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小崔约师父和我前往临涣古城观光、品茶,随同一起前去的还有史老师、珍秀。
上午九点半左右,我们一行五人从安国寺启程。汽车右拐左拐,穿过县城,沿着S223砀丰公路驶向砀山。
车子很快驶过苏皖省界桩,在砀山入高速路口,朝淮北方向快速驶去。
路旁的房屋建筑、花草树木、一望无际的麦田,一闪而过。
中午十一点半左右,我们便到达了临涣古镇。
临涣,古称铚,又名古茶镇,隶属于淮北市濉溪县,是一座拥有两三千年历史的古镇,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江淮地区远近闻名的一座盛行饮茶文化的古镇。
古镇传统小吃,临涣烧饼,以其香酥独特的制作手法闻名。当面团发酵后,拉成长薄饼,抹上猪油、撒上葱花,再叠加成马蹄形,沾上芝麻,入炉烤制,刚出炉的烧饼,外皮酥脆,内部软滑,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是当地市民及游客喜爱的传统名吃。
下车伊始,师父便挑了一家颇具特色的烧饼摊,买了一大包让大家品尝。咬上一口,外酥里嫩,葱油香味夹杂着面香,吃了一个还想再来一个。
随后,在一家手擀面馆简单吃了午饭,师父便领着我们开始游览临涣古镇。
首先,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文昌宫,这里有深深融入城市血脉之中的“红色基因”。
文昌宫前后三进庭院,我们依次参观了南院6个淮海战役资料史展室;北院5个展室为原状陈列,分别为刘、陈、邓三位首长住室、会议室及警卫员住室。
回溯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毛泽东在西柏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前线指挥这场战役的是: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和谭震林。
1948年11月10日,刘伯承率中原野战军从豫西东进淮海前线,同陈毅、邓小平会合,进驻临涣文昌宫。从11月11日至22日,总前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三位领导入驻文昌宫12天,指挥了中野及华野部队围歼黄百韬兵团的作战,取得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胜利。
总前委在文昌宫的这段时间里不仅指挥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胜利,而且正确制定了第二阶段的作战方案,并多次召开后勤保障会议,为淮海战役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淮海战役的胜利,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在这里我看到了一辆长 134 厘米、宽75厘米、高80厘米的独轮车。它正是这场伟大战役中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的见证。
陈毅元帅曾形象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参加支前的民工累计达到543万人,出动大小推车88万余辆,穿梭在淮海战场千里战线的前后方。吱吱呀呀的小推车,一个追着一个向囤粮点、兵站和战场飞驰。
据统计,这支特殊的支前力量向前线共运送了1460多万斤弹药、9.6亿斤粮食和其他大量军需物资,向后方转移了11万名伤病员。
表面来看,淮海战役是一场60万解放军对80万国民党军的战役,实则却是一场500多万团结一心的军民对80万斗志萎靡的敌人的战役。
后方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不仅在物质上使前线部队得到充分的供给,而且在精神上也激发了广大指战员英勇杀敌的革命斗志。
大胜利与小推车,带给我们许许多多教益和启迪。
在决定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人民用心、用脚把自己那神圣的一票,义无反顾地投给了共产党、投给了解放军!
军民团结一家亲,试看天下谁能敌。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