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爱玉小婊妹 (👈我为何只能是你梦中的人?我为何只能叫你把假当真?)
每次读《红楼梦》都特别想感谢爸妈,以及感谢天感谢地感谢命运让我们相遇,感谢风感谢雨感谢阳光照耀大地(后面跟着唱起来的你们好😄),让我有福气看到这么好的东西,哎。。。
今年是曹雪芹诞辰300周年,也感谢他爸妈生下了他。😬
张爱玲说平生有三大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骨,三恨《红楼梦》未完。
婊妹也跟着恨恨恨啊😭。越恨越看,越恨越想看,越看越想知道后面的故事是不是我想的那样。
鲁迅说:一部红楼,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然而存活于省略号中的小婊妹看见了三个女戏子之间的奇绝爱恋,及其影射出的宝钗与黛玉的金木之情。😘
前者是曹公明面儿上写出来了的,后者是小婊妹顺意揣摩的。☺️
我们先看女戏子之恋。
来自第五十八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
这里宝玉和他只二人,宝玉便将方才从火光发起,如何见了藕官,又如何谎言护庇,又如何藕官叫我问你,从头至尾,细细的告诉他一遍,又问他祭的果系何人。
芳官听了,满面含笑,又叹一口气,说道:“这事说来可笑又可叹。”
宝玉听了,忙问如何。
芳官笑道:“你说他祭的是谁?祭的是死了的菂官。”
宝玉道:“这是友谊,也应当的。”
芳官笑道:“哪里是友谊?她竟是疯傻的想头,说她自己是小生,菂官是小旦,常做夫妻,虽说是假的,每日那些曲文排场,皆是真正温存体贴之事,故此二人就疯了,虽不做戏,寻常饮食起坐,两个人竟是你恩我爱。菂官一死,她哭的死去活来,至今不忘,所以每节烧纸。
后来补了蕊官,我们见她一般的温柔体贴,也曾问他得新弃旧的。
他说:‘这又有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
你说可是又疯又呆?说来可是可笑?”
宝玉听说了这篇呆话,独合了他的呆性,不觉又是欢喜,又是悲叹,又称奇道绝,说:“天既生这样人,又何用我这须眉浊物玷辱世界。”
藕官,菂(di四声)官,蕊官,芳官,都是贾家养的戏子。因为嫁入宫中的大姐元春要回家省亲嘛,需要一系列文娱活动做排场,所以娘家干脆买来一个剧团养在家里,随时需要随时演。一共买来12个,红学家说这12伶人就是暗喻12金钗。
(不得不感叹大户人家就是好呀。。。我们听戏买票,人家听戏买团🌝)
藕官是唱小生的,男角儿。菂官是唱小旦的,女角儿。两人台上演一对,久而久之,台下也就成了一对,“你恩我爱”。然而菂官不幸夭折,藕官后来和蕊官好上了。但仍不忘菂官,过节都哭着给她烧纸。
这一回写的就是藕官在园中烧纸钱被婆子撞见了,宝玉刚好经过,替藕官解围,后问她为何人烧纸。藕官不便说,让他“背人悄问芳官”去。
(强推去看看这一回的原文哦,宝玉对女孩子的心细和喜爱和护卫,真是mei谁了,都去学习一个💯)
红学家说这个藕官烧纸哭菂官的情节,是暗喻宝黛钗后来的故事,也就是黛玉死后,宝玉哭黛玉,和宝钗结婚。
所以藕官隐喻宝玉,菂官隐喻黛玉,蕊官隐喻宝钗。
然而,婊妹不ze么认为呢。
婊妹觉得:藕官是黛玉,蕊官是宝钗,芳官是宝玉。👈
是的你没看错,黛玉和宝钗是一对儿,而宝玉撇单。下面我们来找找证据🔍
一. 先从人物设置上来看。
因为宫里的太妃死了,要停止娱乐活动,所以后来戏团解散,这些戏子就分别配给宝黛钗等人做丫鬟了:
贾母便留下文官自使,将正旦芳官指与宝玉,将小旦蕊官送了宝钗,将小生藕官指与了黛玉,将大花面葵官送了湘云,将小花面豆官送了宝琴,将老外艾官送了探春,尤氏便讨了老旦茄官去。当下各得其所,就如倦鸟出笼,每日园中游戏。
婊妹认为,是谁的丫鬟就隐喻谁。
二. 然后我们来分析名字。
1. 藕官,藕,多孔,丝不易断。
宝黛初会时,宝玉眼中的黛玉是“心较比干多一窍,病若西子胜三分”。多窍,与藕的特性暗合,聪明的意思。
藕丝,在古诗词中又有儿女情长牵连不断的意向。随意来两句感受下,附婊妹版知音体翻译: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纳兰性德
(风中的柳絮飘零残落哟,化作水上的浮萍。泥水里的莲花刚劲哟,可怜被藕丝牵萦。)
“藕丝作线难胜针,蕊粉染黄那得深。”--温庭筠
(藕丝作的线哟,终究是受不住针的拉力。花粉染的黄哟,颜色哪能有那么深。)
啧啧,看看这个诗中的悲苦气氛,读上一遍哟感觉心都被拉扯了一番呢,这就是黛玉的情爱调子嘛。
所以藕官就是黛玉。
2. 蕊官,蕊,花蕊,植物的生殖器官。也可以表示草木果实累累的样子。
这就是宝钗啊。
和黛玉的道家的出世的性灵的相比,宝钗是儒家的入世的肉欲的,她追求和宝玉有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仕途幸福。
还有哦,宝钗平日吃的冷香丸的主料就是:
