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豆豆
唐睿宗李旦,两即帝位三让天下,曾日日躺着中枪却能躲过迫害,晚年平安颐养天年,他是怎么做到的?
唐睿宗李旦出生在长安,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最小的儿子。《旧唐书》中说“谦恭孝友,好学,工草隶,尤爱文字训诂之书。” 他哥哥李显被武则天废掉,流放去房陵时,他被立为皇帝。后武则天改国号周后,他又被降为皇嗣,移居东宫,享受皇太子待遇。
武则天晚年病重,秘密召李显回。李旦知道武则天意图,赶忙主动让出太子位。
从武则天临朝到以周制国的6年间( 684年-690年),李旦是名义上的皇帝,当然也没什么作为。中宗李显即位后,他因拥立有功,被立为皇太弟,但坚持不受。
李显被毒死后,韦皇后临朝,立16岁的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韦皇后想重演武则天的故事,但忌惮李旦和太平公主的威望,意欲加害两人。幸而李旦有个强势的三儿子李隆基,果断和太平公主联合,发动兵变,杀死了韦皇后及其党羽,迎李旦入宫。李重茂看清形势,让位给李旦,李旦最初极力推辞,后来在李隆基等的劝说下,才接受了让位。
唐睿宗李旦登基后,因为立太子之事曾犹豫不决,李隆基拥立有功,却是第三子,长子是李成器。不过李成器的确很有气量,主动辞让,李旦这才立了李隆基为太子。
李隆基立为太子后,声望和势力都日渐增长,和暗中总想掌权的太平公主矛盾渐深。李旦自己没主见,成了夹心饼干,不时在两人之间倒来倒去。
不过,李旦还是听从了宰相们的劝谏,削弱了威胁太子地位的诸王兵权,并下诏让太平公主迁出京。但太平公主一哭诉,李旦心又软了,不但让她留在了京城,还把反对她的宰相们都贬了官。
不过李旦最终还是明智的,为保太子,他干脆在712年借口彗星出现,禅让皇位给李隆基。可惜太平公主到这会儿还不识时务,仗着李旦的信任,公然要废掉李隆基,李隆基遂抢先发动政变,赐死太平公主。
没了太平公主,李旦终于可以不用左右为难,于是全部归政李隆基,退居二线,颐养天年去了。
716年,李旦病逝,享年55岁。
纵览李旦一生,两即帝位,三让天下 。第一次当皇帝完全是傀儡,第二次才真正掌权。二度在位这两年,能听贤相言,革除弊政,谨慎行事,使天下有振兴气象,还是起到了提气作用的。
比如,他消除韦氏和武氏乱政势力,罢免韦皇后等卖官鬻爵启用的官员,恢复文武官员的考选制度,整顿禁军,削诸王权保太子等,都是相当有力的。
李旦当傀儡皇帝期间,始终被软禁在宫内。李家皇室多次发生变故,李旦可以说天天都有躺着中枪的危险,但他都能躲过迫害,足见李旦的自我保护能力,还是很强大的。
不过,由此也可知他每日的惶恐不安,也非旁人可以想象。若没有谨慎小心的明智和退让恭谦的气度,李旦估计早已难以保命,变成“蛋炒饭”了。
【豆豆说】
从李旦的一生,可以总结出以下三点人生启示:
1、接受挑战要有能力:扛不过的,不要硬扛,明哲保身是乱世最佳选择;
2、当其位应谋其政: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若李旦能阻止太平公主摄政,维持好朝纲秩序,则不会有李隆基的政变)
3、急流勇退谓之知机:若视名利如浮云,何不退一步海阔天空?笑到最后才是胜利。
参考书:《旧唐书》,《新唐书》,蔡东潘《唐史演义》
今天的分享到此,希望对你有价值。和我一起读书吧!我是杜豆豆,倾一生之力,读万卷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欢迎关注我。在浮躁的时代,安心读书写作,养育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