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对管理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谈到管理究竟是什么,答案可能就百花齐放了。那么让我们回到最初,回到原点,看看什么是管理,什么是战略。
1、问对问题很重要
每个组织的答案是不同的,不同的时期答案也是不同的。
2、什么是管理
管理就是界定组织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来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创业者的任务,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则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界定使命是创业者的任务,而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则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3、什么是战略
战略是选择一个独特的顾客价值,迫使组织在做什么,不做什么之间作出决定——这是战略的本质。
当我们把使命、愿景、价值观所有这些东西都想清楚之后,再开始有目标式的行动,只有先确定好方向才可以逐步接近目标。
4、使命是什么?
组织的使命各不相同,但它们的起点和终点都应该是改善人们的生活。一个使命不可能完全不带任何个人色彩,但它必须拥有非常深刻的内涵,你必须对它抱有坚定的信念,它所表述的必须是你坚信的正确的事情。
乔布斯说,我要用一个小玩意来改变整个世界,这是他一辈子要做的事;
比尔盖茨说,我就是要每一个人的办公桌上,每个人的家里都有一台电脑。
永远不要为了金钱而放弃自己的使命。如果你眼前突然冒出了一些可能会与组织使命相悖的机遇,记住一定要学会放弃,否则你就会出卖自己的灵魂。
5、管理者的核心思维
一个团队最重要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一个团队不能只依赖几个天才,一个团队是否优秀,在于管理者是否知道为了达成整体目标,自己能作出哪些贡献,以及如何激励他人做出每个人的贡献,使到团队内所有成员的缺点互相抵消,从而提高团队的绩效。
企业应该充分地发掘、培育和发挥员工的优势,提高企业的绩效。
90年代创建的阿里巴巴与腾讯等,都以激励为管理核心思维,
中国80年代创建的很多传统大型企业,以目标管理鼓励员工尽其所能为核心思维,
中国80年代创办的中小型传统制造行业,依然以控制员工少犯错误为管理核心思维。
从历史的教训,这些以控制员工少犯错误为管理核心思维的企业,如不改变这种思维,将会在激烈竞争的情况下被淘汰。现在很多中国传统企业都面临困境,大家都迫切地寻求突破升级。这些企业必須把握时机,找寻突破升级的新商机,设定创新转型战略,在实行突破升级的同时,设置激励为管理的核心思维,来配合创新转型战略。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员工的知识水平也不断增加,对机器也熟悉了,企业的竞争转为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用控制员工的管理思维已經不能提高组织的绩效和增加竞争力。在这个时期管理者发现用目标管理是最佳的管理方法,企业定下管理者与员工都认同的质量标准及营业指标,管理者启发及鼓励员工尽其所能,达到质量标准,如企业达到或超过营业指标,管理者与员工都会得到奖金,管理的核心思维是启发及鼓励员工。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受高等教育的年青人越来越多,员工的知识水平也不断增加,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管理者的核心思维转为激励及权授,高知识员工的工作效率成为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高知识水平的员工成为企业竞争聘用的对象,但是他们的贡献有时侯也不太容易量化。在1980年代,期权是硅谷高科技公司重要和有效的激励机制。现代的企业已經进入创新时代,以期权为激励机制已經不是很有效了。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重现多样化、多变性,企业必须寻求与制定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弹性激励机制。
企业如果因收益递减而面临困境时,若是只改善管理方法,并不能改变企业走下坡的趋勢。企业需要及时找到突破的新商机,使企业有新的发展空间,如找不到的话,很有可能便会被淘汰。所有的突破新商机,都需要企业找出及发挥自身的优势作为支点,组合内外资源,创造新价值。如企业能在这个最好时机大幅度改变组织的结构,实施突破转型战略,必定能建立先进的管理方法。
随着工业的发展,员工的知识水平提高、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市场的竞争全球化,企业管理员工的核心思维也逐步从控制转向授权,从对员工怀疑变为信任、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也从机械、科技转向有贡献力量的员工。今日的企业,一定要具备这种核心思维才能够持续发展,现代的美国企业,已看不到控制员工的影子了。
效率才是企业真正的生命线。
模式有优劣之分、理念有新旧之别,但管理不分传统与互联网,人均效能是企业经营的核心指标。
很多创始人都不重视效率,他们觉得只有传统企业才追求效率。其实恰恰相反,互联网最大的作用就是提升效率。
德鲁克说过、任正非说过,美的是这样做的,阿里巴巴也是这样做的!
阿里有一支赫赫有名的铁军叫中供铁军,是做地面推广的一支销售团队。这个团队里边走出了滴滴程维、前美团COO干嘉伟、去哪儿总裁张强等。
马云当时给中供铁军定的第一个指标是1人1年销售额要达100万,没人数限制,但每增一人,每年要增100万销售额。这个产品给阿里集团带来的净利润率大约25%-30%。所以当时地面推广团队5000人,就对应着50亿营业额,12亿5千万利润。这才像互联网公司的人效,人效是中供铁军的关键。而中供铁军锻炼出的这些CEO、创始人,能成功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死死地把握住效率指标。
滴滴和美团为什么能存活?因为比同行拿到的钱更多吗?因为比同行更快吗?都不是,是因为他们尽管也烧钱,但烧钱获得的效率更高。由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效率的重要性。
那如何提高人效?
缩小作战单位:如能驱动最小作战单位,一个公司就有活力;建立信任,提倡自我约束;
树立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干两件事,日子好时,带来信任,使公司变的简单高效,公司快不行时,能够扛过来。
我们总是说互联网企业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与模式优势,却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互联网行业也是淘汰率与死亡率相当高的,甚至比传统行业更残酷!那些能够活下来的互联网企业,无一例外,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提升着企业的组织管理能力,不断比竞争对手更快、更大地提高效率与效益。
从0到1靠模式、靠个人,从1到10、从10到100,靠管理,靠组织。而管理中一个重要的考核与评价指标,就是效能。
员工不会做你想要他做的,但是一定会做你考核他做的。考核指标中,一定要有人均效能指标,而这些指标的制定,则又是在经营分析的基础之上建立的,再通过预算进行测算,最终以经营责任制或经营企划书的形式下达。不断追求人均效能指标,公司的经营能力就会越来越强,组织的竞争力也就会越来越强。
个人、团队、组织效能的关键在于效率与目标管理,决定个人效能的核心因素是“激励”。如下例:
假如请一个高手,却不能匹配激励资源,相当于买了一匹千里马却给他普通的环境、普通的粮草,最后很有可能效果不佳,而你可能还会怪他为什么不能跟你一条心;而作为员工,则要想清楚的是,我在这个组织中,能够获得驱动我工作的激励因子?注意,激励不只是金钱,还包括梦想、关怀与沟通。
决定团队效能的核心因素是“领导”。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领导的状态,决定了一个团队的效能,所以一个好的领导,在内部环境不能给予足够完善的资源的情况下,对上可以弥补管理上的不足,对下可以很好地激励员工。而如果内部资源还能匹配,那么就可以爆发出更强大的战斗力。
决定组织效能的核心因素是“结构与流程”。
结构简单、流程清晰,自然组织效能就高,或者辅导之以信息化手段,加快业务的处理。
任正非说,建立流程的目的就是要提高生产效率,减人增效。流程简洁了,目标明确了,工作程序简化了,对干部素质的要求就降低了,成本就降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