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箍井街,位于徽州古城核心地段,以打箍井得名,古时多为名商巨贾、达官显贵的居住区。
打箍井,建于唐代,青石井圈中部雕有箍形,故名,实属罕见。
如果你想感受5A级旅游景区的热闹喧嚣,那么可以选择朗朗晴空前往这条街巷,定会不负此行。由于我喜静,同时也想在拍照片时避开人流高峰的干扰,所以我是选择午后细雨中走进这条古街的。正如我预想的那般,街巷古朴宁静,游客寥寥无几。
方士载宅,明万历年间大学士许国府邸的部分遗构,现存堂屋、廊屋、天井等,为典型徽州明代住宅,梁架雕饰简洁美观,与结构融为一体。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方士载宅现为歙县黄宾虹纪念馆,黄宾虹,歙县潭渡村人,近代中国山水画杰出代表,与北京的齐白石同享盛名,素有“南黄北齐”之美誉,1955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
曹氏二宅,又称“舟庐”,由徽商曹霆声建于民国初年,二宅并列,四合式,带天井,砖雕门罩精美绝伦,雕花槅扇装饰雅致。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说到曹氏,不得不提歙县雄村的巅峰人物——曹文埴和曹振镛父子。
曹文埴,清代重臣,号竹虚。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传胪,历仕乾隆、嘉庆两朝,任左都御史、户部尚书等职,加太子太保,为《四库全书》总裁官之一,同其子曹振镛世称“父子宰相”。
曹振镛,清代重臣。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历仕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先后任工部尚书、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等职,曾代理皇帝事务三个月。歙县民间至今能听到“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无”这句俗谚。
曹文埴,更是京剧的鼻祖。乾隆五十五年(1790)六月,曹文埴奉诏参加乾隆帝80岁寿庆。曹文埴亲自修改《水淹七军》《奇双会》等八出剧目,并把自己私家戏班“廉家班”更名为“庆升班”,以“庆升”音谐“庆圣”,赴京为乾隆晋庆,使该班在京一炮打响,并获皇后撤帘,皇上御览赐名:“那就是徽班的徽戏吧”。曹家“庆升班”使徽戏名振京都,而后乾隆下诏要三庆、春台、和春、四喜“四大徽班”进京。“四大徽班”进京后,经常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演出。在不断的同台演出中,逐步以徽调的“二黄”和汉调的“西皮”为基调,又吸收昆曲、秦腔以及梆子等戏曲的曲调、演技,揉和在一起,形成了日后成为国粹艺术的京剧。徽班进京从曹文埴开始,没有曹文埴家班的成功演出,也就没有后来的徽班进京,没有徽班进京也就没有后来的国剧京剧。因此,曹文埴成为中国戏曲史上里程碑式的开山人物。
曹宅庭院一隅栽种了高雅的竹子,也许是为了对应曹文埴的号“竹虚”吧。不过,“竹虚”这个号,倒是让我联想起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绝顶高手逍遥派掌门虚竹。虚者,空也;竹者,清也。唯其空清,才能从从容容地接纳世间的一切。
打箍井街,有古雅的民宿客栈,与这古风街巷相得益彰。
打箍井街,有典雅的特色商铺,为这古风街巷锦上添花。
我在徽州的雨中漫步,一排花草在雨水滋润中生机盎然,一窝小鸟在古宅屋檐下嗷嗷待哺,一只小狗趴在太师椅底憨态可掬,一个老人靠在家门口舒适小憩。这些偶遇的画面,让人觉得现世安稳,入目皆为景。
打箍井街,用她的高贵颜值和风雅气质,向你展现了古城街巷的独特韵味和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