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原则 #误区
- 问题:你认为成人学习和孩子的学习有什么不同之处?
- 问题:如果无法坚持学习,主要原因是什么?
教育心理学家马尔科姆.诺尔斯曾经总结过成人学习的四个特点。而“The Canadian Literacy and Learning Network”也曾经总结过成人学习的七个原则。综合下来是四个:自愿、经验、自主、行动。
- 自愿
成人学习和孩子不一样,孩子学什么其实是学校和家长安排的,他们没有选择权。但成人不同,如果一个人不愿意学习某项内容,强行往大脑里灌是行不通的。
所以说,要实现高效学习,第一条就是知道为什么学习,换句话说,就是有目的性的学习。
为什么要讲为什么呢?其实就是想让你意识到重要性,从而做到自愿学习。
::指出为什么,明确收获,点名意义,就是为了激发学习的意愿::
如此看来,可想而知,空闲的时候刷刷知乎和公众号文章,严格意义上来说,大部分不算学习。因为即使看到了很优秀的文章,如果只是一种无目的的被动接受信息,即便信息再游戏,那也只能称之为消遣而不是学习。
::阅读只是一种低效率的吸收;罗胖说知识要注意缝一针,这样会更深刻;就像神经元生长,要多连接一样。::
不妨回忆一下,你昨天刷了几篇公众号文章?现在对哪些还有印象?哪些真的帮到你了?是不是很难想起来呢? - 经验
和孩子不同,成人有许多自己的经验,最终学习的效果会受到经验的影响。
::这也许就是所谓的阅历,系统性学习的连接基础::
比如这门课程讲学习,我们所有人都曾经是学习者,有过很多年的学习经验,所以讲起来你是能够同理的,是能够有代入感的。
在课程设计时,还会刻意融入一些场景,比如空闲刷知乎和公众号,就是在利用经验帮助你理解内容,这样有助于更好的吸收。
但是,如果我和一个不识字的人讲这些内容,他就会很难代入、很难学会,因为他没有太多学习的经验。
这是经验对学习起到促进作用的一面,但我们在学习一些知识的时候,因为固有经验的存在,可能也会有负作用。
::经验结合运用就是正面的,墨守成规就是负面的::
我们会把学习的内容和过去的认知作为对照,决定自己是否接受。当学习内容超出我们的认知太多时,往往很难一眼看出价值,甚至会产生逆火效应Backfire Effect,心理学概念,当你遇到跟自身信念相抵触的观点或事实的时候,除非它们强大到足以完全摧毁你原有的信念,否则你固有的错误信念反而会更加强化。
,让自己更加坚定原本的错误信念。
比如所谓“学习的目的性”,有人会认为“学习不应当是功利的,而是一个高尚的行为,怎么能和结果挂钩呢。”这就是经验产生了负面作用。
《原则》中,瑞达里奥提出如何避免这个问题:当他看到一些他认为是错误的自然事物时,会假定自己是错的,然后努力弄明白,为什么说自然如此运行是合理的,从而能够认识到很多东西。
::这和树立一个“存在就是合理”的理念相似,首先承认合理性,然后再分析为什么合理,可以避免许多“我以为”和“本应该”。::
课程设计中,第一节是破除误区,通过举例和描述学员的经历,来帮助他们建立更科学的观念,提升学习效果。
::这就是三观的刷新,认知的提升,不停地“否定”自己::
- 自主
成人通过参与来学习,如果不能有参与感,吸收的内容就比较少。
::个人认为可以是运用,不运用的技能就得不到增长,运用了之后就会有很多参与感,这里的参与感更多是课程的社群内容。::
想象一下,我们大学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学的东西,你后来还记得吗?很难,因为没有参与。
::这也是一个思考和运用的问题,个人觉得不能用参与来以偏概全::
但是,如果你曾经在课堂上做过案例或项目,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并最后做了演讲,是不是印象更加深刻呢?所以,当我们要去学习一样新东西的时候,选择的学习方式需要让我们有参与感。
比如这门课程,除了听和看,还设计了课前思考,组建社群讨论,只有参与进来,才能最大化学习效果。
::不否认这样的社群运营方式,但以目前微信群的情况看,参与感很难沉浸,个人认为不如写作输出。::
::鉴于第四点是应用,那这一点的自主可以理解为给自己继续学下去的动力和方法。:: - 应用
成人学习需要能够指导行动,也就是能够应用。如果学习的东西,我们没有机会应用,或者不知道怎么应用的话,我们就会忘记。不管学习的内容有多好,只要不能使用,我们最终都会觉得没有价值。
- 小结
想要达到高效学习,将科学的道理变成自己的实力,需要考虑成人学习的特点,然后做到四个注意点。
::知识-技能-能力,三层结构,将知识变成技能,再从技能提炼出能力,是成人学习需要特别注意的。::
结果导向:明确为什么学,以及学习的目标;
结合经验:边学边代入自己的经验,同时不要让固有认知阻碍自己接受新的事物;
自主学习: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信息;
积极行动:做中学,学完不仅要理解,更要应用。::以解决实际问题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