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喜刚读书会,我是非著名心理咨询师,赵喜刚。
今天我们要和大家分享一本应该在几十年前的书,最近又被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是陈鹤琴老师(1892-1982)一位几十年前的心理学者,也是我国早期的儿童心理学教授。相当于100年的时光里,最早期的儿童心理学研究者,我们今天跨越白年看看儿童心理学有什么样的变迁。也看一看,百年来的心理学者的进步如何。
第一部分
一百年前的孩子都喜欢什么?
那个时候的小孩子看上去和现在的孩子一样:喜欢游戏。当然不是电子游戏,更多是和家人、小朋友、同学、兄弟姐妹等。他们也还是喜欢模仿人、游戏,对任何事物充满着好奇,只要给他们新的游戏或者玩具他们小脑袋瓜里就会永远惦记着完成它们,并得到父母的称赞,如果受到挫折,那么委屈的面容就会在小脸上展现。当然他们更喜欢和小伙伴们在野外撒野,阳光、鲜花、小草、蚂蚁、蝴蝶、河流中的小鱼等等,都是让孩子忘记一切烦恼的法宝。这一切都是孩子的天性,百年之间,并无变化,可能唯一变化的只是孩子玩的工具而已,所以,这本书的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第二部分
孩子学习的性质与原则
陈鹤琴老师认为小孩子生来有三种基本能力:感觉、联念、动作。
很好理解,因为孩子的好奇心,和模范能力,那么动作之中学习自然是孩子比较好的办法,同时将学习与生活联系,也会加深孩子的印象。更不用说,让孩子用心感觉了,用心体会,那有学不会的东西。只不过现在的教育方式更多是一遍遍的重复记忆比较多,比较符合下边的原则。
那么在让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记住以下两个原则:
第一原则:适宜的刺激,知识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反复的适宜的刺激,一遍又一遍的把知识呈现,从这方面来讲现代的教育方法也不全是不对的。
第二原则因地制宜随时对孩子进行教育,生活之中很多时机都是教育孩子的好时刻,但是要尽量给予孩子正确的知识体系,不能信口开河,胡乱讲诉。
第三部分
生活中的普通教导法
陈鹤琴老师讲述很多在生活中的普通教导法,依然对父母有指导意义的部分我给大家讲一讲。
面对孩子,我们父母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命令很容易让孩子在情绪上抗拒,在我们的DNA深处,我们依然希望被认可,称赞,而不是被人批评,指责,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教育孩子。我们前面讲过,小孩子既好模仿,做父母的一方面要以身作则,一方面还要替他选择环境以支配他的模仿,说到这里我们最容易想起的就是孟母三迁。一方面言传身教,一方面帮助孩子找到最好的生活环境,才可以多方面去正确引导孩子。所以在生活当中我们做父母的不应当对小孩子多说‘不!不’如果很不幸已经说出,则不应当曲从小孩子的意思而再行更改,并一定要说出道理,而不是仅仅大声命令。
举个例子,如果在生活中别人做好的事情或坏的事情的时候,做父母的应当以适当的言词或者面色来表示赞许和不赞许的意思给小孩子听,给小孩子看,而不能任由小孩子学习不该学习的。当然很多事情要注意的是父母应当按照小孩子的年龄知识而予以适当的做事动机,不能讲诉孩子无法理解的概念或者道德标准,否则教育就成了强制灌输。
陈鹤琴老师在书中还讲述了一件现在很多父母依然犯的错误:骤然命令小孩子停止游戏或停止手头的事情。让孩子完成手头的游戏或者事情是培养孩子的专注的最好的办法,但是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吃饭,或者做其他事情往往打断孩子的专注力,这是最糟糕的,这个问题一个世纪之后依然大量存在,我们父母一定要注意了。
诚然百年之前的男子更加的大男子主义,但是陈鹤琴老师在书中却一再强调,做父亲的一定要多陪伴孩子游戏、探索等事情,毕竟孩子也要认识男人的行为方式。最重要的是孩子在和父母的游戏当中可以学到很多做人的行为准则,当然这个游戏不是我们现在电子游戏。
玩 具
在书中,陈鹤琴老师也讲诉了关于孩子卫生的问题,当然现代社会,我们大部分父母做的都不错,在这里我们就不在讲述了。下面我要讲一个所有家长都比较头痛的问题,孩子应该怎么玩,如何面对玩具?
