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关键能力的内容与培养
曹公奇
(宝鸡市教育教学研究室,陕西宝鸡721004)
摘 要:语文关键能力是语文学科独有的个性特征,是其他学科无法完成的目标任务。关键能力说法众多,语文关键能力的内容应包括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大类,其他语文能力或语文素养都包含在其中,无法与之并列。在语文教学中,紧紧抓住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大关键能力,并关注到与之相关联的其他语文因素,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关键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学科关键能力内容与培养
作为语文课程目标的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了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不同的方面,一些人往往像原来对待三维目标一样,将这四个不同的方面,作为各自独立的子目标,分解为四个不同的课程目标,甚至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也是按照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不同方面去分述。这是对语文课程目标的误读,是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简单化理解,是分不清课程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的结果。因此,我们既需要厘清其有关概念及内涵,更需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有效地落实核心素养,真正实现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论述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时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在论述课程目标时也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两个新课标虽语序有所不同,但是内容完全一致: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也就是说,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最终指向的都是学生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正确价值观是指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念,主要包括爱国、诚信、友善、责任、自信、上进、爱心等,是教育培养人的大方向问题。
必备品格是指中学生应该具备的思想品质,如善良、尊重、认真、正直、自律、豁达等,这是学生为人处世、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
关键能力是指学科教学要重点培养的学科能力,也是学科教学应完成的核心目标任务。
核心素养要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科教学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其中,正确价值观和必备品格的内涵、目标与任务,各个学科基本是一致的,具有各个学科教学的共性特征,只是实施、落实的方式不尽一样。只有关键能力,才是通过各个学科知识的学习,形成的学科能力,是与别的学科完全不同的、具有学科教学的个性特征。当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关键能力,也有差异,各有侧重。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关键能力就不可能一样,各学科有各自的学科关键能力。如果从学科角度看,学科的关键能力应该是学科教学的重点。自然,对学科教学的评价,也是以学科关键能力为主的。
我们知道,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主要由“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的“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是回答“考什么”的问题。[]而关键能力是高考考查中的重点内容,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高质量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这样的话,无论是平时的学科教学,还是高考考查,学科关键能力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就不言而喻了。
在学科教学中,只有聚焦学科关键能力,以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带动并渗透正确价值观和必备品格的形成,才是学科教学的要义,才能真正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落实。
这里所说的以关键能力的培养带动并渗透正确价值观和必备品格的形成,与温儒敏先生所说的语文学科素养的“以一带三”精神实质是一致的。温先生指出:“‘语文核心素养’所包含的四个方面,怎样才能转变为一线教学具体的可操作的内容?对此,笔者认为可以用‘以一带三’这四个字来概括。‘一’是‘语言运用’,‘三’是‘思维’‘审美’和‘文化自信’。语文教学必须以‘语言运用’为本,这是出发点与落脚点,通过‘语言运用’的教学,把其他三方面(还可能有其他方面)‘带’进来,彼此融为一体,在不断的语言实践中得到综合提升。”[]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与最终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三个方面,它们之间都不是并列平行的,而是相互融合、各有侧重的,都无法离开“语言运用”或“语文关键能力”这个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因而才能以“本位”的任务带动其他任务。
二、语文关键能力的内容
关键能力指的是哪些能力呢?
2017年9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并进一步指出要培养四种关键能力即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这是这个纲领性文件中对于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具体说明,当然,这四种关键能力是针对所有学科、所有学生的。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基于学科素养导向,承接学科素养要求,结合学生认知发展实际,高考评价体系确立了符合考试评价规律的三个方面的关键能力群:第一方面是以认识世界为核心的知识获取能力群;第二方面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的实践操作能力群;第三方面是涵盖了各种关键思维能力的思维认知能力群。[]高考体系确定考查的这三个方面的关键能力群,当然也是针对所有学科、所有学生的。
无论是四种关键能力,还是高考体系确定的三个方面关键能力群,都是针对整个学校教育而言的。但各个学科的关键能力具体又是什么呢?高中语文新课标和义务教育新课标都只是提出了关键能力这个概念,并没有具体阐述。就语文而言,我们还需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确立语文关键能力的内容。
余文森教授认为:“关键能力包括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三种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其他能力如创新能力、研究能力、设计能力等都是建立在其上的。这三种能力是走向成功的基石。”[]余教授在这里讲的其实主要是语言类学科的关键能力,如果用语文学科相对照,就会发现这三种关键能力基本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因为,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郑桂华教授指出:“关键能力是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一个人某一方面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又是在实践中才可能表现出来的知识、素养、意识的集合。”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是“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中应该具有的素养,如语言自主学习与建构的能力、对不同特质文本的阅读能力、驾驭信息工具的能力、在复杂环境下的沟通能力,独立负责的思辨能力、基于言语交流任务的创造能力、结合媒体特点的表达能力,以及自我检测管理能力等。”[]郑教授具体列举了八种语文关键能力,但这还不是语文关键能力的全部。
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呢?
