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几日,关于白百合出轨的新闻不要太多。随之,卓伟又爆料说,Angelababy此前与跑男陈赫疑有超亲密关系。
娱乐圈还真是让大众得到了满满的娱乐。
可是,大众从公众人物的婚外情中分明品尝到了一种与自身关系密切的危机感。
之前,还貌似是男出轨多,女出轨少,而如今,女出轨者也为数众多。男男女女之间,形成了一种隐形的博弈,在诱惑、贪欲之间相互拉锯。
一段关系要成长为亲密关系,需要时间空间上的机缘,充足的接触,心灵的共鸣,更需要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高度匹配。
心理学上对亲密关系的界定是,两个情感成熟的人,既亲密又各自独立,双方在关系里都觉得很舒服,从这段关系里获得饱满的情感滋养。
而在现实生活中的婚姻里,很多人根本来不及体验何为亲密关系,就扑进了围墙中。
2
小C姑娘是一个北方女孩,从小看着父母吵架,没有实质的情感互动,没有平和有效的言语沟通。这让她误以为一个人和自己可以好好说话,配之以适当的肢体接触,就是亲密关系。
她也就努力往这方面去寻找“Mrright”。
后来,找是找到了,只是半年多之后,这份关系就夭折了。此后的好几次,也是如此。到了年龄差不多的时候,心理素质不够强大,被各种因素推着嫁了个差不多先生。
差不多先生对她看起来不错,只是俩人似乎没办法得到更多的共鸣。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恼人问题,差不多先生和她一样,不知如何处理,于是互相看不上。
怎么办?好好说出心底的不满,可是发现自己控制不了不满的情绪。差不多先生一听她说,恨不得捂住耳朵,关上房门,不见不乱。
很长一段时间里,她觉得孤寂无助。身处婚姻中,却没有真正的亲密关系。
然而,她又没有能力和勇气离开,于是便想到了出轨,通过婚外构建亲密关系去平复伤口,满足婚姻中得不到却无比想要的需求。
问题是,婚姻和出轨势不两立。再高超的演技也总有败露的那一天。她整日在感性与理性间战战兢兢,终于陷入了一种极其分裂的状态。
她找到心理咨询师,倾诉了所有故事。咨询师让她逐步厘清了自己性格的前世今生,也大概明白了亲密关系的内涵和外延,才真正找回了自己。
最终,她选择了离婚,去真正自由地接触新的亲密关系。
3
在阅读了大量文献之后,对于亲密关系的概念,我的理解是——亲密关系必须建立在自我接纳度高,自我崛起,拥有强大安全感、自信心基础上,与另一个契合的独立个体相互接触和共鸣,继而产生一系列愉悦、轻松、舒服的美好感知,推动着身心步入良性循环。
可是,在当前社会,如小C一般,原生家庭各有各的千疮百孔。所以,很多人模仿和习得的亲密关系相处方式并不正确。
在传统认为“婚姻是两个家族的事”的观念仍处于主导地位时,新的观念诸如“婚姻是两个人的事”、“男女平等”、“我们要保持各自的领域,互不干涉”等委实让我们(尤其是女性)如沐春风,心旌摇曳。
可问题是,你崇尚自由,崇尚自我,然而行为习惯却依然停留在受父母恩泽庇护的阶段,比如说,不想和对方的父母一起住,可是却并没有能力完全靠自己买房,没能力靠自己一边上班一边带孩子,于是就会涌现潮水般的不得已和焦虑感。
亲密关系在现代婚姻里,掺杂了太多的外部因素,边界变得难以清晰化,从而严重影响着夫妻双方在亲密关系的舒适度和契合度。
有个朋友K自己也是心理咨询师,可是在她和丈夫婚后发现诸多不契合的状况时,她一边有自己的“情人”,一边却也不愿意离婚。
她想,婚姻状况牵一发而动全身,又怎能说离就离。
于是,她就等着最后一根稻草来临。没想到,这一等,竟足足等了八年。直到发现丈夫与一个学生在一起的证据,才痛下“离婚”的决心。
其实,亲密关系在他们之间早已名存实亡,只是,人们都习惯用“就这样吧”思维捆绑自己的步伐。
谁都知道,事情的发展是一点一点量化的,因为自己的惰性犯了“拖延症晚期”,到后来总会悔不当初。况且,谁的日子都不会是全方位的苦楚,哪怕是大部分的苦楚,也许也可以阿Q地想到还有那么一丝甘甜。于是,亲密关系最终拖延成了“相敬如宾,感情如冰”。
而出轨,看起来就是最便捷同时拥有完好的婚姻外壳、完整的父母子女血缘关系及完整的自我需求被满足的状态。是的,在不被他人发现,在演技足够高超,在自我完全可以控制局面的情况下,这的确看起来便捷。
甚至,还可以因为出轨,而对不堪的婚姻拥有更高的包容度。
于是,就涌现了轰轰烈烈的出轨队伍——王全安、文章、陈赫、马蓉、陈思诚、林丹、白百合……
当然,未被发现的,大有人在。
4
这又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婚姻与亲密关系的联系。
亲密关系实际上并不仅仅存在于夫妻、恋人之间。还存在于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朋友之间的友情中。
而一段婚姻中,由于其社会属性,包含着众多现实因素、理性衡量,也许残存在其中的亲密情感并不占主导。
即便占主导,也因为上文所剖析的自身习得的处理亲密关系方式不对、不够接纳自我、人格不够成熟独立以及婚姻关联面太大等因素致使亲密关系持续时间短、柔韧性差。
此外,随着两人组建家庭,距离感完全消失,也将亲密关系瓦解地片甲不留。
过段时间即将上映的《春娇救志明》的导演彭浩翔说,不稳定才是一切情感的魅力。
亲密关系之所以迷人,就在于它的可塑性强,且需要用到集合度高的智商、情商以及人格魅力。正如《亲密关系的变革》译者之一汪民安所认为的,亲密关系的核心是“友谊”,而友谊关系如果像婚姻制度一样被规范化和制度化是脆弱的。只有有距离而灵活、保持微妙激情的友谊,才没有终点。
也就是说,婚姻关系中的夫妻很难保持适当的距离感,打破了情感中的“不稳定性”,便容易导致亲密关系的破裂。
所以,婚姻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的亲密关系名存实亡。出轨者,暴露出来的,也正是这一点。
我想起一个90后创业明星马加加,她想把性、婚姻、生育和亲密关系分割开来。她认为性只要健康安全,跟炸鸡、爆米花差不多,婚姻是一种经济捆绑,而生育是自己的事情。
这样大胆的观点把亲密关系中不该交杂在一起的因素分门别类,看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只是,在传统与先进杂糅的当前,明显还不具备现实可操作性。
更多人还是希望,在现有斑驳的婚姻制度中,通过完善自我,知道自己应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角色,管理好情绪,明确自己的底线和边界,去寻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亲密关系。
在遇到亲密关系后,灵敏地感知到处理亲密关系的供需平衡点,让最初的无法预谋,变为最终的无可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