面对儿童教育,从古至今,都是要释放孩子的天性,让孩子释放天性多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孩子游戏,但是我们的强调一下我们这里说的游戏可不是电子游戏,而是小孩子们在一起的互动的,可以跑跑跳跳的游戏。与小朋友多交往的游戏,对孩子来说最好,所以小孩子在生活中一定要有玩伴,而不能孤独的呆在家里。
家里毕竟新鲜事物太少,让孩子穿上容易运动对衣服,和适宜的玩伴走出家门,接触自然,接触安全的小动物,都是对孩子有益的游戏。接触到自然中该有的事物,对孩子的好处是在是太多了,但是也要注意安全。比如陈鹤琴老师建议让孩子有玩水的机会,前提就是必须要保证孩子的安全,不能让孩子自己到有危险的水域。
在家里也要有孩子玩具,现在当然很简单,每个孩子都有大量的玩具,但是这些玩具尽量是可以让孩子动脑的活的玩具。尽量少些无需用脑的玩具。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整理自己的玩具,自己所用的事物自己收拾的能力,在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也能学习东西,学习整理自己物品。
不仅仅如此,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要多动手,比如做手工,剪纸,绘画、涂鸦、浇花玩弄泥沙,这些有趣的事情在孩子的生活中也不能少了。一方面可以增孩子见识,认知,更重要的是以刺激孩子的大脑全面发展,同时让孩子须知自己的乐趣爱好,让生活有所乐趣。而不是小小年纪就死气沉沉,无所乐趣。一个有着独立意思的孩子子啊生活中就应该有着无限乐趣。他就要多多接触各种事物,各种力所能及家务,养成勇于面对的好习惯。
父 母
前面说了半天孩子该做什么,那么我也要说说父母该做什么。
我们常见到好多父母为了让孩子听话,经常到去吓唬自己孩子,这是不可取的。最要命的是用自己父亲去吓唬自己孩子,一般都是母亲或者爷爷奶奶会做的事情,但是这真的对孩子不好,会让父亲和孩子之间产生隔阂。
因为孩子的恐惧原则上会随着时间的变迁发生变化,除非你反复强化它,否则孩子不会针对某个事物一直恐惧,孩子真的有被吓到,那么也要安抚好,不要让孩子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也有特殊情况,比如孩子特别的疲劳,困倦的时候也会哭泣,这不是被吓到,我们要小心孩子是不是利用哭泣来控制父母,以达到自己目的。如果是,那么父母就需要心坚强一些喽。
其实说这么多,最核心还是在父母身上,在于父母能否做到以身作则,我们前面说过,孩子的学习方法主要靠模仿为主,那么做父母的做什么,孩子机会学习什么,要想孩子正常,那么,父母就要做到以下事情:
父母要对所有孩子一碗水端平,不能偏袒任何一个。
同时父母还要一致,不能父亲说向东,母亲却说向西,那么孩子就会利用你们之间的矛盾了。
更不要去欺骗孩子,否则你会看到你孩子想你一样去欺骗你。
要学会尊重你的孩子,当你尊重你的孩子的时候,你的孩子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信,而不是怀疑自己的人生为什么不备肯定。
当孩子懂得什么是尊重的时候,那么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还要教会孩子们如何接人待物,因为自信要是在生活中不知道尺度,那么就可能变成自负,这对孩子的成长可是不利的。
首先教小孩子要从小教起,让她们知道顾虑别人的安宁,感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比如,家里有人生病的时候,非有特殊的关系,做父母的应当使小孩子知道如何对病人表达同情的机会,或者家里来了长辈,我们应当教小孩子对待长者有礼貌,如果家里来的是跟小的孩子,要让孩子学会如何照料他们,无论如何都不准小孩子打人。
这是面对他人,那么在家中,小孩子在家里应当帮助他的父母做点事情,这是必须的经历,否则孩子会以为父母照顾自己是天经地义的,而一直依赖父母,不会长大。
犯 错
前面我们更多是对孩子的正面教育,但是生活中孩子不可能永远不犯错,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
首先陈鹤琴老师认为诱导比恐吓,哄骗,打骂来的好,用其心引其行为才能真的帮到孩子。真的犯了错,也不是不能打屁屁,要先探索小孩子作恶的原因,平心静气考察他究竟有甚过失,要和孩子讲清楚,为什么惩罚他,不是他不好,只是在这个点上你犯了错误。切记千万不应在别人面前责罚小孩子,太伤害孩子打自尊心。更不能因为别的事情迁怒于子女,这样对孩子来说都是噩梦。
我们举个例子:当家里的孩子弄坏东西,我们父母的去责罚他,并不是行为可惜东西,是因为要改正他的行为,如何才能不再犯错,千万别骂孩子笨蛋什么的。
所以惩罚的规则就是应当重责其事,轻责其人, 真的必须要打的时候也要不宜痛打孩子,以致打后懊悔不及,最重要是让孩子记住错误,不是伤残。
如果希望孩子可以有一定的社会经验,那么很简单:做父母的应当常常带领小孩子到街上去看看,各处走走,亲眼所见还是管用的。在外边凡小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你千万不要替他代做。注意须在他的能力以内,而非她们做不到的。
生活中我们父母应当利用儿童的好问心,随时可以教给孩子各种社会经验,增进你们的亲密关系。
一百年,说长很长,说短也短,在本期我们给大家介绍了陈鹤琴老师在他的书中的观点:从孩子的本性,如何让孩子学习,玩游戏,做人,最后还讲述了我们父母也要注意点,透过文字,我们可以看到儿童教育在那个时代样子,我们过了百年有进步,但是还不够,作为心理学工作者,我们要给予家长们更多的教育方法,更好行为准则,这也是喜刚读书会的宗旨。这期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