余文森教授说的三种关键能力,是从大的方面来论述的。但思考能力与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无法并列,是交叉相容关系。阅读能力中需要思考能力,无思考也就无法通过阅读理解感悟;表达能力中也需要思考能力,无思考也就不会有流畅、清晰的表达。因此,思考能力应该是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能力,它无法与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相并列。
郑桂华教授列举的八种语文关键能力,主要是语言运用能力、阅读能力、驾驭信息工具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创造能力、自我检测管理能力等,仔细分析,其中有交叉,有融合,也有不是语文学科特有的一些能力。
语文能力包括很多,从大的类别方面看,主要有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等。如果从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任务来审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才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主要能力,也就是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之所以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作为语文关键能力,一是因为这两类能力是体现语文学科属性的特有能力,二是这两类能力其实也包括含了其他许多能力在内。
阅读与鉴赏能力,是最重要的语文关键能力。语文教学,首先培养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现代社会,阅读能力是一个人成长以及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石。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把握文本内容的能力、理清文本思路的能力、概括文本要点的能力、理解文本思想观点的能力、感悟文本情感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学习文本语言运用以及写法技巧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精读、速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对文本从不同角度进行质疑、评价、探究、鉴赏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对不同文体不同特点的的思考、梳理、辨析、评判的能力,要培养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以及文化传承能力等。这些能力,都属于阅读与鉴赏的范畴,是语文教学需要培养的关键能力。
表达与交流能力,也是重要的语文关键能力。阅读是信息的输入,表达是信息的输出。语文教学离不开写作表达,要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自主写作各类文案的能力,书面陈述看法、介绍事物、叙说事件的能力,灵活写作各种实用文体的能力,综合运用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能力,合理安排文章结构的能力,熟练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能力,追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能力等。另外,还有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些能力,都属于表达与交流的范畴,是语文教学必须培养的关键能力。
当然,语文能力远远不止这些,但语文学科最重要的、最关键的能力,就是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这两大关键能力。其他的能力,都可以在培养这两大关键能力的过程中融入进去、渗透进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三、语文关键能力的培养
明确了语文关键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以语文关键能力为本位,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
1.语文阅读教学重在培养阅读与鉴赏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有些课堂或者从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上引出一个热点话题,进行深入研讨;或者从文本作者的生平经历引出一个历史议题,进行探讨;或者过分注重课堂的容量,引入大量的辅助资料,囫囵吞枣,就为证实人文主题的合理性……凡此种种现象,都是忽略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能力,导致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语文阅读教学,重点在于通过对文本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感悟文本思想情感,欣赏借鉴文本表达技巧,学习运用文本语言运用,从而培养学生阅读与鉴赏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与任务。在完成这个核心目标与任务的过程中,我们自然需要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就会带动对思维能力的训练;需要对文本内容、写法、语言等进行鉴赏评析,就会带动对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领悟文本所表述的文化内涵,就会带动对文化思想的理解与传承。但阅读教学对思维、审美、文化等能力素养的培育,必须围绕培育阅读能力、注重语言运用素养这个中心,否则就会本末倒置。
反过来说,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必备品格,主要是在阅读与鉴赏关键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通过阅读文本的感染熏陶形成的,而不是在课堂直接言说形成的。单篇文本阅读教学如此,学习任务群实施中的群文阅读教学也是如此。[]
2.语文写作教学重在培养表达与交流能力。
语文学科中的表达与交流,包括书面语和口语交际两个方面。因为语文学科是母语教学,学生的日常生活就浸润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所以,书面语表达与交流是语文学科的重点,写作教学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表达与交流这个关键能力。
在写作教学中,教学的重点应该是作文的立意、构思和语言的训练,而不单纯是所谓写作技巧、写作秘诀的训练。
立意,是作文的灵魂,是写作教学训练的首要任务。学生对所记叙的人与事的态度情感,对社会现象或事件的看法与观点,对具体事物或事理的认识与介绍,对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文体的熟练掌握,都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念,需要良好的思维品质,需要较高的思维能力等。只有这样,作文的立意才能新颖、独特、深刻,富有思维含量。因此,立意训练是一种综合性训练。在作文课上,我们要通过启发、点拨、引导、交流等方式,开拓学生思维,启迪学生心智,提升立意高度。
构思,是作文的骨络,是写作教学训练的重点任务。学生对作文整体框架的搭建,对写作内容的布局,对写作线索和顺序的安排等,要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通过阅读教学所学的文本、自主读过的佳作以及学生自己的习作,按照文章体式和写作要求,通过引导、学习、借鉴以及列提纲等方式,具体指导,反复训练,提高学生作文构思的能力与水平。
语言,是作文的血肉,是写作教学训练的核心任务。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就是语言文字运用,而作文正是通过书面语来进行社会生活交际的表达与交流的,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条件和最高目标,思维、审美、文化等素养,都需要通过语言运用来实现,并进而提升语言运用的水平。所以,写作教学,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主阵地。要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的语言积累,对名家佳作语言的学习,对自己作文语言的锤炼,做到语言准确、简洁、流畅,不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只要牢牢抓住、紧紧围绕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这两大关键能力,并在提升这两大关键能力的同时,关注到与之相关联的其他语文因素,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关键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5] 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中国高考评价体系[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4] 温儒敏.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以一带三”[J].中国基础教育,2022.12(4).
[6] 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7] 郑桂华.略谈指向语文关键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2018(5).
[8]曹公奇.关键能力视域下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 语文教学通讯,2020(2)A.
(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2023年第4期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