现的样子,要谈论目标最终的样子。
- 要事第一
保持思考想要取得的目标才能知道什么重要,学会拒绝才有时间做要事,拖延或者委托不重要的事情
-双赢思维
只有坦诚才能建立双赢的基础---信任,不被自己的观点和直觉反应控制,才能耐心地理解对方,双赢的前提是信任,信任的前提是沟通事实、描述场景、共同为目标努力
- 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理解自己
只有自己先有空杯心态,悬挂假设,才能增进理解
-协作增效---第三种选择
让别人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共同找到解决方案。
-不断更新
“刻意练习”理论对我的启迪就是要用新的方法训练自己、培养团队
-请教达人,知识迁移
举一反三,就是学习、记录、思考、实践、反思、总结、链接、实践的过程
反思的具体做法可以参考永澄老师的个人成长6条 元规范
1 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四个层次是意愿/责任,资源,选择权和自我决定
2 刻意训练
能力提升的关键是系统和体系的学习+刻意训练,而95%的人提升的慢是因为没有刻意训练。刻意训练 与普通训练的区别在于普通训练是为了做而做,做了就行了。而刻意训练是有目的而去做。
精细分解:将技能具像化,并且分解至极致。
放慢速度:精准地体验、感知、学习该技能环节,用慢方法实现快成长。
重复训练:感受到技能环节的所有细节
强化反馈:技能的训练本身就是不断犯错、持续改建的过程,强化体验、觉察并给出反馈才是重中之重。
拒绝自动完成
3 作品声音
影响力>注意力:如何将自己的影响力有效提升
先想后做:想清楚,PORT模型|复杂任务分解方法
成果导向 :做到底 成果产出
作品效应 :真正脱颖而出的人都是因为给出了作品。站在作品的角度回头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积累、成果,可能会大幅度提高自己的标准。你设定的标准决定了你的人生。
4 利他主义
帮助他人实现价值的过程就是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最佳途径。利他主义是双赢思维的前提,最底层的利他主义是照亮盲区。
5 同侪力量
利用同侪力量,通过社会化学习可以让一群人一起走的又快又远。同侪包括导师, 成长小圈子,榜样力量,社群策展。
学习效率的分层
潜水性倾听。只能自己解决知晓的问题。
主动学习。解决自己理解的问题
相互讨论。不断地进行思想碰撞,向比你做的好的人学习。解决使用的问题
持续实践。刻意训练。解决应用的问题
积极分享。作品声音。可以知道自己理解的是否准确,解决评估的问题
策展活动。快速提升自我价值,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同时可以帮助他人提升价值,解决创新的问题
6 本质导向
个人成长是价值积累的过程而不是目标,我们所有该做的事情都要和价值积累有关。
平均用力和抓手思维的区别在于抓手思维是把精力投入价值积累的核心目标上,而带动其他方面快速提升。
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都会带来新的风险和问题,如果目前有多个选择,那么可以通过抓手思维找到最关键的一个,从而使得大象能在正确的方向上行进。
总结:你设定的标准决定着你的人生,而设定什么样的标准,取决于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在某个领域通过高标准完成了解、理解、使用、应用、评估和创新6个阶段,可以带动其他领域的快速提升。通过先快后慢的小汽车发展模式,在前期通过大量的积累,在拐点时使个人价值迅速的提升。快速发展的原则是以本质为导向,设定标准,遵循规范,持续的高效能成长。
训练反思能力的三个方法
(1)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
什么是高水平的反思?能够持续的从日常工作,他人经历和书籍案例中找到提升自己的方法,改进服务客户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有能力通过反思让自己处于持续的改进状态。
职场反思模版:表面问题是什么?实际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在这样一个矛盾出现,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我的心理表现怎样?怎么解决?有什么启示?
(2)把生活案例化处理
(3)培养写反思日记的习惯
第一阶段: 流水账
第二阶段:假设与初步反思-把当时的感受,情绪和思考写下来
第三阶段:通过分类让自己思考生活-把每天的日记分成不同板块,每个版块有一个关键词或小标题。
第四阶段 :自定义最适合自己的日记方式-把每天的经历,感受和思考分成若干个我关注的领域。引入思考问题的临界知识作为日记的分类领域,提升自己从底层的系统维度思考每天生活的能力。
第五阶段:持续反思带来隐形竞争力
2 以教为学
以教为学,也就是把教别人的过程作为帮助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别人的过程表面是知识输出,但实际上这个过程还有额外三个价值:第一,督促自己打通知识阻塞;第二,教别人的过程,是一个记忆和认识的过程;第三,教别人后,别人提出疑问,质疑和想法,会增强我们的认识
3 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的核心假设是:尽管专家级水平是逐渐练出来的,但是关键在于受训者必须通过训练掌握更高级的心理表征(元认知),才能真正有突飞猛进的进步。刻意练习,就是提升元认知能力的过程。我们在元认知的差别表现为认知效率和认知深度的差别。我们必须通过悬挂假设,反思,矫正假设等一系列方法来改变它。
刻意练习最关键的不是掌握具体的临界知识,而是要改变我们的思考过程:有意识的用更高级的心理表征解决问题,提升元认识能力。
刻意练习如何与临界知识结合应用?
