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妇孺老幼都不陌生的一代伟大诗人、文学家、人文家,之所以不说他是政治家,是因为他虽然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和治国策论,但他没有政治家的手段,仕途差不多是一塌糊涂。
如此伟大的苏东坡的养成,除了他自身的天才和勤奋,他的祖辈、父辈,以及恩师、好友们对他的影响也必不可少,当然,也离不开他周围的女人们对他的帮助。
作为一个拥有美满家庭的人,对苏东坡影响第一的女人自然是他的母亲。
苏东坡的母亲姓程,在他的故乡四川眉州当地也是书香门第、大户人家出身。受过良好教育的苏母不仅是位可以识文断字、在丈夫的学习中能予以督促的优雅夫人,还是位在儿子的启蒙教育方面能占有一席之地的优秀母亲。
老苏苏洵于三十五、六岁高龄进京赶考并落第旅游散心之际,苏母在家管教苏轼和苏辙两个孩子,她教他们《后汉书》。
《后汉书》的内容磅礴,其中一部分内容记载了一些勇敢无畏与宦官奸dang抗争的正义学者,这其中就有一位叫范滂,而老苏夫人正教儿子读的就是《范滂传》: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弟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家父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当时十岁左右的小东坡对此很受触动,他问他的母亲道:“娘,长大后我若作范滂这样的人,您是否愿意?”
老苏夫人是这样回答小东坡的:“你若能作范滂,难道我不能作范滂的母亲吗?”
苏母以自己良好的素养,朴素端正的价值观,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影响着自己的孩子们,并以古代正直名士的事迹教育他们。苏轼和苏辙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长大,这为他们后来成为性格阳光、品行端正的鸿儒博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对老苏夫人的赞扬,以司马光为她写的墓志铭可为一观:贫不以污其夫之名,富不以为其子之累,知力学可以显其门,而直道可以荣于世。勉夫教子,底于光大。寿不充德,福宜施于后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