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明很认真很用心地看书,可是这本书看完后,我却说不出大概,看完就忘了,这样看书是否有意义?是不是我的读书方法不对?还是我的记忆力不行?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过这样的或类似的困惑。
我就是这样,看书时很认真,拿笔划出自己觉得有道理的话,过后摘抄那些字句。总觉得自己看书很慢,逐字逐句的读,还会在心里默念出来,当时觉得自己的读书方法不对,就看一些提高阅读速度、掌握正确读书方法的书籍,比如眼睛跟着移动的手或笔快速移动看书,据说是因为脑子的理解速度是比眼睛反应速度更快的,所以眼睛快点扫过,大脑是能够接受的。
试过了之后,觉得看了是一点印象都没有了,比我逐字逐句的在心里默念效果还要差。有的书上说在心里默念不好,我去尝试,忍不住不在心里念出来。还有的书说看完之后要写书评写概况画思维导图等各种折腾,才能更好的掌握书中的内容,把书中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这些我实在是懒得去折腾了,作为看完一本书,可能连作者和主人公都不记得的人,我是难以去做这些的。
自己做的比较多的是,摘抄书中一些让我有触动的话,但是会发现我很少有机会去翻看它们,摘抄了之后就束之高阁,那摘抄的意义何在?
我记不住书中的内容,也记不住摘抄的那些很有道理的话,那些五花八门的方法对我也没有作用。我曾经一度陷入“阅读有什么意义”?的纠结苦恼中。
直到看到一位读书达人说的:“读书不是为了记住,而是为了启发思考。”才觉得自己之前苦苦寻找正确的读书方法,这样的行为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背古诗词的场景吗?我们为了背一首诗词,念诵了多少遍,才能把它背下来,而也许过不了多久就又忘了,到了今天,还能背诵下来的诗词还有多少呢?
读书不是为了记住,也难以记住。一般看书能看几遍呢?一本书看一遍已是不错,而看几遍就想把一本书记住,这并不现实。读书也不是为了记住,论知识储存量,谁比得过电脑呢?你辛辛苦苦背诵的东西,随便在电脑上就能搜到,这样辛苦是为了什么呢?
当然,要是认为背诵是件快乐的事,那另当别论。而背诵有记忆有遗忘,这样的过程往往并不会很愉快。想想从小到大背诵的英语单词,再看看我可怜的英语水平,我是不觉得背诵是快乐的。
读书不是为了记住,那是为了什么?我很认可这位读书达人的回答,读书是为了启发思考。爱因斯坦说,所谓教育,就是一个人在忘掉学校所学后,剩下的东西。我觉得读书的意义,也是这样,不是我们努力去记住的书中的字句,而是我们从书中得到的启发和思考,那是更宝贵的财富。
马云说:”当我还是个孩子是,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清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食物,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血肉。“
读书也是这样,看过很多书,也许书的作者和主人公、书中有道理的话都不记得了,但当时看书的感受是真实的, 它留下了印记,看书时的启发和思考,也会对我们的行为起到或实质或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够了,持续去做一件事,思考力得到锻炼,这本身就是非常大的收获。
关于阅读时的那些蜜汁操作,也想再说几句。现在我已经不去鼓捣什么眼睛快速跟随手指或笔移动来提高阅读速度,也不去弄什么思维导图,也不在意自己在心里念出来。阅读本来是简单的、轻松的,不用弄得那么繁琐。
没错,我变懒了。我依然会看书,并持续去做,想把它变成像每天吃饭刷牙那样很自然、不费力的习惯,我会在心里念出来,逐字逐句的看,努力去实践眼到、手到、心到。
读书不是为了记住,而是为了启发思考。这话对我的帮助非常大,我不再苦恼于看书记不住,也不再焦急、盲目地寻找提高阅读速度或正确的读书方法,能够平静地去看书,每天看一点点,持续去做,让阅读成为自然而然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