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下这本书的时间是2010年6月,从当时看完到现在少说也有六年。尽管只是文字带给我的幻觉,但我真的像是一直醉在新西兰马尔堡的酒香里。去年12月份,罗纳河谷的专场品酒会我在到处找新西兰的酒,完全不找重点的行为让同伴很是无奈。 不过最后让我找到了一瓶来自霍克湾的葡萄酒,这本书中也写了好几个那里的酿酒师,倍感亲切,品尝直接变成了痛饮。也不知道是将书本联系实际的错觉,还是那瓶酒真的特别赞,到现在还能咂摸处些许回味,诚如那句“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不管怎样这本书让来自新西兰的酒在我的口中和心中都别有一番滋味,希望对于未来的你们也一样。
作者阿诺德之前是个十足的失意青年,学生时代觉得自己是个葡萄酒专家,因为他发现竟然可以用便宜又好喝的葡萄酒把自己灌醉,而不需要去买昂贵的杜松子酒。当然作者也吐槽了,学生时代谁都觉得自己是个专家。毕业后工作不如意,先是在电视台做文职,后来在一个小型的商务印刷部工作,每天最大的乐趣是下班喝酒买醉。貌似最成功的事情是卖了一条笑话给了美国一个知名的脱口秀主持人,赚了50美元。文中只吐槽了一个法国女友,分手后作者便倒在威士忌的怀抱里。整体说来就是除了学生时代的幻觉,作者就是一个和葡萄酒八竿子打不着的屌丝。
各种失意堆积,作者想逃离,于是他选择了去旅行几个星期。本来就没什么计划,作者随便翻到一本杂志介绍新西兰的露营,觉得不错,买张机票就飞去了。在几周的旅行里,有一个葡萄酒酒庄一日游的活动,在那里他第一次喝到新西兰的长相思(Sauvignon Blanc 白缩味浓葡萄,中国文人雅士的神翻译),异常好喝,觉得自己整个身体和心灵都得到了释放,在接下来的旅途中倍感亲切唱歌跳舞嗨到不行。回到美国之后依旧恋恋不忘,到处找新西兰的葡萄酒喝,无心工作。每天都是葡萄酒的梦叫醒他,最后在高中朋友的指引下完成了各种申请,辞去工作,踏上了为期一年的酿酒之旅。
这里我需要用一张图介绍一下新西兰的葡萄酒。作为新世界葡萄酒的代表,不管是年产量还是质量都获得了全世界的青睐,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来自马尔堡的长相思,果香浓郁,芬芳持久,回味无穷,让诸多酿酒师喝品酒师为之疯狂。
如果你喜欢葡萄酒,这是你的选择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坐标地。
也许这就是冥冥中的缘分,有些人喜欢过酒,爱过绘画,迷上旅行,但很少说一定要去一个地方去好好研究。这大概是作者的特质吧,我想也是这一点让艾伦接受了这个满脑子只有酿酒梦却没有一点理论知识的小伙子入住到自己的庄园。艾伦一家也很有趣,两个女儿一个儿子,老婆凯丝是个很有能力和魄力的强势女人,当时看到作者写到凯丝是‘一个可以把石碑说流泪的女人’时狂笑不止。艾伦庄园的酿酒师有两位,当过法医却深爱酿酒的杰瑞米和艾伦的儿子卓仕。阿诺德在酿酒过程中最直接的学习大多来自这两个人,不过我觉得作者更喜欢卓仕,大概两人都喜欢随心所欲,杰瑞米是个严谨的禁欲系男神。
我按照时间顺率把阿诺德的这一年做了梳理,但是在书本上的描述并不是这个顺序。书中有三大部分,收获,酿制和葡萄园,不过每个部分都有一些穿插,包括品酒会和拜访其他庄园的酿酒师。如果只是消遣来看其实并不需要捋清楚这些关系,但是想弄清葡萄酿制过程的还是建议按照时间顺序思考一遍。(当然我也不知道自己绞尽脑汁弄清楚的时间线对不对)
不想写很多关于酿酒的细节,我想阅读过程中我的反思。
1 为什么葡萄酒是高雅高贵的代名词,为什么有那么多玄乎的门道?