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开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开的白梅花蕊十二两。
3. 芳官,是梨香园十二官之首。宝玉,也是大观园群芳十二钗之首。
在第六十三回宝玉的生日夜宴上:
当时芳官满口嚷热,只穿着一件玉色红青酡绒三色缎子斗的水田小夹袄,束着一条柳绿汗巾,底下是水红撒花夹裤,也散着裤腿。头上眉额编着一圈小辫,总归至顶心,结一根鹅卵粗细的总辫,拖在脑后。右耳眼内只塞着米粒大小的一个小玉塞子,左耳上单带着一个白果大小的硬红镶金大坠子,越显的面如满月犹白,眼如秋水还清。引的众人笑说:“他两个倒象是双生的弟兄两个。”
之后宝玉还着意打扮芳官,将她扮成男子,又说:“芳官之名不好,竟改了男名才别致。”于是给她起了个匈奴名字“耶律雄奴”,还有个法国名字“温都里纳”,可见有多喜爱。
婊妹认为,宝玉打扮芳官,是将自己对美好和自由的向往投射在了芳官身上。她和黛玉、宝钗、袭人都不一样,她们是宝玉的知己玩伴,她是宝玉的镜子,隐喻宝玉本人。
(青霞姐版的宝玉👇😻)
三. 好啦,名字完美诠释👏。前面的都是影射,下面我们来揣摩曹公这样安排影射的意图。
1. 从《红楼梦》的女儿观来看。
《红楼梦》中有两句宝玉评价女子的名言,都是借他人之口转述的:
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女孩儿未出嫁时,是颗物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的,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得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
(👆惊现张爱玲文风😱)
宝玉向来是尊崇女性的,更尊崇未出嫁时的女性。他把人性的美好都寄托在这些女子身上,以此作为对他不想踏入其中的父权社会的反抗。
他认为在那个社会中,女子嫁人便意味着青春的结束,失去了独立的光彩,从此可能沦为男权社会的附庸甚至帮凶。
所以我们可以推测,作者这样隐喻的意图是:
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藕官代表的黛玉,和蕊官代表的宝钗,是可以在一起作伴的,正如藕官和蕊官那样。
没有了终须嫁人的责任束缚,没有了争夺宝玉的敌对情绪,她们可以无忧无虑地永远活在青春不散场的大观园里。👏👏👏
2. 从黛玉和宝钗的感情来看。
很多人以为她们俩是绝对的情敌关系,整部《红楼梦》也经常在电影电视屏幕和戏剧舞台上,被简化为宝黛钗的三角恋,这实在是大大的误解。她们姐俩儿后来感情好着呢。
且看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馀音》 :
且说宝钗等吃过早饭,又往贾母处问过安,回园至分路之处,宝钗便叫黛玉道:“颦儿跟我来,有一句话问你。”黛玉便同了宝钗,来至蘅芜苑中。进了房,宝钗便坐了笑道:“你跪下,我要审你。”
黛玉不解何故,因笑道:“你瞧宝丫头疯了!审问我什么?”宝钗冷笑道:“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满嘴说的是什么?你只实说便罢。”黛玉不解,只管发笑,心里也不免疑惑起来,口里只说:“我何曾说什么?你不过要捏我的错儿罢了。你倒说出来我听听。”
宝钗笑道:“你还装憨儿。昨儿行酒令你说的是什么?我竟不知那里来的。”
黛玉一想,方想起来昨儿失于检点,那《牡丹亭》《西厢记》说了两句,不觉红了脸,便上来搂着宝钗,笑道:“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随口说的。你教给我,再不说了。”宝钗笑道:“我也不知道,听你说的怪生的,所以请教你。”
黛玉道:“好姐姐,你别说与别人,我以后再不说了。”宝钗见他羞得满脸飞红,满口央告,便不肯再往下追问,因拉他坐下吃茶,款款的告诉他道:“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
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
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踏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
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一席话,说的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的一字。
这里讲的是众人行酒令时,黛玉冲出口两句“艳词”:
鸳鸯又道:“左边一个天。”黛玉道:“良辰美景奈何天。”宝钗听了,回头看着他,黛玉只顾怕罚,也不理论。鸳鸯道:“中间锦屏颜色俏。”黛玉道:“纱窗也没有红娘报。”
