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公与太公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周灭商后,
周公被封在鲁国,
太公被封在齐国。
姜太公问周公:“何以治鲁?”
周公道:“尊尊亲亲。”
(意思是尊崇地位高的人,
亲近自己的亲属宗族。)
姜太公闻言道:“鲁从此弱矣!”
周公又问太公:“何以治齐?”
姜太公答道:“举贤而上功。”
(意思是任用有才能的人,
奖励有功劳的人。)
周公道:“后世必有劫杀之君。”
意思是这么做,会出现大权独揽的臣子,臣子大权独揽,最终会弑君自立。
果然:齐国日益强大,出现了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但经24代便被田氏取而代之,所谓“田氏代齐”。
鲁国确实日益弱小,但没有臣子篡位(其实鲁国并非没有篡位之事,只不过篡位弑君的都是周公的宗族后代罢了),不过也出现了儒家创始人孔子,鲁国至32代才亡。
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命在直中去,不在曲中求!
2)老子与孔子
老子:道家创始人。
孔子:儒家创始人。
孔子问道于老聃。
老子问孔子:“你说牙齿与舌头,哪个坚硬?”
孔子答:“故然是牙齿!”
老子张开嘴:“看看我的牙。”
孔子看到老子嘴里的牙齿全掉光了。
然后老子又道:“你再看看我的舌头。”
孔子看到老子的舌头完整而灵活。
最后老子说:“柔弱胜刚强。”
孔子感叹不已,获益良多,逗留数日。
孔子向老子辞行,老子送至馆舍之外。
老子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
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於死,在於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於身,在於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
孔子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不绝,浊浪翻滚不息,其势如万马奔腾,其声如虎啸龙吟。
孔子伫立岸边,不觉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
闻孔子此语,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
生於自然,死於自然,顺应自然,则本性不乱;不应自然,奔忙於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於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於心,则烦恼之情增。”
孔子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 ”
老子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
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
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
孔子曰:“水有何德?”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孔子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茅塞顿开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於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
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
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
说完,告别老子,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回到鲁国,孔子三日不言。
众弟子好奇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
孔子道:“见之!”
弟子问:“老子何样?”
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
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能屈能伸,如龙之变化无穷。
老聃,真吾师也!”
真乃吾师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3)庄子与惠子
庄子:道家一代宗师。
惠子:名家大腕人物。
他俩都是伟大的思想家。
惠子虽然学富五车,
不过才学稍逊庄子一筹。
庄子像一个艺术哲学家,
惠施像一个逻辑哲学家。
《庄子·天下篇》保存了
惠子的十个命题,即“历物十事”:
至大无外,谓之大一;
至小无内,谓之小一。(1)
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2)
天与地卑,山与泽平。(3)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4)
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5)
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6)
南方无穷而有穷。(7)
今日适越而昔来。(8)
连环可解也。(9)
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也。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10)
庄子:己所甚欲,亦勿施于人!
庄子与惠子确实是真爱,虽然也爱争论!
怎么说呢?惠施所有的学说都已失传,还好庄子在自己的著作中有保留一部分。
他俩关系很好,铁哥们儿。
正所谓棋逢对手,乐亦无穷。所以他俩动不动就要辩论一番。俩人都很喜欢从辩论中找寻赢的快感和生活的乐趣。
因此,江湖中流传着很多,
他们“相亲相爱”的故事。
日常的画面是这样的:
惠施:魏王送给我一些大葫芦的种子,可是这种葫芦什么都做不了,就像你的学说,大而空且薄,最没用了。
庄子:那是因为你不会用,把这些大葫芦系在一起,人坐在上面遨游于江湖岂不浪漫。
惠施:……
惠施:“我有一颗大树,长得弯弯曲曲,很是不好看,白送人都没人要,就像你的学说,大而无当,最是没用。”
庄子:(给你一个眼神,你自个儿去体会)我拿这棵树来乘凉不行吗?
