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孩子”是我们一生都无法战胜的宿敌,即使拼尽全力,也无法企及。这种所谓的“激励”式的教育方式,让我们不胜其烦,在自己并非强大的心灵上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空洞,故弃之如敝履,但却并非毫无用处。
我们反对以彼之长攻己之短的教育方式,所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比别人不如比自己,但却不如与别人相比来的激烈。回过头来,这些年所取得的成绩,或多或少与“别人家的孩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盲目的反对“别人家的孩子”亦并不可取。
竞争就是在与“别人家的孩子”较量的过程,我们胜了,却还有千千万万个“别人家的孩子”在等着我们。我有一个朋友,只做三件事:上班、睡觉、玩游戏。我曾对他说:哥们,你为什么不为自己找点事做呢,即使出去走走也好。他却只淡淡的回了一句:我觉得现在挺好,做一条咸鱼也没什么不好吧。顿时语塞,我不知该如何劝他。一辈子住在一间几平米的出租房里就是你所说的“挺好”,每天吃饭还要在脑子里计算一荤一素花了几块钱也是你说的“挺好”?我常常告诫他,趁年轻的时候多学点东西,不至于在机会来了之后把握不住。后来才发现自己不过是在浪费口舌,一个人给自己定位成了咸鱼,那就注定是咸鱼,即使翻了身,却也改变不了咸鱼的本质,不会有任何的变化。
我对那些成天只知道高谈阔论,却不思进取的人不甚反感,也对那些今日元气满满,不达目的誓不摆休,明日却精神萎靡自甘堕落之人尤为厌恶。天生我材,不无道理,更多的是被懒惰和享乐所禁锢。一个家庭幸福,事业有成之人每日看看电视,唠唠嗑,哄哄孩子,听听歌,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我不赞成,但能理解,而对于一事无成,一无所有,一贫如洗的你又哪来的勇气只顾追星,追剧,追女友,聊天,微博,打游戏,尤为不解。你以为渴了就该喝水,饿了就该吃饭,困了就该睡觉,累了就该休息,身体不好了就该请假?这也仅仅只是你所以为的以为,你不知道的还有很多。
我在一本书中被“格局”二字深深吸引,仿若一支无坚不摧的利箭。书中讲到了高考和MBA的一个入学试题,三个砌砖工人的故事,自我期望不同,采取的行动也会不一样,获得的结果自然就大相径庭,这就是“格局”。一个乞丐不会嫉妒给他施舍钱的富人,却会嫉妒一个比他要得更多的乞丐,这是“格局”。一张饼的大小完全取决于锅的大小,你可以烙一张和锅一样的饼,但却无法烙出比锅还大的饼,这也是“格局”。站在更高的地方,用更高远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或许会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别人家的孩子”或许正是这么做的。
我们反对“别人家的孩子”的教育方式,但利用好“别人家的孩子”,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正在行走在成为“别人家的孩子”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