(1)对基本核心知识画小圈
对基本概念,临界知识,知识阻塞等关键地方进行反复的探究与思考,直到把这个问题吃透,弄明白。
(2)将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能力单元
把掌握的核心知识彻底吃透,就能够和其它相关知识组成一个新的知识单元,整体使用。学习水平,某种程度上就是拥有正确的底层关键知识的数量及调动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综合体现
(3)在各知识能力单元之间建立认知框架
习惯篇
1 记录
原因:认知失调/遗忘
意义:发现长期深层次的规律,发现言行不一致的地方,找出思维陷阱,获得案例记忆
(1)如实的记录过程
(2)主动思考,挖掘看不见的关系
如实记录过程,主要是侧重对事情的经过,结果进行记录。但是,更有价值的记录,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记录自己的情绪,思考过程,外部环境条件。记录的过程,其实就是联想,启发,归纳,演绎的大集合,是调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去理解过去一天发生的事情。而这种通过书写记录,调用知识来解构和重构问题的过程,才是记录最有价值的部分,也是帮助学习快速提升的关键环节。
2 定期回顾
回顾分为三个层次:周/月度回顾,主要是微观层面审视解决问题的假设和效果;年度回顾,检视基本思维方式和灵感激发;五年以上回顾,探寻基本规律如何影响生活
3 付费购买
四 如何发现和应用临界知识
1 从复杂系统看临界知识的规律
对学习临界知识能实现少即是多效果的判断是建立在两个重要的假设基础之上。第一个假设:很多时候,复杂的世界是由简单的基本规律决定的。临界知识也是遵循了相似的道理:用简单的基础规律来解释复杂的世界现象。这个世界最底层的规律与化学,物理,数学密切相关。第二个假设:复杂系统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累加,而是各因素相互影响的动态系统。
学习临界知识,需要在前期不断训练和掌握基本的 心态和学习方法,速度会很慢。可是一旦掌握了整个学习的理念和方法,学习能力就会大幅提升,可以将不同领域的知识相互穿插借鉴应用,学习速度越来越快。
2 如何发现临界知识
临界知识的思想核心是用更加可靠学科的研究方法 ,思想和结论来处理没那么可靠的领域问题。就是解决问题最稳妥的办法是拿可信度更高的办法去处理问题。找到可靠的知识就容易找到临界知识,如数学,物理等硬学科,经济学,心理学等软学科需要更加谨慎,多考虑适用条件,需要理解其原理和前置假设
(1)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
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阅读经典书籍,从中寻找最重要的原理和知识。
(2)找到最重要的知识和原理的原始出处
(3)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
第一性原理:用更加底层,通用的规律解释,构建心理表征。
(4)没有解释的时候,想办法寻找或者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假设即前置心理表征。
(5) 天赋与学习临界知识的关系:方法与技巧永远只是工具;内心的热情和天赋,才是让生活创造精彩奇迹的剑刃
3 如何应用临界知识
(1)借助外部资源掌握临界知识
(2)刻意练习掌握临界知识。刻意练习至少有两个方面的重复:第一,在不同场景中,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第二,在不同的时间里,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刻意练习必须关注两点。第一,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练习;第二,大量持续的练习
(3)临界知识与预见性认知
高级的知识管理是将知识的底层结构打通,并且不仅仅是打通,并且是对临界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帮助我们构建底层认知,进而提升实现预见性认知的能力。
对问题的预见性认知=影响问题发展的结构(基础规律)+获得信息的数量和质量
结构性反应,是指我们在做出选择时,不仅要根据接触到的现象做出反应,还要思考导致这个现象的系统结构是什么。所谓结构是指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看作一个系统,而任何一个系统,都有多个元素组成,这些系统组成的元素之间的关系形成了结构
解释问题的三个层次:现象解释,技术规律解释,通用规律解释
(4) 用临界知识构建自己的能力圈
能力圈是由你真正擅长并懂得的知识构成的,而且在这些领域里,你比其它90%的人都做得好。
总结:输入高级的内容,然后刻意训练,然后用这些东西去解释问题,预见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对前提假设进行反思,对做的事情进行记录,把学到的东西教给别人,定期回顾。找到自己的能力圈,并且把临界知识在能力圈里不断的发挥,来获得更大的价值。
建议:把假设、高级知识管理、临界知识、问题等关键词提炼出来,这些词变成关键的心理表征关键词,然后你把它构建起来再把它打通在一起,吃透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