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某为清退老员工的事情刷了屏,虽说不在他司,但也不免心中感慨。岁月如梭,想想自己也已近不惑之年,再掐指一算,从毕业到今年刚好已经工作了十二个年头。想当年误打误撞入了码农这一行,现在回想起来,酸甜苦辣涌上心头。尽管到现在还是在coding的小兵一个,但仍然心怀感恩;尽管也迷茫于大龄码农的未来之路,但仍然满怀希望。十二年一个轮回,人生又有几个十二年!因此就动了心思,想写点东西来记念这段日子。
说起自已的码农生涯,实在是太普通不过。不过微信有句广告: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在这里套用一下这句话,我说:再平凡的经历,也是每个人自己的传奇。那么我们就开始写起来吧。
我出生在东北的一个小城市,小学时期的我成绩很好,基本能保持在全校前三名。在小学里,学习好就会得到老师的喜欢,因此老师安排我担任了班长,现在想起来,这是我这辈子担当的最高职务了。上了初中之后,我的数学逐渐开始显露出了短板的苗头,因此总体成绩也变成了十名左右。等上了高中之后,不但数学不太好,物理成绩也很差。相比起来我的语文、政治等文科成绩都很不错。到了高二分文科理科的时候,按说我应该学文科更合适的(也许那样也就和当码农无缘了),但是当时学生们都有这样一个感觉,就是脑子笨的才去学文科呢,因为认为文科很多东西就是死记硬背的。咱哪能承认自己笨啊,想也没想就选择了理科(不过这样看来脑子也确实不太灵光)。
等上了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的时候,我的物理都没有及格,数学分数也不高。不过那时候的我还是比较勤奋的,靠着题海战术尽量使两科成绩有所提升。这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把我向码农生涯又推了一把。
高三的时候学校搞了一个加强班,把原来各班排名靠前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各科都配备学校最强的老师。这么做是有原因的,目的是为了拨尖去PK本市的另外一所竞争学校,去争所谓的市高考状元。我也进入了这个班,不过只是在中下游打酱油而已。到了高考前要报志愿了,我准备报考外省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当时觉得终于要飞了,离父母远点,免得他们每天唠叨了)。我父母去咨询我当时的班主任,在这个加强班里,我是根本入不了班主任法眼的,他直截了当就说:“你儿子啊,就考咱本省学校吧,省外那所大学分数线不稳定,够呛。”他这一说不要紧,我想飞远点的理想一下破灭了,最后报考了本省的学校。其实本省这所学校只是更偏重于理工科,尤其是工科非常之强,这也算是给当码农埋下了伏笔吧。
学校确定了,下一步还要选择报考专业,不是说以后是信息时代嘛,第一志愿通信工程,第二志愿计算机应用与技术,其实也不怎么懂,就是听说这俩以后毕业好找工作,工资高。第三志愿就不知道选啥了,后来我和父母说,不是说二十一世纪的热门是材料工程和环境工程吗,三、四志愿就报这俩吧(实际现在看来,这俩专业都有点坑)。
很快高考的时间到了,我很幸运,那一年的数学和物理题都不算难,这对于我这种数学和物理差的人是占便宜的,这两科的成绩我不会被拉开太多,因此最后我的高考成绩还不错。就当我以为自已以后不是通信汪就是码农的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这两个专业那一年的录取分数都非常高,我落到了第三志愿------材料工程!
不过当时其实也不太懂,因为考上的大学还是不错的,所以也就高高兴兴没觉得有什么不好,还是那句话,二十一世纪最热门的不就是新材料技术嘛。等进了大学以后才发现,我们这个专业的材料一点也不新!这个系的所说的材料技术都是指金属材料,再说明白一点,下面的四个具体专业是焊接、锻压、铸造和热处理。当时的感觉是这些专业相对于通信和计算机来说,不好找工作,找到的工作工资低,工作环境差。等我们大二的时候,看到大一的学弟学妹们兴高采烈的步入校园,我们就会悄悄耳语:“唉,又坑了一批人啊。”
到了大三的时候,我偶尔也开始思考人生,不过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大三开始上专业课了,记得那一天是焊接专业课,老师拿了两块钢板,准备把他们焊起来,让我们观察焊缝的成型情况。我们十几二十几号人围在老师周围,人手举着一个护目镜罩住眼睛。于是老师打着了焊枪开始焊接,我们都目不转睛的盯着那炫丽的弧光。过了一会,弧光停了,我以为已经完事了,就把护目镜拿下来。结果听见老师说:“我去,没整好,熄弧了。”然后他就重新打开焊枪接着来了,我还没来得及抬起护目镜呢,就被弧光晃了眼睛。就在那一刻,我心里的火花似乎也被点燃了,心中有了一个强烈的想法------这并不是我喜欢的专业,也不是未来想要从事的职业。我要考研,考外系的研究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