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请听真,万物有四根
宙斯造万物,赫拉育生命
还有爱多妞以及奈斯蒂
她用自己珍珠泪,浇灌万灵生命泉
——四根说
读初中的时候,化学老师告诉我们,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原子可以细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又可以细分为质子和中子……这些概念,如今我们耳熟能详。在很多年前的古代,受落后的科技发展限制,人们并不清楚世界存在这样一些微观粒子,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主要是通过感觉和逻辑思辨。这不,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古希腊有这么一批哲人,他们学习了埃利亚学派的思想(当时的人们,把埃立亚学派的存在哲学视为公理,即“存在的东西它会一直存在,不存在的东西不会存在”)之后,开始觉得不对劲儿:“如果说,存在的事物会一直存在,不存在的事物不能存在,那人的生老病死、大自然的星移斗转沧海桑田、世界秩序的交替变幻,又是如何开始存在、变化、终止存在的呢?”他们这一思考,将西方哲学的发展又推向了一个高度,在此之前的希腊哲学对世界的本原认识都还停留在一元论,用静止的眼光看待世界,自然本原和生灭变易的现象世界脱节,无法沟通。为求得自然界多样性的统一,用若干种终极原则来解释变易,哲学家们费尽心力,最先朝着这方面努力的,就是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自然哲学家三位代表——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哥拉、德谟克利特。
恩培多克勒这个人,大约出生于公元前495年左右的西西里岛,他的性格和毕达哥拉斯很像,很有魅力,不管走到哪儿,都有一批追随者。正如我们前面提到,哲学家往往不只是哲学家,哲学家的哲学思想,常常来自于对科学、自然事物、宗教思想等的领悟,恩培多克勒也是这样一位在天文、气象、生物、生理和医学等多重领域都有贡献的牛人。他这一辈子写了很多著作,目前有可靠依据的就是他的两部诗集:《论自然》和《净化篇》。有一次,他看见一个女孩儿将铜制计时器(其实就是一个瓶子)倒扣在水中,水并不会流进计时器内,由此他发现空气是一种独立存在的实体(在此之前,人们认为空气只是一种虚空存在);生理学上,他认为心脏是血管系统的中心,也是生命的中枢,这个观点对后世生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以致我们现在表达一些情绪都和“心”有关,比如表达勇敢大胆会用“雄心”,表达失望会用“心碎”等等。青年时期的恩培多克勒投身于政治,曾经在他的家乡策划过一场推翻暴君的活动,公民为感激他的贡献,愿意将暴君的王位让给他,不过他最终拒绝了。
恩培多克勒在哲学上最大的贡献,是他提出的是“四根说”,他认为宇宙本原并不只是一种单一的元素,而是由“火、土、水、气”四种原始物质相互作用演化而来,万物因这四根的组成而生成,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但四根之间没有组合与分离的能力,需要借助外部力量,使根相互眷恋的是“爱”,使根相互斗争的是“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提出善恶本原理论。在宗教上,恩培多克勒提出灵魂轮回说,他相似灵魂不死,灵魂不是从血液和呼吸中产生,而是从别处来到肉体寄居,灵魂最初为纯洁状态,堕入肉体后,沾染了血液带来的罪恶,因此不得不历经轮回,人只有通过净化洗涤灵魂,才能最终使灵魂返回与诸神同在的极乐世界。
此外,恩培多克勒还将元素理论运用到认识论上,提出一种叫“流射说”的理论,他认为任何物体都有连续不断的、细微不可见的元素粒子放射出来,不仅动物、植物、大地和海,而且石头、铜、和铁也都不断放射出许多流,(我们平常所说的气场,也就是一种流射)。感觉是由感官接触到这种相适应的流射形成的。
