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芽子
这是一部纪录片,同时也是一部人物传记。记录了塞巴斯蒂安镜头下从人文到地理,从天空到地下,人物,动物等许多涵盖意义非凡的杰出点章。
纪录片不同于电影,更加具有一定社会意义,更具有真实性,通过这些实地考察,实际记录,透过现象看本质。
摄影师塞巴斯蒂昂·萨尔用大概十几年的时间用自己亲力亲为的足迹行走了大半个欧洲拍摄了众多冲突题材照片,在给他带来巨大国际声誉同时,也制造着难以治愈的心灵疮伤。
他经常去到一些人烟稀少或者是有饥饿,病变,死亡出没的地方。深入拍摄,一呆就是好久。在保护自己性命的同时,一遍遍将真实记录在镜头下。
透过那些影片,让观者通过相片,也能从胸怀中油然而生一种冲击力,不觉慨叹,世间绝大多数不同于种种慨然,世间的万象,总是除过有宿命外大自然的另一种生存悲惨。
除过非洲,一些局部周边地区,总是大量有饥饿,残暴存在。甚至于死亡就是每分每秒的“正常解脱”。
让人印象深刻的,骨瘦嶙峋亦或者真正的皮包骨,深陷的瞳孔满是散发星星的婴儿,就连去世后都必须接受上天的懿旨。
天堂或者地域?这似乎真的是一场关于宿命的玩笑话了。
可能吃不饱穿不暖,已经是根本到如同呼吸一样困难。
所以纪录片的深入,真的会引起全世界的一个通风口,呼吸器,拯救者就是通过镜头作为上帝视觉的一种伟大存在。
塞巴斯蒂安将一次次救赎,他的存在就像一个十字架救赎者一次次深入人类的伤痛口,爆发点。
他将以一次次的主题进行,用这些“标签”连同那些消失的生命,作着媒介,做着最后的用力解救。
影片有一句话,让人伤痛到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他说,一个父亲在儿子死后很平常的扔到了垃圾堆里(就像丢垃圾一样简单),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还在跟旁边的人聊天。
佯装着的淡定,这种一次次已经被麻痹的苦痛,难道是他们愿意面对的吗?
镜头带我们走向了地球的其他半块,领略了不同的意义,那些没有人烟的绝世美景,那些又到处是尸体残骸的支离破碎。
是上帝弹奏的悲哀乐谱,如同夜狼最后苟延残喘的血肉哀伤。
之后儿子胡里亚诺随同老爸塞巴斯蒂安探入西伯利亚萨哈共和国荒野和亚马逊丛林最后原始部落继续拍摄高清晰影像,北极熊、海狮、海象、鲸鱼、海鸥、鳄鱼,成了取代尸体、饥饿、逃难、悲伤的黑白照片。
这些动物,充满灵性,你默默在外围拍摄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种等同于人类的一种暖意。
在拍摄一只母猩猩时,她主动靠近镜头,还吃着指头,萌哒哒的同时,你也能感受到那种动物原有的母性温情。
纪录片虽然不同于电影,不是那么的趣味性,但是它有着别样的魅力点,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去挖掘,你定会感受到人性灵性下的彩色魅力。
而这部以黑白为主的经典,恰是一部永恒的世态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