“良辰美景奈何天”是《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唱词,“纱窗外定有红娘报”是《西厢记》中张生的唱词(这里黛玉把“定有”改为“没有”,悲剧人物的悲剧隐线,曹公处处有伏笔🌝)。
两出戏都是讲男欢女爱的,在那时不被认为是四书五经一类的正经书。
所以宝钗好心提醒黛玉少看杂书,唯恐再失了口。她没有当着众人说出来让黛玉难堪,而是私底下来讲,还坦诚自己小时候也看过这类书,这待黛玉之情,可见一斑。
再看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
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
你方才说叫我吃燕窝粥的话,虽然燕窝易得,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这个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耽耽,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
宝钗道:“这样说,我也是和你一样。”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
宝钗笑道:“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黛玉听了,不觉红了脸,笑道:“人家才拿你当个正经人,把心里的烦难告诉你听,你反拿我取笑儿。”
宝钗笑道:“虽是取笑儿,却也是真话。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咱们也算同病相怜。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你才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我明日家去和妈妈说了,只怕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
黛玉忙笑道:“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宝钗道:“这有什么放在口里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候罢了。只怕你烦了,我且去了。”黛玉道:“晚上再来和我说句话儿。”宝钗答应着便去了,不在话下。
宝钗关心黛玉的病情,主动提出每天给她送燕窝,还用自己也是半个孤儿的处境给黛玉宽心。
黛玉更是对宝钗说出自己从前内心的芥蒂,“只当你心里藏奸”,和担心佣人嫌她太多事的心里话。
俩人在这里推心置腹,“互剖金兰语” 。
如果说前面是宝钗抛出橄榄枝,那么这里就是黛玉也放出和平鸽了。俩人从前的嫌隙都消除了,自此就像亲姐妹一样,黛玉叫薛姨妈“妈妈”,把宝钗的妹妹宝琴也当作自己亲妹妹一样疼。👩❤️💋👩
四. 钗黛合一与钗黛情深。
红学中一直有“钗黛合一”的说法,意思是宝钗和黛玉其实是同一个人。这一说法的根据最初来自脂砚斋的评语:
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二为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
婊妹认为,钗黛合一的证据,也可以作为钗黛情谊的证据。
看,随手一翻就是两个证据👇
1. 首先,她俩的判词是写在一起的:
可怜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停机德,写宝钗劝宝玉经世致用的德行。咏絮才,写黛玉的诗词才华。
玉带林,林黛玉。金簪,宝钗。雪,薛。
2. 然后,曲子《枉凝眉》也是写她俩的: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阆苑仙葩,指宝钗,宝钗在《红楼梦》中被喻为艳冠群芳的牡丹花。
美玉无暇,指黛玉,黛玉作的《葬花吟》中有“质本洁来还洁去”,意为无暇。
枉自嗟呀,指黛玉的叹息。空劳牵挂,指宝钗的悲哀。
水中月,指黛玉,“冷月葬花魂”是黛玉最后的结局。镜中花,指宝钗,宝钗的金玉良缘如镜中花一样不可得。
唉,这样两个金玉一样的人物啊,一丰一瘦,一柔一傲,一花一木,一金一玉,一礼一诗,一儒一道,简直不要太配。👏
所谓合一,情之至深啊。💋
婊妹已然沦为cp粉(花痴脸😭)有没有人和我一样啊啊啊🙈
另,想到这样的解读可能会引起一些红楼老粉的不满,婊妹先说明一下啦。
红楼之大,红楼之梦,就在于各人都可以看到各人“能”看到的东西,各人都可以梦到各人想梦到的梦。🌠
婊妹认同解构主义的无限衍义理论,诠释是没有边界的,对文艺作品的一切解读都不存在过度解读。作品从诞生之日起就有了独立于作者之外的生命,每个读者的阅读都是对这个作品的重新书写。🌈
婊妹相信,曹公会很高兴有我这样的读者哒,丰富了作品的生命呢☺️。(不要脸
So,最后再来一首《枉凝眉》,跟着这美美的曲子去另一个平行世界里找林妹妹和宝姐姐去咯~