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最接近NBA的不是CBA,而是“村BA”
一场在贵州黔东南地区进行的“美丽乡村”系列篮球赛事,一夜之间爆火。7月30日,这场被网友戏称为“村BA”的赛事迎来半决赛,为了守住座位,有的观众直接带饭进场,还有的驱车200公里前来观战,众多新媒体平台第一时间对赛事进行了直播。决赛更是万人空巷、座无虚席。新华社、环球时报等知名媒体的直播,累计在线观看人数高达上千万。而决赛的冠军奖品同样让观众喜闻乐见,津津乐道:一头1300斤的大黄牛。
一场普通的篮球赛(毕竟类似这样的篮球赛几乎每周都会在全国各地上演)为何引来如此之多关注,成为新闻热点?
光明网评“我们看见了体育的本真”
中国青年报评“期待我们的街头出现下一个易建联”
澎湃新闻评“这是篮球最美的一面”
答案很简单,表面上看是三年疫情下普通人的娱乐活动空间极度压缩,实际上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句话有没有很熟悉?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人民群众,在笔者看来大部分是总理口中的那6亿人。
如今短视频已经渗透上至八十岁高龄老叟下至三五岁孩童,专家说短视频平台让普通人具备了创造、消费非同质资源的条件,专业又拗口。我想说短视频带给99.9%的普通人是欲望:世界那么大我想去掺和,周边也行。经历过集体主义时期的中国老百姓多倾向于参加大型活动(广场舞就是证明),情到深处还能吼上一两嗓子,跺上一两脚。
村BA”的动人之处在于,篮球赛是苗族群众传统节日吃新节的重头戏之一,各村在外务工和在外工作的人纷纷回村,每家每户都参与进来,有的参加比赛,有的负责后勤保障,有的为球员们加油鼓劲,群众是赛事的主角。而现状就是,除开黔东南,中国县乡级别的大型文体旅教活动并不多见,甚至罕见。更让人遗憾的是以节日为载体的大型活动也随着本地人远赴他乡谋生而逐渐暗淡流失,单凭一个老乡会并不足以撑起曾经万人空巷的民俗活动。
让普通人自发的信仰并传承曾经根植于他们血液中的文化,在乡村文化振兴中,政府的发挥空间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