文中有一段“世界上恐怕没有其他农产品像葡萄酒这样被人们仔仔细细在显微镜下观测。我曾在加州的一个咨询公司干过一段时间,公司里有人做棉花的咨询,我问他们什么时候你会在屋子里宣布‘我纯棉内裤的棉花是来自亚利桑那州的’。"是的,很少有人对自身物品的原料有那么强烈的兴趣。会有一群人在吃饭的时候咂摸这是五常大米是哪个片区哪一年的大米么?会有人细心研究羊绒衫的羊绒来自鄂尔多斯哪种羊,这头羊吃的饱不饱睡得好不好?根本不可能,可是为什么对葡萄酒要做到这么严格的细分?
记得当年看其他书,其中对法国AOC命名区域的葡萄酒酿制工艺有严苛的规定,葡萄种植的施肥种类,施肥量有严格标准,记得某产区有一个拿鸡蛋清作为絮凝剂去除一些杂质的步骤,连用做这一用途的鸡蛋是什么鸡生的都有严格管控。为什么要这样几近变态?
看完这本书你就知道葡萄酒是人们与大自然还有时间协同合作的产物,很少有其他东西需要和时间谈几十年甚至百年的恋爱,但是葡萄酒的陈酿需要。很少有种作物需要一年四季的维护,但是葡萄需要。从松土搭到修叶搓芽,授粉时的关心,长出果实还需要防止鸟儿掠夺,冬天来是为了抗冻需要动用飞机鼓风供暖,需要点火升温,采摘时还需要和时间赛跑,因为在葡萄藤上的成熟葡萄变化实在太快。所以,你明白么,最终能呈现在世人眼中的葡萄酒,都是无数积极向上的葡萄,无数默默付出的酒农,无数兢兢业业的酿酒师和自然携手并进在时间庄园成功旅行的赠礼。
它没有那么简单,它需要被理解,它需要被认识。它的优雅与高贵,来自背后默默付出的无数。
2 到底是在喝酒还是在喝它带来虚荣,酒的评论到底能不能帮助我们选酒?
作者在酿酒过程中接触到了新西兰一位著名品酒人,虽然作者很佩服该人的叙述能力,可是很讨厌他总是介绍一堆别人消费不起的美酒美食和餐厅。不过那位品酒人的回答很有意思‘我考虑的是如何娱乐我的读者,这是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的。’作者的思考很入神“如果有个人告诉你一种酒非常好喝,但大多数人买不起,成千上万;或者一瓶酒不仅美味而且人人都买得起,哪一种更能娱乐大众?当然是前者。”
不管是多数品酒人还是大多数消费者的期许都把葡萄酒推向一个很高的位置,这样太容易让葡萄酒过于小众,尤其在中国,让很多人在围城之外望而却步,又无比神往。就像我的一些朋友看到我发喝酒的照片就说我小资,我要是喝啤酒他们就不会这么说。我喝葡萄酒只是因为我喜欢,我乐于花时间去细细品味,而不是为了潇洒。
喝酒,或者说喝葡萄酒是为了让人快乐,让人享受生活。酒固然重要,但最主要的是喝酒的朋友和你,所以找一款自己接受能力的酒,和伙伴一起围酒诗话,才是生活。
那没问题来了,如何找到一款适合自己又价位适中的酒呢?
虽然我们说了有些酒品人只求娱乐,但也有很多务实的,所以酒品人不能一棒子打死。找一个与自己口味相近的品酒专栏,或者多摄取一些葡萄酒知识,这个过程中相信自己的味觉最重要。品酒专栏的推荐是你的方向。如果没有方向,茫茫葡萄酒世界你很容易迷航,但是如果没有你自己,一味相信别人,你就迷失了。
其实这个问题,我把自己问住了。我也才开始找酒喝,很多招数也说不上来,等我以后经验丰富了,给大家做一个如何寻找生命中的那瓶酒的专题,想象就兴奋。
上图是文中我很喜欢的句子,与大家分享一下。
我想强调的是“葡萄酒是大地赠予人类的果实,同时我们也应该对在其生长过程中付出辛苦的劳动者怀有一种感激。”
请别把他们的芬芳当空气,请别再把它们琼浆当水滴。
最后想说这本书的叙述轻松幽默,些许章节的呼应,你不难想象作者当年在新西兰的每一天都在做着详细的记录,这一点着实令人钦佩。他真的把这一场一年的酿酒旅程,当作自己的人生洗礼。
也许你我都很难亲手打破固有环境,去拉开新世界的大门,但是这本书给了你一扇窗,让你也去想象一场不一样的旅行。
终于在元旦假期的末尾写完,给自己的元旦礼物。下次解读的书还在纠结中……希望有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