与恩培多克勒生活于同一时期另一位哲学家阿那克萨哥拉,曾经是米利都学派哲学家阿那克西美尼的学生,是第一个将哲学从其他国家带到希腊本土雅典的人。他出身显贵门第,好学深思,追求知识。他于公元前480年去了雅典,在雅典待了30年,一直孜孜不倦的从事哲学启蒙教育工作,播种科学文明的种子。他给当时的雅典带来的自然哲学和科学知识,给当时思想保守的雅典人民带来了一股非常清新的文明之风。与恩培多克勒不同,阿那克萨哥拉提出“种子说”,他认为宇宙本原是一种看不见的物质元素,把这种元素称之为“种子”,这种“种子”是永恒的、无限的、同类存在的,而“土、火、水、气”是种子的复合物。“种子”本身没有运动能力,需要外力推动,这种外力就是“努斯”或“理智”。(“努斯”这个概念,和前面我们提到的“逻各斯”有相似之处,两者都是表示与感性相反的一种理性,但两者也有不同,“逻各斯”代表一种规范或法则的理性,表述一种世界的合理结构,“努斯”则代表一种能力的理性,一种超越感性、向纯粹精神生活或彼岸世界攀升的能力,具有统摄此岸感性世界的作用。)
作为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学派的小老弟,德谟克利特则出生要晚一些,大约在公元前460年左右,他有个老师,叫“留基伯”,也是古希腊伟大的学者,第一个提出“原子学说”,德谟克利特继续并发展了他的这个原子学说。”原子“和我们今天学习化学里面的原子微粒,概念不一样,”原子“指的是本身非常微小、内部充实无空隙、不可分割的看不见、不可感知、在数量上无限多的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原子学说认为原子与虚空是万物的本原,存在就是充实的原子,非存在就是虚空。德谟克利特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根据必然性发生的,漩涡运动是产生一切事物的原因,必然性就是指原子的运动、抵抗力和撞击力。(由于德谟克利特是初次探讨必然性问题的人,还未涤清必然和偶然、现象和本质之间的对立与辩证关系,因此陷入了一种机械论)这种原子学说,是基于当时的经验知识提出的一种比较合理的物质结构假说,并没有科学实验验证,但比之前的自然哲学家更进了一步,不再满足于对自然的直观映象,开始有了科学的抽象。
德谟克利特是当时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积极从事各种科学活动,通晓当时人类知识的每一个分支。在教育上主张道德可教,认为道德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造成人的第二本性,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伦理上,德谟克利特认为人的幸福和不幸居于灵魂之中,善与恶都来自于灵魂,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意志和人格,人的自然本性是趋乐避苦,而道德的目的就是快乐和幸福。德谟克利特著述颇丰,目前流传下来的主要包括有《宇宙大系统》《宇宙小系统》《论荷马》《节奏与和谐》《论音乐》《论诗的美》《论绘画》等,因为他的这种巨大光环,甚至后人们一直认为原子学说是由他提出的,而忽略了他的老师留基伯。
德谟克利特认为,世界是这样产生的:各种形状的无限数目的原子在无限的虚空中运动,它们在那里聚集,互相作用,就形成了一种漩涡运动。原子在漩涡中彼此冲撞,向各个方向转动,彼此分开,同类相聚。由于原子数量之多,且它们的形状大小造成轻重有别,以及不同的运动方向,在漩涡运动中就不能保持平衡。轻的物质被抛向虚空,较重的物质凝结陷向漩涡中心,因为运动的合力,紧密结合形成一团球形,逐渐凝固形成大地,被抛向虚空的物质也不断有自由原子和新的物体附着上去,分别形成一团团紧密的物体,形成了日月星辰。他们各自运动的轨道同处于漩涡中心的大地的距离不等,因而速度也有差异。我们人类所处的这个自然体系,就是这种原子运动的必然结果。他进而认为: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无限的,类似人类所处的原子漩涡运动所生成的世界,在宇宙中有无数个,无数个世界产生了,又分解还原为无限多的原子。总之,无限的宇宙中有无数个世界在生灭不息。一切世界,一切事物都经历生成与灭亡,这是事物运动的必然性,有一定的原因,只有原子的运动,是永恒存在的。德谟克利特的宇宙演化学说,虽然还只是一种朴素的科学假设,但与早期哲学家的宇宙生成论的猜测相比,科学内容大为增强,对于促进西方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