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化思维
人为什么会陷入悲观主义
————《了不的我》
第三种典型的防御型心智模式——绝对化思维
1.习得性无助
狗的抑郁症试验——这是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做的一个实验。
他把两群狗赶到A、B两个笼子里,并给笼子通电。A笼子和B笼子用一根铁杆接通,所以两个笼子里的狗都经受了同样的电击。区别在于,A笼子里有切断电源的杠杆,而B笼子里没有。被电击很痛苦,狗就在笼子里跑来跑去找办法。A笼子里的狗很学会通过按杠杆切断电源,而B笼子里的狗却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等A笼子里的狗切断电源。
后来,他把这两群狗分别放到C笼子里,C笼子里没有杠杆,但是很矮,只要奋力一跃,就能跳出笼子,他给C笼子通电时,A笼子里的狗到找杠杆。没有找到,但它们很快学会了从C笼子里跳出来。而B笼子里的狗却只会趴在笼子里,呜呜叫着经受电击,一动不动。
为什么呢?
因为B笼子里的狗不仅受了电击,而且买得了一种信念:我做什么都没用。不是电击本身,而是电击造成的这种信念,让B笼子里的狗放弃了挣扎。塞利格曼创造了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概念来总结B笼子里狗的表现,叫做“习得性无助”,并认为这种习得性无助是抑郁症的根源。
2.绝对化思维的本质
我们也经学会陷入这种习得性无助中。
比如,工作压力会让我们觉得,再努力都赶不上进度,干脆破罐子破摔了。失恋也会让我们产生习得性无助,再也不相信自己能遇到好的爱情。任何回避行为和抑郁情绪后,都有这种习得性无助的影子在。在这种习得无助中,我们经常觉得“再做什么都没用了”,这种思维就是一种绝对化思维。
绝对化思维的本质是什么呢?
它跟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关。抽象思维能力擅长总结规律,提高生存率,但是容易把所受的伤害抽象化,扩大防御范围。绝对化思维,就是对伤害的抽象化。
对伤害的抽象化好比每次遇到痛苦的事情,我们就在心里埋下一颗地雷。这颗雷很危险。一被接触,就会激发我们应激性的情绪反应。为了避免接触这些创伤性事件,我们就在心里竖起警示牌,标定出不要轻易靠近的危险区域。感受过的痛苦越大,警示牌的危险区域就越大。久而久之,我们的活动空间就变得越来越小,逐渐无路可走。
3.绝对化思维的三种抽象方式
对挫折的绝对化,正是绝对化思维的本质。如果你陷入了悲观和抑郁中,很可能已经对自己经历的挫折做了绝对化的加工。
绝对化思维是从三个方向对挫折做了绝对化加工的:
永久化:永久化就是在时间维度上让我们觉得某件会一直发生。当人看不到变化的希望,自然就会悲观沮丧。
普遍化:普遍化,就是从一只乌鸦黑,推广到天下乌鸦一般黑;从一个男人不可靠,推广到天下男人都不可靠。如果有人对我不公平,那整个世界对我都不公平。地域黑和地图炮就是一个例子。
人格化:人格化,就是觉得所有不好的事情都是因为某个特定的人而发生的。一件事的发生,其实有很多的因素。如果我们把事情绝对化成都是别人的错,就会有很的愤怒和指责。如果绝对化成都是自己的错,就会有很的内疚和自责,忧郁就常常因此而起。
绝对化思维的问题出在哪里呢?
人生在世,会经历很多失去、疾病、拒绝、失败,这些痛苦的经历就是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如果我们愿意接纳这此痛苦,它们就会慢慢过去。如果我们陷入对这些痛苦无休止的防御,这些防御不仅不能消除痛苦,还会让我们远离当下的生活,在思维的陷阱里备受折磨。绝对化思维最大的问题,是为了防御可能的危险,把生活封闭在真空里,让我们不敢接触现实,从而失去了从生活中获得治愈的机会。
4.防御型心智模式让我们停止自我探索
僵固型思维,防御的是我们内心完美自我的形象。
应该型思维,防御的是我们内心已有的规则。
绝对化思维,防御的是可能产生的伤害。
这三者又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假设父母夸一个孩子聪明,这是一个抽象评价,会让孩子陷入 自我证明的陷阱中,孩子会努力维护聪明的形象,从而回避挑战,这就是僵固型思维。
然后孩子会发展出这样的思维方式:我应该表现提聪明,否则就没有人喜欢我。这就是应该思维。
接下来,如果孩子在某件事情上没有做好,比如一次考试失败,那他就会想:我连考试都通不过,这就证明我不够聪明,再做什么都没有用。这就是绝对化思维。
它们通常是同时出现的,它们的特点,就是用抽象的思维方式阻止我们跟现实发生联系,并让我们与世界的互动逐渐停止。
5.有限游戏与无限游戏
防御型心智模式是把人生看作一个有限游戏,把一时的挫折当作最终的结果,因而想尽办法避免失败或犯错。可我们的人生更像一个无限游戏,错误和挫折并不是游戏的终点,而是游戏的一部分。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游戏总还在继续。
而我们所能做的,是想想从暂时的挫折和失败中积攒了什么样的游戏经验,然后给自己加满血,整理装备,重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