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一篇某专项行动方案,真的是太太太难了。距离上次写方案,已经过去了3个月,当时的方案还有上级公司的文件指导参考,相对好写一些,而这次,真真是凭空创造出一篇方案,什么参考都没有,比写工作汇报总结难多了。下面就简单分析一下写作的心得。
一、文以载道 不必拘泥于形式
刚拿到写方案的任务时,我的头脑是空白的,因为在这方面练习较少,尤其是一个全新的专业,我实在不知道怎么下手好,于是询问师父想要些类似的参考文件,借鉴一下基本格式。师父说的话,又一次刷新了我对写作的认知。
师父说:“文以载道,体现道才是最根本的,你只要把想要做的事、想要达到的目的想清楚了,自己就能把结构列出来,而前人文件中所谓的格式,其实都只是形式上的一种创新,并不代表这件事的全部外延。”
仔细想了想,确实是这个道理。所谓的格式,其实都是来自实践探索的共性规律,是写作的一般性套路,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活的,是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有所变化的。这就是为什么常说要尊重形式又不拘泥于形式,其实就是既要在总体上把握格式、遵从格式,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表达需要驾驭格式、创新格式,只有这样才能让思维不受限于定式,让写作不断推陈出现,赐予文章崭新的生命。
想到这里我突然又想到师父的一句经典语录:但凡有一段话,你感觉可以用control C+control V的方式直接解决,那么这段话一定是有问题的。
刚听到这句话时,我觉得简直帅爆了,完美说中了我的心声,今天有了这个新认知后,我想到了出一个同版语录:但凡有一篇文章,你感觉可以用完全套用“万能写作模板”的方式直接解决,那么这篇文章就一定是有问题的。(偷笑)于是,我也就没有再去找同类的模板寻求所谓的格式了,开始全神贯注的想我的方案到底要怎么写才能让基层具有可实操性。
二、大体知道想要什么,但写不出来=没想清楚
如果问我这方案要干什么用,实现什么效果,我能说的出来,但是让我写出来具体的实施细节,却写不出来,这就像是很多事情知道但做不到,其实是知不道,写文章也一样,想清楚但写不出来,等于没想清楚。这也是我觉得写方案最难的一点——如何用文字精准的把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写出来。
那想不清楚怎么办呢?靠“写清楚”。写作是个需要理性的过程,写的本身就会帮我们理清思路,你写着写着,就能更清晰地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需求和目标。在写方案时,你会一遍遍的思考这个方案实施的整个过程,涉及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以及我如果是基层员工,我拿到这个方案,我需要干什么,怎么干。想着想着,思路就出来了。这就又要搬来我的三大逻辑用了。
1.确定目的:目的1是给全县的重点客户和重点区域发放并张贴台区经理的连心卡名片,确保用户第一时间联系到工作人员。目的2是要加强公司督察组的督查,保证各供电所走访发放卡片的工作实效。
2.由目的定内容:内容1:写怎样开展发放连心卡的走访活动,工作量大,需要分几个阶段?内容2:怎样督查,都督查哪些重点?制定什么样时间节点任务?内容3:怎样保障上面两项工作都能扎实有效开展?
3.由内容定结构。由以上内容大致梳理了目的(必不可少)、工作内容、工作重点、时间安排、工作要求这5项结构。
4.由结构定标题,只要把结构里的内容都想的差不多了,自然而然可以得到合适的标题。
比如走访行动中,根据领导的意见,将全县划分成城区、城郊、农村三个区域,因地制宜,不同区域选择不同的发放办法,于是,内容就是“城区圈”“城郊圈”“农村圈”三走访活动。
比如督查行动中,要针对走访行动的重点任务进行督查,既然走访主要在电梯、电表箱、客户家中三方面发放张贴卡片, 那么督查重点就是这三项,以实现提升不同客户群体电力获得感的成效。于是,这部分就是“三督查三提升”行动方案。
最后,就是制定走访客户的详细信息表,不断完善具体细节,辅助以基层具体实施。想完这些,我的方案也写出来了。
总结一下, 写方案的大体框架结构,还是“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老三套,也就是工作目的、工作任务(内容)、工作要求,但最大的难点,还要在于要“想清楚”具体的细节,而要想清楚细节,就必须从目的出发,从用户出发,明确他们要干的具体任务,要能够真正的指导实践工作,最后一篇方案就会自然而然呈现在你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