惠施:……
惠施每次都想呛庄子,却每次都反被庄子呛。惠施很无语,惠施的内心是崩溃 的。
于是他发愤图强,在梧桐树下苦练辩论之术。后来惠施不但成为了一名伟大的思想家,还做上了魏国的宰相。
惠施成为了魏国的相国,日理万机,
忙得不可开交。
庄子在老家宋国,没事钓钓鱼,编编草鞋,逍遥快哉,闲得好不自在。
庄子的逍遥自在很快就被一群陌生的人给打乱了。楚王欲请庄子出山为相。
楚王所派使者对庄子说:“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
庄子对楚王的使者说:“我听说楚国有只大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把它装在一个珍贵的盒子里,供奉在庙堂之上。是这样吗?”
两位使者忙点头说:“是的。”
庄子又说:“我想请问两位,这只神龟是情愿:死了被人供奉在庙堂受人景仰,还是喜欢活着,拖着尾巴在泥巴里打滚呢?”
两位使者不明白庄子的用意,不假思索地随心答道:“当然是活着在泥巴里打滚!”
庄子说:“二位大人请回吧,我也喜欢在泥巴里打滚!”
使者这才明白庄子的喻意,不过王命在身,岂能轻言放弃,又劝庄子说:“楚王送您千金,许您尊相,您还是赴任为妙!”
庄子说:“千金乃重利,相国乃尊位,但你们没见到用作祭祀的牺牛吗!把它喂养长大,然后披上绣花的披衣送入太庙,宰杀后作祭祀品,这时它就是想作一头孤单的小牛,也办不到。你们去吧,我不会为国事所羁,我决心终身不仕,以快我逍遥之志!”
两位使者使出浑身解数,竟被驳得哑口无言。这也不能怪他们无能,就连“学富五车”的惠子都拿庄子没有办法!
使者们实在是没有办法,也无计可施,只好去庄子家附近守着,赖着,耗着......
庄子这下不敢回家了,想着老婆孩子暂且有使者们照顾,暂时也饿不着,自己暂时也不用去借米。
可是天下之大,去哪儿呢?
突然想到老哥们儿惠施……
这家伙自从去魏国当了宰相后,忙得不可开交,好几年都没见了,还挺想他的。
走,找惠施吹牛去…
庄子的想法很单纯:为了逃避这事,也无处可去,对老哥们也甚是想念,找惠子聊聊天,谈谈人生。
惠施可不这么想:他以为庄子是来打乱他生活的。
惠施也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消息,以为庄子来魏是要替代他成为魏国相国,这可吓坏了他。
于是命令手下全城搜捕,但一无所获,连庄子的影子都没见着。
庄子看到全城搜捕的通缉令,觉得奇怪。
仔细一看:除了自己的大名,上面居然还有“惠施 ”的大名,这下就难免有些生气了。
不过,生气归生气,毕竟自己也就这么一个铁哥们,面还是要见的,更何况自己也无处可去呀。
三天后,庄子趿(ta1)着草鞋出现在魏相国府,庄子主动送上门来,这让惠施感到很意外。
虽然已经过了三天,可是,想到满城的通缉令,再看到惠施那小眼神,更是来气。
于是庄子毫不留情的给惠子讲了个故事: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 chú],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chi1)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译:南方有一种鸟叫做鹓鶵,你知道吗?这鸟从南海起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它不停下来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吃,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喝。一天,猫头鹰正在啃食死老鼠,鹓鶵从猫头鹰头顶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喝声。现在难道你也想用你的相位来‘恐吓 ’我吗?)
庄子将名利比作死老鼠,弄得惠施的脸一阵红,一阵白,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立刻消失。不过,铁哥们就是铁哥们,说开了也就没事了。
一天,功力大增又急于找回场子的惠施拉着庄子一起去河边玩耍,不知不觉来到了濠梁观鱼。
庄子出神地望着水里游来游去的鱼,不禁感慨:“鱼真快乐。”
旁边的惠施凑过脑袋,假装去看鱼,却窥觎着庄子,一看庄子那陶醉的模样,浑身上下都充满了与庄子抬杠的冲动。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庄子:鱼真快乐!
惠施: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惠施: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当然也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显而易见的。)
庄子:请回到我们最开始的对话!你说‘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时候,就说明你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才问我,所以,我是在桥上知道鱼的快乐。
惠施:……)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濠梁之辩”。
这样的情谊是不是很美好,
这样的生活是不是很有趣!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做人不要太“惠施”,做事不要太“庄子”。
古代十大经典对话
会持续更新,可关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